中国改革史上的经济演变*
2012-09-14吴晓波
□ 吴晓波
中国改革史上的经济演变*
□ 吴晓波
今天向大家报告的题目是:中国改革史上的经济演变。这是个特别严肃和枯燥的题目,主要讲的是企业的变革。目前中国的经济很像杭州六月的梅雨天气,阴情不定,情况复杂。我想,我们先从1978年以后中国经济的变革,作一个简单地回顾。1978年的时候,中国是全球第八大经济体,我国的经济总量排在意大利后面。30多年来,中国是唯一一个连续每年GDP增长超过8%的国家。在过去200年的世界工业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连续保持这样的增速,而且能够保持30年。除了中国以外有一个国家保持29年,那就是新加坡,日本保持了26年。至今,中国以非常快的发展速度一路追赶,现在排在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根据有关预测,我们有机会用12年左右的时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我认为这个未来是可以看到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怎样来看当前的中国经济?
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
今年中国的经济会不会好? 1998年以后中国经济形势出现了三驾马车:一是中国制造,就是以外贸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对外的制造产业;第二是以房地产和汽车消费为主的内需市场,老百姓花钱主要是房地产和汽车消费为主;第三是以政府为主的投资性的城市化运动。这基本上就是十多年来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从我的判断来看,在未来的五年内这三驾马车的情况不会改变。那么,现在的马车处在什么情况呢?从1998年以后包括浙江、福建、广东、江苏等沿海城市的外贸贡献率从20%左右增加到60%到70%,外贸对整个经济的拉动占比越来越高,浙江省的比例更加高。1978-1998年,这20年是通过进口替代的方式,从国外引进了很多生产线,最早是服装生产线、电器生产线、饮料生产线,这样的引进叫进口替代。1992、1993年的时候,国家的经济迅速地由短缺经济进入到过剩经济,一下子多出来了。90年代的中期,企业之间都在互相“打架”,所以到1998年时候,海尔的老总感慨说“我的利润像刀片一样薄”。
1998年的金融危机非常危险,产能大量地过剩。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开始搞改革,有几条重大的改革影响到今天。第一是开放贸易。允许民营企业发展外贸经济,这下子把整个东南沿海的制造业彻底解放了出来,中国的产品大量出口全世界,进入到Made in China的黄金时刻。第二是扩大内需。1998年中央政府出台两项政策,第一取消福利分房。就是原来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工作单位不再分配住房,开始进入商品房的时代,任何人都必须自己买房子,此时中国人民银行又紧接着出台购房按揭贷款,一下子把老百姓买房子的热情给激活了。第三是搞城市化运动,开始修沿海的高速公路,从上海一直修到沈阳,杭州修到宁波,形成南北大通道。
三项改革就此形成了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从目前情况来看,第一,最危险的是外贸。因为我们主要销往的是欧美市场,但现在看来五年之内欧美是绝对没有复苏的可能性。今年广交会的成交额是十年来增长最低的,只有6%,而且还有很多的水分,Made in China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的外贸企业必须要转型,2008年以后到未来很长的时间,中国以内需消费为主的市场大格局正在形成。
第二,内需消费主要是以汽车和房地产为主。房地产涉及到65个行业,汽车涉及到72个行业,加在一起是130多个行业,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关于房地产大家都知道,从2009年12月份出台“国四条”开始,到今天已经超过了30个月,是1998年以后最长的一次房地产整顿。中国的汽车业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出现了逆市反弹,2009年中国的汽车生产量超过了36%,销量超过了34%,产销量历史性地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消费国,这在工业历史上是了不得的事情。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经济其实已经全面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上个月美国又出了一本书——《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非常热,美国人预言说:在未来美国有机会将工业制造的领导权从中国人手上夺回去。他的理由是机械手会降低整个制造业的用工成本。当用工成本下降之后美国的制造能力就非常强,整个制造业会重新回到发达国家,我国现在就靠劳动力成本低,而美国靠的是机械手段。
2011年我国的汽车产销持续下滑百分之二十几。到今年上半年我了解到几个汽车厂的情况,高端车还可以,比如说奔驰、奥迪,今年1-5月份增长5%左右,而中端和低端车开始下滑,并且下滑得很厉害。
第三,政府性投资的城市化建设。1978年我们的城市化率只有18%,是典型的农业国。而到去年城市化率已超过50%,全中国有一半是城市。在城市化运动中政府性投资搞建设,有一个政策性规律,一般来讲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是5∶5,地方政府以融资的方式进行投资,然后通过土地增值来进行回收。2008年全国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获得资金大概在2万亿人民币左右,而去年审计总署公布的数字大概在11万亿元左右,总的来讲4万亿投资以后地方政府的债务增加了4-5倍,由2万亿增加到了10多万亿,超过了一年的中国新增贷款投资,所以现在地方的债务风险也很大。
从全球来看,当今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好、最健康、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从2006年开始中国每年新建房子的量相当于俄罗斯整个国家国土面积上房屋保有量的总和,这6年相当于建了6个俄罗斯。我们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地球改造运动,所以全世界看中国是表现最好的。1980年,美国有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叫《第三次浪潮》,说人类的物质文明史,第一次浪潮叫做农业革命,第二次浪潮叫做工业革命,第三次浪潮是信息化革命。书中预言世界将进入到第三次浪潮,实际上2003年以后,信息化革命对美国经济的拉动已经彻底结束了。为什么?所有的技术创新、技术发明都已经完成,美国从2000年以后整个战略性基金早就从互联网移出来了。现在美国人认为,第四次浪潮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革命。
2012,宏观经济的四大特点如何?
对于今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我认为大概会出现这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叫“政强民弱”。三驾马车,该拉动哪一家?外贸很难。内需,就要看房地产和汽车。老百姓没有热情买房子吗?是有的。所以全国大概有27个城市,包括杭州在内都开始松动二手房的买卖。上个月杭州市的房屋交易套数已经回到了2009年时期,这是历史上的第二个高点。但中央政府是不会把它放开的,所以内需还是处在十字路口,政府只能靠这三驾马车,中国经济还是要靠政府性投资,这就是“政强民弱”。第二个特点叫“西高东低”,浙江、福建、广东不是本轮政府投资的重要地区,特别是浙江省。所以浙江想到一个办法叫做呼唤“浙商回归”,希望民间资金回来。第三个特点“楼冷股热”。通过两个市场的过热来告诉消费者的恐惧心理,一个是房市,一个是股市。2008年突然间股票开始狂涨,到2009年三季度的时候整个泡沫开始形成。今年和2008年不一样,政府已经在房地产市场上非常小心了,房地产已经变成了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最大的变压器,中国现在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72%是来自于土地出让金收入,成为了地方政府最大的资金获取来源。然后老百姓又把土地变成一个避险性投资,在土地市场里面从地方政府到投资人出现双方挤兑的现象。政府死死把融资卡住,就像一个皮球气很足,各个人都来推,他们很辛苦,皮球也很辛苦。哪一天你把皮球一放之后就弹起来了,但是如果皮球不弹起来怎么办?最好搞改革,改变分税制,如果不搞改革,那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是你有水都放空,第二你把这个皮球给戳破,如果你不敢戳破这个皮球,我们的总体就很糟糕,整个皮球就破在那里。这就是房地产的问题。股市从郭树清上任以后就不断的催热,给基金公司开会要他们大胆一点,降低了QFII的准入门槛,从50亿美金降到5亿美金,降低了1/10,然后《人民日报》不断的发社论,鼓动人们去炒股票,股价还是不涨。股价不涨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宏观经济不好,涨什么?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你实体经济不好股票涨什么。第二个原因当股票开始涨的时候IPO就来了,政府把资本市场当成了消化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大池子。一个土地市场是一个大池子,第二股票市场是一个大池子,土地市场不敢动,开始就靠股票市场。第四叫“实弱金强”,今年的实体经济,因为消费不足,政府对资本市场会有一个推动,所以今年的资本市场会非常的热,投资投机性很强。
通胀压力有没有办法得到缓解?
巴菲特说通货膨胀是投资最大的敌人,或者说通货膨胀是所有人的敌人,没有人在通货膨胀中获益。老百姓对物价上涨很敏感,大家关心以后物价会不会平一点?会下滑一点?我给大家作个简单判断,改革开放30年来,已经波动了几次,基本以10年为周期波动一次,整个80年代,中国是一个高发展、高物价的时期。为什么整个80年代物价上涨很厉害?因为1978年以前中国是计划经济,所有东西都是凭票供应,通过票据来控制你的需求。当政府控制了你的需求的时候就等于控制了物价。改革开放就是不断缩小物价管制的过程、物价上涨的过程。所以很多人认为80年代的改革主轴就是物价改革。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可能长期的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期,物价也不可能不涨。我在2008年写过的一篇文章中曾说过,我们的钱将变成不值钱。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长期的通货膨胀时期,2007年以后,如果比照日本经验的话还不到10年,从今天开始不要指望物价会跌,我们要学习在通货膨胀的年代里打理好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财富。
你口袋里的钱在过去三年里贬值了多少?我给大家看两个数据,一个是黄金,第二个是M2,就是广义货币,你的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全社会货币流通总量。这两个东西在过去三年发生什么变化?黄金在2008年9月份的价格是232元/克,三年后,2011年9月的价格是472元/克,三年涨了103%。M2,广义货币,2008年9月份的时候是44.9万亿,到了2011年9月份是78.05万亿元,三年增长了73.3%。静态计算,在过去三年里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每年缩水20%左右。
抵抗通货膨胀大致有三个办法:从全球经验来看,想要物价下跌大概是不太可能了,物价还要不断地上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抵抗通货膨胀?第一个办法,有三样东西是能够保值的,我不能够说它一定能够增值,第一是农副产品。家里你如果有块地千万别卖给政府,这个很值钱,地上如果还有两棵茶树的话更好,不管物价涨的怎么样,茶叶的价格都跟着涨。第二是贵金属,第三不动产。这三个是能让你跟上通货膨胀速度的保值商品。第二个办法,提高家庭负债率。要敢于借钱,特别是年轻人。第三个办法,对年轻人来讲是最靠谱的办法,那就是提高你的学术修养、提高你在这个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未来的市场上最值得投资的是你自己,从你的健康、你的知识,你的职场能力,你把自己变的很强大,再怎么通货膨胀都不会受影响。第一个办法能够保值,第二个办法能够套利,第三个办法能够真正赢得竞争力。
走出当下经济的几个十字路口
2004年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7年,2011年平均寿命是2.9年,这是中科院的数据。说明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寿命没有增长,反而在降低,说明中国确实是一个竞争超级激烈的国家。美国企业平均寿命为8.2年,日本是12.5年,中国民营企业寿命很短,每年有100万家企业倒闭,有60%在五年内倒闭,40%在18个月内倒闭,85%在十年内消亡。但是中国每年有120万家企业重建,现在与十年前最大的区别是中国有1.8万家风险投资企业,从创业角度来讲,现在中国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创业之国。
现在中国的商业界发生着巨大的革命,这个革命是有三件事构成:第一是市场越来越细分化,越来越细分化的市场和越来越成熟的消费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极大的生存空间,你在很细小的市场里只要做到全国前列就能够生存下来,就有很好的机会。第二是在中国出现了80后、90后一批新人,他们成为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力军。50、60、70后这些人所建立的商业秩序、商业模式都有可能被颠覆。第三是电子商务的渠道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现在存在着巨大的变量,在互联网领域所有的消费模式、所有的商品形态都在变化。有变化就有未来,所以市场被切的越来越细,新的消费正在形成,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在变化。中国的内需市场从今以后会有开天辟地的变化,这是让人特别感到高兴的事。前面虽然讲了宏观经济看到无数的阴霾,回到消费市场你会感觉变化正在发生,这是基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在发生着变化,所以现在确实是创业和创建品牌非常好的时机。
这是第一条十字路口,我们现在的宏观经济出现2008年三季度以后最困难的时期。我国30多年的经济发展,总体看年均保持着9.4%的GDP增长,每年高速发展,但是在波动中高速发展。多少时间波动一次?4-5年就波动一次。以下这些年就是宏观经济发生重大波动的年份,1978、1981、1984、1988、1993、1998、2004、2008和现在。经济发生波动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两种状况:一种是经济过热,一种是经济过冷。经济过热和过冷都会造成经济的重大波动,然后政府就要进行调控。到底过热和过冷哪个好呢?都不好。是过热危险还是过冷危险?过冷危险。为什么?经济过热会带来什么?2009、2010年过热增长的最大结果是带来是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拉大,然后少数人赚了很多的钱。经济过冷呢?老板跑了,经济开始消退,需求没有。经济一旦箫条以后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失业率提高。中国每年有1400万农民转化为城市人,每年有650-700万的大学毕业生,加在一起是两千万人,所以中国最可怕的是失业率提高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经济过冷比过热更可怕。目前就处在一个经济过冷期,政府希望通过某种方式重新拉动,现在看来经济被拉起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如果不通过改革的方式来拉起,那就是把所有的矛盾都掩盖然后再做一个泡沫。
第二个十字路口,这些年份都是企业倒闭的年份,但因为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同时又是一个弯道超越的年份。之前的2008、2004、1998这些年份就是弯道超越的年份。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造成企业必须要因人而立。大企业战略变化的恐惧性,南方有一个企业叫做“华为”,1988年的时候创办的,现在是中国质量最好的企业,它出了一个“华为基本法”,“华为基本法”的第一条就是华为永远只做电信设备供应商,永远不进入信息服务产业,今年一季度华为公布2010年的年报,打开一看开始笑,为什么?2011年华为的营业收入超过2千亿,进世界500强没有任何悬念。第一电信供应设备11年增长6%,而另外板块,一个增长46%,一个增长76%。46%是什么?是华为的终端产品,华为手机。第二个是华为的信息服务产业,占76%。在1998年认真分析了华为基本法的时候,是没有想到后面的两个产业,他必须要做后面两个产业,因为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有关,所以1998年的华为和2012年的华为是两个华为。这些变化是整个宏观经济在变,它必须要变。
第三个十字路口就是中国整个产业经济由外贸拉动转向内需驱动。这个是30年的产业结果,非常的清晰,前20年是以内需为主,吃穿用的轻型产业为主,1998年以后,外贸向内贸拉动,然后整个产业由轻型产业向能源、房地产做转移,到了2008年以后全球经济危机整个产业由外贸向内贸转移,然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新的重大的产业变化之中,当外贸向内贸转移的时候,是不能用1998年的办法的。1998年以前我们怎么做的?第一个办法是靠几个成本:靠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税收成本,环保成本,然后当你靠这些成本优势把企业搞起来以后,向政府要很大的地,然后做很大的规模,靠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建立起了中国制造的能力。而今天还有几个优势?应该说什么优势都没有了。所以第四个十字路口是当你要完成这个重大转移的时候,我们要以信息化革命的手段全面再造我们的制造业。这个时机是非常好的。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非常大,中国现在是3%,美国已经超过8%了,未来的中国企业会出现怎样的模型,我们要寄希望于70、80和90后,只有他们能建立这样的企业,叫“电子商务+专业公司+小制造”,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变化。
未来中国经济有两个重要的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发展。在发展中,我们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第二高物价,通货膨胀。所以在高发展和高物价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在十多年后超过美国,然后这个过程中整个产业结构由外贸向内需转型,由制造向服务转型。
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应该是充满信心的。
*本文系根据作者在浙江人文大讲堂上的演讲录音整理。
作者吴晓波,男,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EMBA课程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杭州 310004)。
责任编辑:凌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