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现状研究*

2012-09-10陈欣杨德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36期
关键词:院校教育就业率毕业生

陈欣 杨德军

湖北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湖北襄阳 441053

作者:陈欣,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杨德军,教授,湖北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技术学在面对全球化、教育信息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提出的时代化和全方位的新要求时,肩负的使命是巨大的。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的最高要求是能够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新时期的教育技术学的专家学者,有责任有义务按最高要求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但就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1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现状

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目前全国高校中发展较快的专业之一,但现在社会上仍然流行“教育技术学毕业生什么都知道,什么又都不知道”的说法。这种评价虽然刺耳,也或许有些偏激,却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出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夹在信息技术和教育专业之间“立不起来”的尴尬局面。

2008年6月,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公布了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专业的就业状况,涉及本科专业226个,高职(专科)专业216个。表1为2004—2007年本科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率统计,表2为2008—2011年本科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率统计。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2004—2007年,全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院校所属级别来看,部属院校与地方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亦呈下降趋势;就部属院校与地方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相比,地方院校每年差不多比部属院校低10个百分点[1]。

表1 2004—2007年本科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率统计情况

表2 2008—2011年本科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率统计情况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2008—2011年,全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毕业生规模存在比较小的波动,毕业生就业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从院校所属级别来看,普通本科院校与211院校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就业率相比,没有很大的区别。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描绘了我国教育发展在未来10年的美好蓝图。这份《纲要》的第十九章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其中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总体部署,指出应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使教育信息化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各高等院校分别研究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实施方案,这也是表2中在2010年毕业生就业率有所回升的原因之一。

尽管如此,单单由就业率出发也无法说明专业的发展就有所改善,因为相对于2004—2005年,就业率仍是有所下降的,因此当前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现状仍是不乐观的,绝大多数的高校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很显然,已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存在的问题也有很多。

2 由就业现状看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办学定位模糊

由于教育技术学是在电化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电化教育着重研究现代教育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培养目标定位相对狭窄,并且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已经接受了这种概念,这对新型的教育技术学科形成了深刻的影响。部分本科院校的新建教育技术学专业都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脱离社会需求,一味处在“技术、教育都知道”的自我满足心态的定位下。而实际上,学生所学的知识多而不精,使得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生存能力弱,造成当前本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较就业率偏低的现象。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求大求全、形聚神散

经统计,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为2.8:1。而由文献得到的调查显示,高校开设必修课(包括理论必修课和实践必修课)与选修课(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的比例为5.48:1,这远远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这样的课程设置严重阻碍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此外,多年来大学课程一直在增加,一味地要求学生学习各类知识,课程体系越来越庞大,可是课程间的衔接却存在很大的缺陷,不是重复作业就是实践理论接不上,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学生所学“广度有余,深度不足”,成了万金油。

2.3 教育技术学师资力量薄弱

从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任教师来看,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就目前湖北文理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拥有在职专业教师15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这其中只有一位博士,还有少数教师没有硕士学位;有些教师是从计算机科学技术、物理教育等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真正从教育技术学科班出身的仅有1/5。同时,如今的大学教师普遍存在职称晋升困难的现象,他们的待遇与在企业中相应的岗位存在较大的差距,造成大学教师优秀人才队伍不稳定。这就使得很多教育技术学的硕士博士们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教师工作,而把目标放在更高薪更广阔的工作上。

此外,由于专业宣传力度不够,使得近年来各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招生遇到很大困难,很多学生是由其他专业调剂过来,刚来学校就对本专业缺乏信心,从而自卑懈怠,不能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最终造成人才培养现状的恶性循环。

3 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策略

3.1 明确教育技术学专业办学定位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具体来说应该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既懂得教育又懂得技术的人才;能够将教育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使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和创造价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3]。然后在总目标的方针指导下提出各院校的具体培养目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原则,优化理论课程,加强实践环节,以实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办学特色。教育技术学专业理应定位于此,从而探索出能够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具备专业能力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2 具有地区特色的面向就业的课程设置

各本科院校应在根据自身特点来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的同时,推出适合于地区特色的面向就业的课程设置,使得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够真正发挥本专业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课程设置要基于专业方向、符合时代需求。可以让学生先通过一年的基础学习,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发挥学生的潜在优势,培育专业知识广而精的复合型人才。而对于专业课程整合和各类课程的开设,可以选择在有限的总课时内,删减如电工学、普通物理等课程,新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以及专业学生考研所涉及的课程[4]。整体课程上注重对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合理设置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3.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建实习基地

笔者认为,在实践教学上,学校应该扩充实验课的比例,至少应做到实验课占专业总课时的6%以上,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在理论课程之余,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此外,教育技术学专业理应创建固定的实习基地,做到市场导向、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有一个培养和锻炼自己实践能力、发展自己特长的平台。同时,在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探索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途径,改革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评估、投入、调整、推动的过程,力求推进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使人才供求逐步走向动态平衡,从而缓解毕业生的就业难题[5],最终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总之,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何,是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好检阅。本科院校是普通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教育技术学毕业生更好地就业。作为教育技术学的一份子,应该明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未来就业趋势,是要靠所有教育技术人的共同努力来改善的。

[1]王国俭,张有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J].甘肃科技,2010(12):177-180.

[2]李文君.解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J].教育与职业,2012(22):58-62.

[3]许之民.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与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5):64-66.

[4]张进良.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实践智慧的培育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1(3):60-62.

[5]邓云桂.谈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J].凯里学院学报,2007(2):71-72.

猜你喜欢

院校教育就业率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论美术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评价的困境与出路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浅谈Mooc对我军院校教育的影响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