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发展前景与思路

2012-09-11

运动 2012年5期
关键词:航模航空方向

周 驰

(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发展前景与思路

周 驰

(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对南昌航空大学在全国率先增设的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的发展前景和思路进行了思考。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因在于能拓宽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形成特色,满足我国航空模型产业发展及此方面人才的需要。南昌航空大学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办学可行性依托于学校的航空背景学科优势和较完善的专业筹备,并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凝练人才培养方案特色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3个方面提出了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的发展思路。

社会体育; 航空模型; 发展

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满足大众健身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体育专业。然而,这个本来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而诞生的新专业,经过十几年的运作却没有得到市场的预期承认,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几乎成为了困扰所有开设该专业高校的难题。南昌航空大学在此形势下,于2006年始,结合学校专业学科优势和航空背景,在社会体育专业下设置“航空模型”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大胆尝试,成为我国首家培养航空模型本科层次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高校,旨在培养具备体育休闲娱乐与航空模型制作、飞行及研发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学生供不应求,专业特色化办学初见成效,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1 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因分析

1.1 有利于拓宽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方向,形成特色,提高专业竞争力

专业特色是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首要条件,尤其对于社会体育这一新兴专业来说,特色显得尤为重要。特色首先表现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其次反映在培养方案中的方向设置,并通过具体的课程得以体现。笔者通过查阅全国68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表明,我国大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都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规定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置,即都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统一的培养目标定位下,国内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方向无外乎体育健身指导、体育经营管理和体育保健康复3个方向。马维平等人在对全国51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研究后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已培养管理型和经营开发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以此培养目标定位涉及的课程大多以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体育学、公共关系学等理论学科为主,以术科为辅,甚至有的高校还没有开设术科课程。这种单一模式培养的人才难以突出专业特色,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人才的竞争,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有别于国内其他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拓宽社会体育专业方向,依托学校自身优势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另一方面还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层次体育人才的需求。正如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文轩教授所言,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内地已开设休闲运动专业的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要更加细化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多增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方向。

1.2 满足我国航空模型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还作为军事体育的航模运动在中国受到来看极大重视,不但青少年航模活动蓬勃开展,而且一批航模选手在研究航模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就也对国民经济做出了贡献,当时中国航模拥有67项世界纪录,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资源配置逐渐减少,体育航模作为非奥运项目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体育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体育航模作为休闲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伴随着我国航空运动、航空热的升温,已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社会需求来看,一方面中小学开展的科技制作需要大量航模制作飞行指导方面的专业教师;另一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退出航模专业队的选手中,他们开办了一大批航模生产企业。资料显示,全世界80%的模型都是由中国企业生产,这带动了中国航空模型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此,在国内航模企事业、航模玩具厂商,乃至高科技的军用、民用无人机领域内,都需要大量具有航模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正是将体育学与航空模型健身娱乐活动有机结合,侧重培养航模企事业及高科技无人机领域内的高素质人才,突出市场和航模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我校航空特色而创立的新型专业方向。

1.3 满足我国航空模型方面高素质专业人才匮乏的现实需要

高速发展的航空模型产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目前,国内对体育航模人才的需求从能力层次上由低到高依次为操作加工与制作人员、试飞手和技术研发人员。通过前期对深圳艾特、上海九鹰、上海雷虎等航模企事业调研了解到,他们所招收的中专层次的人才只能保证第一层次的人才需求,而专业技术研发人员往往由于没有前期的航模制作与试飞经历,也很难保证各层次人才的能力需求,而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所培养的本科专业人才,其培养目标定位于第一、二层次,部分突出的学生还能达到第三层次的要求,这无疑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挑选余地。为此,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毕业生连续几年供不应求。

2 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办学的可行性分析

2.1 航空大学的学科背景优势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多年来学校始终以“航空”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以“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方向,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下设21个专业学院,其中航空制造学院与飞行器学院在航空飞行等学科和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实力。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属于社会体育专业,但在课程设置上还必须体现出航空模型特色,诸如所开设的模型飞机调整原理、空气动力学和模型飞机结构工艺灯课程,二者在“航空”特色上的一致性为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创造了良好的专家人力资源条件和学科支撑条件,我们完全可以依托我校航空类学科的优势,与我校社会体育领域的专家相结合,进行资源优势互补,提高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的办学水平。

2.2 完善的专业筹备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2006年开始确立了体育学院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兴办具有航空特色的体育学科专业,即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几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航模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已逐步完善,以适应航空模型方向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校体育学院共有体育学方向教师3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3人、硕士15人,加上我校航空制造学院和飞行器学院担任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航模制作、飞行训练的正副教授、博士10余人,可以确保稳定的师资水平。随着新专业方向的挑战,以及每年学习“航空模型”方向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教师的专业素质还需要不断提高。一方面加快对社会体育专业领域内高层次人才引进,另一方面将有针对性选派教师进修深造。

近年来,我院在实验室建设,尤其是航模实验室建设上成效显著。目前,体育学院在该专业方向下建设的专门的航模制作室有200多平方米,配备电脑、切割机、无线遥控器等实验室硬件条件,基本能满足现有学生教学、训练及试飞的需要。

联合办学也是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办学的一条经验。迄今为止,我校与深圳艾特航模、东莞广营电子、国防科技大学无人机研究所及上海雷虎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航模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签订了稳定的实习基地(表1),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满足了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学生的教学、训练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需要,提高了学生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这些实习基地大部分也都成为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学生的就业单位,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2.3 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就业率一直是衡量专业建设及办学好坏的重要砝码。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自2010届拥有首届毕业生以来,连续两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并且出现了学生在大四上学期,甚至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用人单位就与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学生签订了实习及就业协议,该专业方向毕业生供不应求。其中,2008级三年级两名同学分别与上海雷虎和郑州航空兵研究所等单位落实了就业协议,2010届、2011届连续两届两名同学进入国防科技大学无人机研究所,开创了我校培养的本科层次人才进入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的先例。

南昌航空大学作为一所航空类高校,历年来在以学校航模队为主要成员参加的全国各类航空模型比赛中均获得了不俗的成绩。2006年以来,我院利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体育航模方向人才,并逐步取代传统模式下原航模队队员的自发训练的培养模式,为我校参加全国各类航模比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2009年我院培养的航模方向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航模竞赛中获得1枚团体金牌和2枚单项银牌,为学校及学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在此利好的人才培养前景下,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继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横向联系与联合培养。目前,我院在实现用人单位与体育航模人才的产、学、研合作及学生定向培养上,与所签订的实习基地和前期部分用人单位达成了初步的协议,并通过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用人单位及科研院所的项目,既满足了社会和单位的需求,同时又锻炼了学生。2010年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学生完成的“INS载机系统无人机”在珠海国际航展上亮相并获得项目委托单位的一致好评。

表1 实习基地建设情况一览表

3 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发展思路分析

3.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清晰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及一系列的课程设置、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的人才培养定位,一方面要满足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要培养从事群众性体育或的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等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更应突出培养学生掌握航空模型科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具备开展以航空休闲体育、航空模型制作、飞行及研发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仅符合了社会对该方向人才的需求,同时又体现出了社会体育大方向下细化专业方向的多元化、多层次特色。

3.2 人才培养方案特色更加明显

为了体现航空模型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得以体现。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从2006年开始制定,经2008年修订,在2011年二次修订后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具体体现在:(1)在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社会服务上更加突出社会体育专业与航空模型二者的结合,突出航空模型人才培养的特色;(2)在课程设置上,除社会体育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外,增加航空模型类基础课程,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设置航空模型方向选修课程模块,让对此方向感兴趣的学生尽早进入该方向领域;(3)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结合。学生在学习该方向理论课的同时,从大二开始进入模型飞机制作与试飞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两年的在校实践性环节中,围绕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制作、操作与试飞等实际能力。

针对航空模型类的课程设置,我们也不是一层不变的,除工程制图、模型飞机调整原理、计算机CAD等基础工具类课程外,其他专业性课程会随着我校每四年一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做适当的调整。调整原则基于以下两点:(1)根据社会对航空模型3个不同层次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而设置;(2)根据用人单位对产品开发和市场需求所提出的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做出课程的微调。其本质是为了满足社会对该方向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而定。

3.3 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灵活、优化

传统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采用“2+2”模式,即前两年以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后两年设置专业方向课。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人才培养更加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熏陶。具体做法是:(1)除去前文所述的大二开始的两年的实践性制作、试飞训练环节外,学生在大一进校之处,就在学院及相关教师的指导下,以开设“兴趣班”的形式,让对航空模型感兴趣的学生尽早进入航空模型运动中去,通过协助高年级同学完成科研项目和自身参与制作小飞机等方式,激发他们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2)改革目前传统的“2+2”模式,采取前三年在校进行专业基础课、方向课,后一年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实训教学形式的“3+1”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部分优秀学生甚至在大三寒暑假即可推荐到相关实习单位进行实践实训训练关节。与此同时,学院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人才定向培养、实习及就业的横向联系,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即可直接参与同仁单位的科研项目等,通过各种形式使社会体育专业“航空模型”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灵活、更加优化。

[ 1 ] 陈永军.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815-817.

[ 2 ] 马维平,许晓音.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 J ].体育学刊,2005,12(4):72-73.

[ 3 ] 刘子众.社会体育专业“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的发展前景[ J ].体育学刊,2006,13(2):95-97.

G807.4

A

1674-151X(2012)05-10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46

投稿日期:2012-03-12

教改基金项目“对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航模方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JY1160)

周驰(1973 ~),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足球文化与教学训练。

猜你喜欢

航模航空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飞走的航模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位置与方向
他是如何脱险的
航空漫画
飞翔的航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