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科学区域的案例分析:纸船的秘密

2012-09-12夏静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2年2期
关键词:纸船记录表纸张

夏静

幼儿天性喜欢玩水。幼儿园里,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画面:幼儿去洗手,洗了半天也不见回来,即使衣服湿了,他们也仍然在水龙头前流连忘返。为了满足幼儿玩水的需要,我们在班级里会和幼儿一起在水里放纸船玩。玩着玩着,幼儿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为什么有的小船被淹得快,有的小船被淹得慢呢?”孩子们的提问反映出两点:一是孩子们用“小船被淹了”来描述沉船现象;二是他们发现小船沉下去的时间不一样。这说明孩子们对于纸船下沉产生了兴趣,但是不明白纸船下沉的时间与纸船所用的材料有关。于是,我们在中班科学区有目的地投放了操作材料,为幼儿探究“纸船的秘密”创设了条件,并将幼儿的探究过程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一、活动的实施与推进

活动一:操作感知

●活动时间:在区域游戏或自由活动时,引导有兴趣的幼儿进行操作。

●活动目的:通过折纸,让幼儿触摸、感受不同质地的纸张。

●指导重点:

1.引导幼儿学会纸船的折叠方法。

2.启发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从颜色、厚薄、韧性、色泽、撕纸时的响声等方面比较纸张的不同。

●幼儿活动情况:

经过操作、观察,幼儿得出结论:蜡光纸光滑、颜色亮,撕的时候声音响,脆脆的;皱纹纸皱皱的,粗糙柔软,颜色鲜艳,有许多种;宣纸白白的,有点透光,摸上去有毛茸茸的感觉……

●教师分析与对策:

通过活动,幼儿已初步感受到纸张质地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对纸的感受,虽是各说各样,但却是幼儿真实的感受。在幼儿对纸有初步感知经验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纸船下沉时间的不同会不会和纸质的不同有关系呢?”这时,幼儿对答案并不确定,也并不需要确定,而是由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起幼儿猜想。接下来的游戏指导里,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操作、观察,寻求答案,并引导幼儿运用记录的方法进行分析。

活动二:学习记录

●活动时间安排:

1.通过一次集中教育活动教幼儿学会看记录表,同时老师示范讲解记录的方法。

2.在来园、区域活动、自由活动、离园环节皆可指导幼儿学习观察和记录。

●活动目的:学习运用连线的方法记录操作结果,感知纸船沉浮快慢与纸吸水强弱之间的关系。

●表格设计:

●指导重点:

1.帮助幼儿理解表格中的符号、纸张、数字所表示的意思。如果“宣纸”最先沉下去,就将其与数字“1”连线。如果“宣纸”最后沉下去,就将其与数字“3”连线。依次类推,哪种纸张最后沉下去,其所连线的数字就越大。

2.在每一次操作前都先引导幼儿将猜想结果记录在表一上,待操作后,将结果记在表二上。

3.观察比较猜想结果和操作结果是否有不同。

●幼儿记录情况:

幼儿对“记录”这种形式十分感兴趣,在记录的头三天还需要教师详细讲解、示范和引导。三天过后,幼儿已能进行较为准确地记录,一部分能力强的幼儿则能完全独立进行观察、记录。

●教师分析与对策:

记录作为“做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用连线代替符号记录既形象又节约记录时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看着自己日渐丰富的记录卡,孩子们有了小小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对观察也就更为积极和投入。在记录的过程中,幼儿认识了“序数”,感知了“序数”,能正确地表达出这张是第一次记录的,这张是第二次,那张又是第三次、第四次记录的,并且还会针对表格中记录情况的不同而反复实验。通过记录和观察,幼儿对纸的吸水本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他们能注意到哪些纸吸水快,哪些纸吸水慢。

“记录”不仅帮助老师解决了原来幼儿观察无目的、不仔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幼儿在面对一些短时间内无法获得答案的科学问题时所应有的耐心与专注。但是,幼儿对介绍自己的记录过程与结果还有一定的困难,与同伴的交流也较少,因此我们在下一阶段将安排“分享记录”的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与感受,并倾听他人的意见,感受与同伴分享、交流的乐趣。

活动(三):分享记录

●活动时间:通过一至两次集中教育活动完成。

●活动目的:让幼儿与同伴共同交流、分享自己记录的结果。

●指导重点:

1.和幼儿共同运用数量关系累计幼儿的记录结果,对于有争议的结果,再次进行操作。

2.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纸可以折叠成小船,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交流情况:

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与努力,每个幼儿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记录表”。在老师的提示帮助下,他们能根据表格上的记录,讲述自己纸船沉下去的先后顺序。遇到有不同答案的,教师并不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支持幼儿用事实说话,两个不同意见的人通过再次操作、记录,直至意见统一。

●教师分析与对策:

幼儿的科学活动不仅需要探索和观察,也需要表达和交流。操作过程的表述、新发现的探讨、实践经验的交流,这些都让幼儿乐于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幼儿对于纸船的秘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能关注到哪些纸船吸水快,下沉迅速,而且还对纸质和吸水快慢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好奇,注意到纸张疏松、纸孔大的纸易吸水。下一步工作应该扩大幼儿的视野,不断丰富幼儿对纸张的认识。分享记录对于幼儿来说,既是一种锻炼,又是一种挑战,促使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让幼儿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积累经验,建立自信心。

二、反思和启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种“表达探索过程和结果的适当方式”往往就是记录信息,即幼儿用绘画、记录表的形式把自己探索前的猜想和探索的过程及结果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再与同伴、老师进行交流。那么,如何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能有序、清楚地记录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呢?

1.丰富、适宜的材料是记录的前提。

记录离开了幼儿的操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幼儿的操作离不开材料。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材料要有目的性,即要能达到活动的目的;材料投放还需有层次性,要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还要有充足的数量,保证每个孩子都能玩,这样,孩子的记录才会有目的性、有重点。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报纸、皱纹纸、卡纸、餐巾纸、牛皮纸、手工纸等许多种纸吸水的本领,而玻璃糖纸等不吸水。有的幼儿记录了五六种纸的探索结果,有的幼儿则记录了十几种纸的探索。

2.充足的探索、发现时间是记录的重要保证。

探索和发现是科学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教师只有保证足够的时间,孩子们才能充分地尝试、验证、发现、比较和思考,得出初步结论进行记录。在平日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记录习惯。如:在区域游戏、自然角观察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作记录,确定记录内容,选择适宜的方法,注意持之以恒,相信幼儿的记录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的。

3.平等、愉悦的交流是记录的关键所在。

“知识是在孩子们的探究之后,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形成的。”他们特别希望把自己探索前的猜想、探索过程及结果告诉别人。我们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幼儿根据记录表说一说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孩子们从同伴的记录表中学到有益的经验,逐步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样,孩子们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就会自觉地用这些方法,敢于表达,达到语言和思维的一致,达到思维火花的碰撞,达到共同探究的目的。

猜你喜欢

纸船记录表纸张
2022.04.21~2022.05.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2.1.21~2022.2.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2021.01.21~2021.02.20 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0.7.21~2020.8.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纸船
不用一张纸,NENDO就描述出了纸张形态的千变万化
纸船湖面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