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瓦当纹饰艺术初考

2012-09-12王晓

关键词:瓦当纹饰艺术

王晓

(山西大同大学艺术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

瓦当纹饰艺术初考

王晓

(山西大同大学艺术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瓦当融实用与美观为一体,是中国建筑装饰艺术的缩影。本文从瓦当的类型及功用谈起,详细介绍了不同时期瓦当纹饰的风格特征,并初步探讨了瓦当纹饰艺术渊源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瓦当;纹饰;装饰文化

中国的传统建筑历来十分讲究对屋顶的装饰。瓦当仅是屋顶建筑当中的一个小小构件,也雕饰着各种造型精美、寓意深刻的纹饰图案。自西周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工匠们师法造化,写意精华,广纳博收,推陈出新,使瓦当的纹饰艺术日臻成熟,风格独具,谱就了中国建筑装饰文化的精彩章节[1-5]。

1 瓦当的类型及功用

图1 勾头滴水

为了加快雨水的排泄并防止其对屋顶造成的侵蚀,中国传统建筑大多采用筒瓦与板瓦 (又称仰瓦)交替铺设的方法来覆盖屋顶,屋檐最前面那块有下垂端头的筒瓦就是瓦当,也称瓦头或勾头,但通常在提到“瓦当”这个词的时候,往往仅是指这块瓦的端头部分。与瓦当对应,最前面那块有倒垂端面的板瓦则称作滴水瓦。滴水瓦的倒垂部分一般呈倒三角形,也有弧形或方形的。为了牢固起见,瓦当和滴水都有瓦钉或瓦环与下面相连,筒瓦和板瓦这种高低交配、阴阳组合的搭建方式,在中国古建筑中统称作“勾头滴水”,见图1。

从材质方面来讲,瓦当的种类主要有陶质、琉璃质和金属质3大类。其中,陶质的瓦当资格最老,自西周时期起即开始使用。因为在用制上没有什么讲究,所以使用范围广,用量也大。琉璃质的瓦当是在素瓦的基础上,经过施釉后再次入窑烧制而成,约从南北朝时期开始使用,与青灰色的陶瓦相比,琉璃瓦的颜色就丰富多了,最初仅有黄绿两种基本色调,后来又增加了牙白、孔雀蓝和茄皮紫等颜色。琉璃质的瓦当都用于较高等级的建筑,而且在用制上有严格的规定。金属质的瓦当是在宋元以后,才开始在一些重要建筑上采用,材质包括铜、铁或铜包金等几类,但用量极少。

陶质瓦当的制作流程大致是:第一步,先做圆饼形的泥瓦头,并在上面手工 (后改用模印一次成型)刻绘饰纹;第二步,在瓦头的后面盘接泥条,并塑成圆筒状;第三步,待泥坯稍干后用细绳纵向剖解。对半全剖就是半圆形,对半剖至瓦头就是圆形,三剖就是大半圆形,“瓦解”一词即源此而来。最后,将解好的瓦坯入窑高温锻烧,这样瓦当就做成了。

就形制而言,瓦当主要有半圆形、大半圆形和圆形3种。半圆形瓦当(也称半瓦当)是瓦当的最初形态,始见于西周时期 (图2),到东汉以后就基本绝迹了。圆形瓦当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当时仍以半瓦当为主,但圆形瓦当后来居上,并成为瓦当的主要形制。大半圆形的瓦当应该出现于秦代,但用量很少,考古得到的实物也不多。

另外,从瓦头和瓦身相交的方式看,还有直头、斜头和折腰3种样式。因为直头圆形瓦当不仅美观,而且大气,所以一直沿用。

图2 西周半瓦当

瓦当的大小一般和建筑主体成正比例关系,瓦头直径的范围从9~25 cm有多种规格。西周时期的素面半瓦当形体较小,直径多为17 cm左右,而饰纹的瓦当则从17~25 cm不等。西汉瓦当的直径多在15~19cm之间,最小的有9 cm,最大的可达22 cm。现今发现最大的瓦当,是由秦皇陵宫殿遗址出土的夔纹半圆形瓦当,直径达到61cm,被称作“瓦当之王”。

瓦当的作用主要在于保护屋顶,一方面可以遮挡椽头避免风雨的剥蚀,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鸟雀在檐头筑巢造成损坏。瓦当除了使用价值外,其本身的艺术价值也非常值得研究。

2 瓦当纹饰的类型及演变过程

如果简单划分,饰纹的瓦当可以分为图案纹瓦当、图像纹瓦当和文字瓦当3类。若是再详细一些,则可分为图案纹、动物纹、植物纹、云纹、文字纹以及组合纹等6个类别。从时间顺序看,图案纹瓦当出现最早,出土于陕西岐山周原遗址(西周王朝的发祥地)的瓦当除素面半瓦当外,还见有重环纹和兽面纹半瓦当。据考证,西周瓦当的兽面纹饰为饕餮纹,与同时期青铜器的饕餮纹饰相类似。饕餮的造型为一酷似狼头的兽首,吊睛阔口、怒容威逼,颇具几分神秘色彩,是当时瓦当纹饰的主要题材。到了春秋战国阶段,瓦当的纹饰以动物纹为主,除饕餮兽面纹外,还有马、鹿、龙凤、鱼鸟等题材的纹饰。出土于山东临淄的齐国树木双马纹圆形瓦当很有代表性,其图案为:中间贯穿两条直线将当面分成上下两个半圆,半圆的中间是一棵枝叶婆娑的大树,树两旁各系一昂首挺立的骏马。树木双马纹瓦当布局对称,风格拙朴,生活气息浓厚。另外,秦国的四神纹饰也很突出。除动物纹外,还有秦国的云纹、葵纹和齐国的文字纹,出土于临淄的“天齐”字样半瓦当,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文字瓦当 。

秦汉是瓦当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秦砖汉瓦”即是这一辉煌成就的真实写照。这个时期,圆形瓦当逐步取代了半瓦当,饰纹的题材也更加广泛,秦朝多为莲纹、葵纹和云纹,而汉朝的则要丰富的多,大致可分为文字、动物纹和杂纹3类。

文字瓦当于西汉时期特别盛行,皆为模印文字,字体多为小篆,字数从1到12不等,以4字为多,见图3。内容包括:

1)祈福的吉祥用语。如“长乐未央”、“千秋万岁”、“与天无极”、“延年益寿”、“永寿无疆”、“与华相宜”、“永受嘉福”、“六畜番息”等等;

2)建筑名称或用途标示文字。如“上林”、“甘泉”、“平乐宫阿”、“羽阳千秋”、“八风寿存”、“京师仓当”、“蕲年宫当”、“长陵西当”等等;

3)姓氏或私宅陵墓用字。如“李”、“金”、“马氏殿当”、“殷氏家当”、“巨杨冢当”、“冢上大当”等等。

图3 汉文字瓦当

动物题材的纹饰以四神(也称四灵)最具代表性,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神兽的造型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姿态雄健神俊、飘逸洒脱,堪为绝品。此外,还有鹿、牛、马、兔、鱼、鸿雁等,也都刻画的十分生动细致,神形俱佳,妙趣横生。

杂类的纹饰以云纹最多,其余的则为植物纹或组合纹。植物纹主要有葵、菊、莲等,组合纹多是植物的枝叶与动物尾翼或几何图案的相互配合等,与前面两类相比,不占主流。

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莲花纹饰的瓦当开始流行,至南北朝时期更为兴盛,也伴随有少量的佛像纹、火焰纹瓦当,但不多见。而传统的文字瓦当和图案瓦当则日渐衰落,逐步淡出了这一领域。

到了唐代,滴水瓦得到普遍应用,滴水瓦和瓦当的阴阳组配与交相辉映,也使得瓦当艺术呈现出新的风貌。盛唐时期,崇奉佛教的风尚颇为流行,莲花纹(图4)便成为瓦当装饰的主要题材并一直延续至宋。其样式为辐射圆旋结构,即多瓣莲花围合成圆形,指向中心的一朵小形莲花(或为乳突纹或朱雀造型),莲瓣的外围则饰以连珠纹。莲花纹瓦当造型简约、风格雅致,但工艺比较粗糙,可能是模印制作的原因。另外,还有少量的文字瓦当、兽面瓦当和飞天瓦当。

图4 唐莲花纹瓦当

辽金时期,兽面纹瓦当再度兴盛,龙纹瓦当可能自这个时期起脱离了四神的范畴,而成为了皇家专用。自宋元时候起,以云龙、蟠龙、兽头等为主的纹饰,逐渐取代了其他纹饰成而为瓦当纹饰的主流,并一直保持到了明清时期,瓦当的制作也基本沿袭旧制,几无建树,这一艺术开始走入低谷。在明清两代,宫室建筑全都采用了琉璃瓦当,纹饰多为蟠龙或云龙,在使用上也等级有别:明黄色的五爪龙属皇室专用 (图5),墨绿或青绿色的四爪龙或兽头为王公侯爵的府第所用,普通建筑一概不能使用琉璃瓦当。在这个时期,由于砖雕工艺的蓬勃发展,大大削弱了瓦当的装饰主体地位,所以,瓦当艺术的发展也就停滞下来。

图5 青龙纹瓦当

建国后,屋顶建筑的用瓦绝大部分是普通的板瓦和平瓦,瓦当已经不再使用。“文革”时期的“破四旧”运动,毁坏了不少的古代庙宇建筑,上面那些珍贵的瓦当自然也在劫难逃。改革开放后,一些地方在对古建筑进行修复时,试图烧制“原貌古朴”的瓦当,但由于年代久远无物可考,且工艺失传无章可循,多是文不对题、续貂之作。

3 瓦当纹饰的文化内涵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是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缩影,同时也是民族心理的真实写照。最早的瓦当饰纹采用饕餮图案,其实源自于中国十分古老的图腾崇拜文化。相传饕餮是龙的第五子,生性凶猛,贪食无度。远在商代,青铜器上已采用其头部造型作装饰,样式为:狼头虎耳,吊睛阔口,怒容相逼,威猛神圣。

在瓦当上面雕饰饕餮,不仅喻示了王权至上,而且是猛兽图腾崇拜文化的延续 (也有观点认为是取“贪食”之意、暗喻食器的食文化)。除了这两层用意外,还具有震慑妖邪的效用。等到了唐宋以后,饕餮就逐步让位与更能象征皇权的神龙,瓦当的等级标示作用也就更明显了。

西汉初期,统治阶级以“黄老之学”治世,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一点也体现在了当时的瓦当饰纹中。如西汉初期宫殿的瓦当饰纹多不用凶煞的兽头,而代之以温雅的文字,并多为祈福纳瑞、寓意吉祥词字,一派平和气象。而其他如牛马、莲菊等生活气息浓郁的纹饰,若非“长乐未央”的“嘉福”盛世,不会有这样的闲情雅致和审美追求。

唐朝,宗教味道十足的莲花纹、佛像纹瓦当的流行,正是当时社会祈祷神佛庇佑并降福消灾这一心理的真实写照。自宋元以后,瓦当纹饰的主题基本定格在了兽纹、蟠龙纹等神灵类题材上,而且久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源自于居民们企盼神灵为之镇宅驱邪、赐福安财、护佑平安等诸般的心理渴望吧。而在用制上的尊卑有别,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实际状况。另外,皇室建筑的琉璃瓦当之所以使用土黄色调,其实也是有来历的,我国传统的阴阳五行说,将天地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方位,将万物概括为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并分别以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来指代,而土地既为中心又兼黄色,非常符合统治者“至尊至贵”的心理需求,故皇家用物皆采此色。由此可见,貌似简单随意的瓦当纹饰,其实包藏了诸多的内涵和意义,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9-10]。

4 瓦当的价值

综上所述,瓦当纹饰融实用与美观为一体,综合了雕刻、书法、绘画、制陶、泥塑等多种技艺和工艺,体现了在不同时期我国建筑装饰艺术的审美标准和风格特点,以及各个历史阶段中国社会的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鉴于瓦当不凡的品质和魅力,早自宋朝起,就兴起了瓦当的收藏之风,特别是到了清代,随着金石学和考据学的发展,瓦当收藏更成为了一大热点,许多学者都醉心于瓦当的搜集与研究,不少书家和篆刻家也纷纷向古朴的饰纹图案中寻找灵感,并留下了一些相关的学术文著,这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1]刘淑敏.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侯幼彬,李婉贞.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日本)伊东忠太.中国古建筑装饰(上下卷)[M].刘云俊,张晔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楼庆西.中国古代建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梁思成.梁思成谈建筑[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6]李楠.古代建筑[M].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7]李乡状.中国古代建筑欣赏[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8]刘叙杰.中国古代建筑史(第1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9]于明.中国美术全集·建筑卷(上)[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

[10]申云艳.中国古代瓦当研究[M].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李海〕

A Prelim inary Study of the Eaves Tile Decorative Arts

WANG Xiao
(School of Art,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the tile,practical and aesthetic,is the epitome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decorative art;from the types and functions of the tile ismentioned,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different period tile decoration style characteristics,and discussed the eaves tile decorative art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rigin relationship.

eaves tile;decoration;decoration culture

B842.1

A

1674-0874(2012)02-0084-04

2012-02-10

王晓(1978-),女,山西右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装饰与公共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瓦当纹饰艺术
瓦当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雕漆纹饰的修复
方寸见佛韵——隋唐佛教瓦当浅析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纸的艺术
论汉代瓦当书法的气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