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2-09-13姜同仁

关键词:培养目标研究生学科

刘 超,姜同仁

(1.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安徽财经大学 体育教学部,安徽 蚌埠 233041)

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

刘 超1,姜同仁2

(1.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安徽财经大学 体育教学部,安徽 蚌埠 233041)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实证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从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对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呈现上升的势头,但同时也存在培养模式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观念形成先进的体育经济专业办学理念、整合资源;构建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确立目标;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和优化结构;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等4个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体育一直被视为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完全由国家垄断,既没有体育产业的概念,也无具体要求,更无须走上市场开展经济活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体育开始步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能和美好前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体育经济方面的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国部分体育院校和经济类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开始兴办体育经济专业或方向,但在办学的初期就暴露出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1 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状况

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紧缺到起步发展的过程.2000年,北京体育大学开设了体育经营管理和产业方向的专业人才研究生教育;2001年,在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中国奥委会、复旦大学、美国耐克体育用品公司联合创办了“复奥体育产业项目”,成立了“复奥体育产业中心”,并在复旦大学开设了体育产业方向的MBA,为培养和开发中国体育产业高级专业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随后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山东大学等高校也先后开始了体育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其中,中央财经大学于2002年率先以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目录外的形式开设了体育经济本科专业(当年计划招生24人);北京师范大学于2004年、山东财政学院于2005年也相继开设了体育经济本科专业,并分别实现当年招生16人和40人;2006年全国第一批体育经济本科专业学生从中央财经大学顺利毕业.至此,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步入较快发展时期.

2 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分析

2.1 培养模式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有4种:一是综合性名牌大学开设的体育经济MBA(如复旦大学的体育产业MBA)和体育经济硕士研究生教育(如山东大学的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体育产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二是体育院校开设的体育经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三是经济类院校开设的体育经济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四是师范院校及其他院校开设的体育经济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在学位授予方面,我国体育经济人才培养的教育层次,最高可授予博士学位(如北京体育大学),而一般以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为主要形式.

表1 我国高校体育经济类人才培养情况

美国是世界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而完善的体育经济人才培养体系,是其成为“最发达”的重要因素和保证.美国体育经济方面人才的培养模式有以下特点:一是办学层次多样,分别为硕士、本科、专科和业务培训等;二是办学规格多样,分别为高层次体育经济管理人才、中高级体育经营与管理人才和专项体育经济人才;三是培养院校有明确的分工,即为高层次体育经济管理人才依托商学院来培养,中高级体育经营与管理人才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来培养,专项体育经济人才依托大学的体育学院或社区学院来培养;四是人才去向也有明确规定.

目前,我国体育经济人才培养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但“后发优势”并不显著,与美国相比,我国体育经济人才培养体系中缺少明确的分工,各高校各自为战,在办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与预期相差甚远.因此,从宏观层面考察,我国体育经济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过度注重人才的“高学历”性,导致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与人才培养规格的单一性的矛盾;其次,学科定位的不准确,表现在相同或相近专业所属学科的差异性矛盾(分别归属于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导致现实学科专业定位不清晰与未来体育经济学科体系完善的冲突.矛盾抑或冲突是我国体育经济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只有科学地认知和孜孜一求地变革和创新,我国体育经济人才培养才能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

2.2 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由“非产业性”向产业化的转型,我国的高等体育教育亦由单一的“师资型”培养模式,向“师资型”和“行业应用型”并举的跨结构、多元化培养模式方向发展.从对我国高校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分析看,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明确,但从目标定位的角度来审视,尚有些不成熟的表现.

2.2.1 培养目标的价值定位:泛“工具”性倾向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既要符合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与社会要求及人才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教育价值观,也要体现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观.因此,片面追求社会需求或人的需要,都不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终极目的.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经济专业基本能够遵循人才培养的这一原则,体现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但也有部分高校把人才培养目标着眼点主要放在社会需求上,忽略人的内在发展需要,表现出较强的工具主义思想,由于这种思想影响,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实践中应予以改变.

2.2.2 培养目标的特色定位:泛模式化表现

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就是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的自我体现.对我国部分高校体育经济专业培养方案分析显示,各高校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比较明确,但整体存在目标全面化和模式化的倾向,特色体现不够突出.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各地、各行业体育经济人才需求各具特色,因此,要求体育经济专业的学生“面面俱到”,同时具有适应多个层面的工作能力,必将使培养的专业人才“面面都不到”,知识浅而不专,难以突出专业特色,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人才的竞争,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体育经济专门人才的需求.因此,各校在体育经济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定位上,应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逐步形成具有自我个性特点的价值取向.

2.2.3 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泛同一性形态

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差异.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强调以基础教育为主,目标定位在“引论级”;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在“专业级”,突出专业性和研究性.研究生与本科生拉开档次,不仅是目标在横面上做平面式的扩展,同时还是凸现研究生教育在目标上的要求和特色,其中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整个“金字塔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最高层次,具有突出的地位.但从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来看,这种层次性特点体现的并不充分.对我国部分高校体育经济专业培养方案分析显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成为我国许多本科层次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实际上这应该是研究生阶段培养目标的重点.从整个体育经济人才培养系统来看,不同层次的教育具有不同层次的目标,只有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当前的主要任务,抓住主要环节,才能保证输出人才的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整个系统的内在潜力,形成开放的良性循环.

2.3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实现体育经济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提高体育经济人才的培养质量,抓好课程建设是基本的必要前提.随着社会对体育经济人才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要求的提高,课程体系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从国外体育经济类课程设置看,比较突现课程的“宽口径、厚基础”特点,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学科开展,方向整体具有集中性特点,这为学生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从我国高校体育经济课程设置来看(见表2),同一专业学校的课程开设存在很大的差异,课程设置并没有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特点,专业课程有待进一步加强,且专业课程的学科集中性也没有充分体现,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仅仅是简单的拼凑,方向和目标不够明确,造成学生专业面狭窄、零乱.

国外体育经济类课程发展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即开设选修课程门数多,涉及范围广.国外许多大学设置了多种跨学科或多学科综合的经济学扩展课程,这为体育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我国体育经济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多为体育学科的交叉学科,虽然涉及到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但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选修课数量也过少,应在“宽广度”与“纵深度”上下工夫.

表2 我国高校体育经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主干课程比较

3 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与对策

3.1 转变观念:形成先进的体育经济专业办学理念

培养体育经济人才对高等院校既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决策,又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紧迫任务[2].培养体育经济专业人才转变观念是关键,先进的办学理念是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灵魂和指针,是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体育经济专业培养模式始终处于统治地位,其传统的“理论化”和“技术化”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着体育经济专业人才教育.为了振兴体育经济,使之成为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就需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

3.2 整合资源:构建科学的体育经济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打破传统的求高、求生源的自我封闭的环境,应该针对体育经济学的学科交叉性特点,充分挖掘不同高校的学科优势,明确各自的特点,加强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建立以本科体育经济人才培养为核心,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专科和业务培训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模式.其中本科教育更加注重的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突出人才的实用性;研究生教育更加重视人才培养的高层次性和指导性,突出培养人才在视野上的开阔性和涉猎上的广泛性;专业培训则更注重基层方向的对口性,突出对基层专项服务的重要性.

3.3 确立目标:培养复合—应用型体育经济人才

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因此,体育经济人才的培养目标一定要符合实际,笔者认为,体育经济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本专业某一方向上的“通才+专才”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满足社会需求和人的个性发展为核心,树立社会本位和人本位相结合的教育价值观;二是应该在体育经济专业方向上有所侧重,加强学科的规范细化,形成体育经济专业方向上的纵深体系.目前,我国体育经济人才培养体系中,真正将体育经济专业作为二级学科设置的高校很少,主流仅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经济学等二级学科下的一个学科分支,由于学科定位不明确,造成体育经济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上的不准确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加强体育经济学科建设,建立属于专业自身的多纬度、全方位的纵深发展体系是首要任务.

3.4 优化结构:确保体育经济人才的培养质量

提高体育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应以全面提高学生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重创新”为原则,以“拓宽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为主线,以“构建框架、重组模块、结构优化”为过程,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应深化必修课程改革,突出专业必修课的重要地位,拓宽选修课的广度和数量;并围绕合理的人才结构建立平衡点,注重开发学生喜爱探根求源、富于想象、独立思考的个性特点,引导他们分析各种事物现象,认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潜在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摆脱具体经验限制而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概括、进行逻辑推理的创造力,逐步实现人才知识结构的重组、价值观念的重塑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1]复奥体育产业中心.http://www.fuon.net.

[2]谭政典,周兰君.中美日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4):18-20.

[3]蒋荣.体育院系设置体育经济专业的构想[J].体育与科学,1999(6):42-44.

[4]张岩.我国体育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和建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12-14.

[5]余兰.我国体育经济人才培养现状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5):44-46.

[6]张振.创建体育经济专业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1):19-21.

Abstract:The article,using the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search,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expert interview,analyzed China's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in sports economics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the training mode,training target and course setting.The study shows that in China the scale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is being enlarged unceasingly,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inexact positioning of the trainingmode,vagueness of the training target and unscientific setting of the courses.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changing the old concept to form advanced new concept of opening the sports economics major,integrating the resources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system of personnel training,setting goals to train compound and applied personnel,and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sports economics;professional personnel;training

Study on China's Present Situ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Sports Econom ics and the Counterm easures

LIU Chao1,JIANG Tong-ren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235000,Huaibei,Anhui,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33041,Bengbu,Anhui,China)

G 807.4

A

2095-0691(2012)03-0071-05

2012-02-21

刘 超(1964- ),男,安徽寿县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高校教学评估.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研究生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