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化“暖房子”工程解决民生难题

2012-09-10陈桂龙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17期
关键词:供热吉林省房子

◎ 本刊记者 陈桂龙

“墙穿棉袄,顶戴棉帽;安了窗户,刷了楼道;里外三新,老楼新貌!”这首吉林传唱了两年的顺口溜,说的就是吉林省的暖房子工程。吉林省从2010年开始进行“暖房子”改造工程,让全省80多万户城市居民告别“冷房子”,而通化市“暖房子”工程最具代表性。

“十二五”开局之年,通化市提出争取通过两年的努力,完成市区内全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现通化老城区“整体翻新”工作目标。通化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个主题,牢牢抓住“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统筹推进“三化”,着力实施“三动”战略,自加压力,迎难而上,注重创新和突破,一个目标干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推进东北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宜居山水城市建设。今年的“暖房子”工程建设,再次成为通化城市建设史上的浓墨重彩。

“白+黑”与“5+2”

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年初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暖房子”工程建设,吉林省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多次深入通化指导工作,对“暖房子”工程建设给予充分肯定。通化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暖房子”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责任单位的工程领导小组,明确任务,签订责任状。通化市党政主要领导进行实地调研,推进和指导工作。市委书记刘保威、市长田玉林在调研时强调,实施“暖房子”工程要从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打造宜居山水城市出发,高效率、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建设好这一民生工程。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努力把城区老旧楼房改造成通化市城市建设新的亮点。要牢牢抓住质量和安全两条主线,充分利用好建筑施工的黄金季节,抓好工程进度,尽快使一批山城百姓住上舒心、顺心、放心的“暖房子”。通化市人大、市政协十分关注“暖房子”工程建设,主要领导率专题调研组深入施工现场,为加快“暖房子”工程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吉林省省委书记孙政才参观“暖房子”工程

吉林省省长王儒林下基层指导工作

吉林省副省长王祖继考察“暖房子”工程

吉林省省人大副主任刘润 现场调研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秦福义召开工作汇报会

作为“暖房子”工程建设的实施单位,通化市城建局党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精心组织,抢前抓早,超前谋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组织领导到位、任务落实到位、管理措施到位、跟踪服务到位、线片责任到位、部门包保到位,局长刚振涛抓总,副局长林春山具体负责,局班子成员分兵把口,提出“白+黑”、“5+2”、大干100天,圆满完成暖房子工程建设任务的口号,充分发挥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作用,继续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和勇于担当的精神,真正做到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2011年,通化市主城区具备改造条件的既有居住建筑总量为670万m2,按照省委、省政府“增量扩面”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自加压力,出于尽快改善民生、尽快改变城市面貌的目的,确定了利用两年时间全部完成主城区“暖房子”改造任务,实现通化“整体翻新”的目标。不但百姓住得暖了,而且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得到了改善,提升了城市景观和城市品位。2011年确定重点实施供热效果较差的10个小区和10条主街路两侧的既有建筑节能及热计量改造,改造楼房512栋、300万平方米;同步改造陈旧供热管网200公里,撤并改造小锅炉房56座;配套小区环境综合整治50万平方米。工程于5月15日正式开工,10月25日竣工,完成投资6.12亿元。

在上一年基础上,2012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及热计量改造面积370万平米,908栋,改造范围覆盖了35个住宅小区,10条街道和两个广场。完成供热管网改造200公里,撤并改造小锅炉房及换热站36座,同步完成小区下水改造和线路落地治理工作。

“暖房子”做成系统工程

为把 “暖房子”工程真正做成精品工程、优质工程和德政工程,通化市紧紧抓住国家和省财政给予资金补贴及德国银行在中国投放节能减排贷款试点的契机,积极筹措资金,创新工作措施,把“暖房子”工程做成一项系统工程,既在暖房子的基础上,结合供热系统改造、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景观建设和城市街路升级改造,统一实施。

一是结合“暖房子”改造,对改造小区进行综合整治。从空中、地上、地下全方位进行改造。对空中电力及各种通讯线路全部落地,对地面违章建筑和棚厦全部拆除,重新进行硬化、绿化和小区封闭,对地下的老旧排水设施进行改造。两年间共完成小区路面硬化130万平方米,老旧楼房分户改造106栋,设置机动车停车位856个,改造地下排水管道15600延长米,空中电力及各种通讯线路落地138公里,拆除违章建筑3132处、仓房1351个,拆除面积63800m2,新植草坪4.5万,栽植乔灌木1590株。使改造后的小区节能保温、功能完善、环境优美。

二是结合“暖房子”改造,对供热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对改造区域内的楼内线、地沟网、小区网和供热系统内的一、二次网、换热站进行改造。两年共完成陈旧供热管网改造400公里,升级换热站改造62座。通过对供热系统的全面改造,彻底解决了陈旧管网跑冒滴漏、局部瓶颈和楼内管路堵塞等问题,保证了供热系统平稳、高效、安全运行。

三是结合“暖房子”改造,全面提升城市景观。对主街路两侧及沿江、沿河200余栋建筑不仅做保温,而且按照简欧风格进行重新设计和外装饰,对沿江和城区重要交通节点的楼体进行亮化,提升建筑美感。同时,对临街牌匾进行规范治理,拆除陈旧牌匾3919块,更换陈旧卷帘门626个。

四是结合“暖房子”改造,对小区周边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重新摊铺路面,铺装人行步道,砌筑马路边石,进一步改善市区路网状况。共摊铺路面12.46万平方米,铺装人行步道2.4万平方米,更换边石1.1万延长米。

多项并举打基础

为确保“暖房子”工程圆满完成,通化市采取了多项保证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通化市把“暖房子”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通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暖房子”工程领导小组,市直有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各项工作,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通化市城建局专门成立了“暖房子”工程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工程项目组、工程招投标组、材料采购组、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组等14个工作小组,具体落实“暖房子”改造任务。同时,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实行“片、线”结合的现场管理模式,将小区改造分成6个片,将示范街和强电、弱电线路落地归类成三条线,城建系统抽调多名骨干力量作为片长、线长,全权负责管辖区域内的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及现场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水平。

二是广开融资渠道,确保资金保障。坚持多条腿走路,社会多方参与,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其中,积极争取德国复兴银行3600万欧元贷款用于“暖房子”工程建设;二是加大与省暖房办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省里计划指标,三是相关责任单位顾全大局,共同出资,电力和四个通讯单位完成各自空中线路落地138公里,累计投入资金9364万元;四是社会知名企业赞助1850万元,完成了市区50条巷路升级改造任务。

三是坚持高标准用材,确保材料质量。为了提高工程防火安全等级,通化市统一选用B1级阻燃苯板。同时为保证材料质量,工程所用材料全部采取甲方招标采购,统一供料,从源头把好材料质量关,绝不让任何一块不合格产品流入通化,整个工程所用材料经质检部门和省消防总队检验,全部达标。

四是建设系统全员发动,做好住户换窗工作。城建局发动全系统23个单位和机关科室实行任务包保,投入500多人利用休息时间上门动员居民换窗。同时,组织多家信誉好和质量过硬的塑钢厂家进驻小区集中展销,方便居民选购。通过多方努力,通化市“暖房子”工程换窗率达98%以上,保证了工程按期开工。

五是强化工程监督措施,狠抓质量和安全。“决不能把惠民工程建成豆腐渣工程”是通化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通化市在实施“暖房子”工程建设中,具体采取了八项措施:一是按照项目“四制”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质量监管措施;二是实行“三级”质量管理措施,由建设单位、监管部门、监理单位按职责分头监管,层层签订质量、安全责任状,把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对保温施工实行分步签字验收,加强细微环节控制。四是建设样板楼,规范施工作业标准;五是聘请义务监督员,加强群众监督工作;六是切实加强监理工作,真正行使监管职能;七是收取施工企业履约保证金,加大处罚约束管理力度。八是城建局组成“暖房子”工程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组,每周定期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进行检查,对施工单位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实行严管重罚。

六是配备专业队伍,完善配套工程。为确保“暖房子”这项民生工程做好做实,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细节问题,工程指挥部配备了4支专业队伍,专项负责线路落地施工中楼道集中打孔、临时拆装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及防盗窗等项工作,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减少了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得到了百姓普遍认可。

通化市“暖房子”工程不仅使10万余户居民住的暖了,而且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为建设宜居山水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供热吉林省房子
近期实施的供热国家标准
供热一级管网水力计算及分析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直埋供热管道施工工艺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3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9.67万t 同比下降11.19%
2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53.67万t 同比下降49.92%
孤独的房子
当“房子”爱上卖萌耍宝以后
一百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