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超声诊断联体双胎的价值
2012-09-10徐学翠茹彤杨岚
徐学翠 茹彤 杨岚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南京 210008)
联体双胎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患病率为1/50 000~1/100 000,或每400个单卵双胎妊娠中约有一个联体双胎,大多数在胚胎期或出生后死亡,其存活率约为1/20万。联体双胎是由于受精卵在受精第13天后分离,此时原始胚盘已形成,机体不能完全分裂为2个胎儿所致[1],分为对称性联体和不对称性联体两大类。对称性联体包括胸腹部联体、侧面联体、头部联体及骶尾部联体,其中最常见的是胸腹部联体;不对称性联体包括寄生胎及胎内胎,较少见。本文对本院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8例联体双胎资料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2011年在本院诊断为联体双胎畸形共计8例。胎儿最小孕周9+2周,最大孕周33+3周,平均孕周20周;孕妇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6.5岁。
1.2 方法 采用Aloka10及Siemens Sequoia 512彩色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5.0 MHz。对联体双胎进行细致的超声检查,记录并存储相关图像、数据。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女性5例,男2例,性别不明1例,男女比例为1∶2.5。其中胸腹部联体6例,侧面联体2例。合并复杂心脏畸形、单脐动脉、足内翻、颈部水囊瘤、内脏外翻、脑积水、脊柱发育异常、羊水过多等。超声表现及产科处理结果见表1。
表1 8例联体双胎资料
2.1.1 胸腹部联体的超声特征 ①双头,双躯干,两胎儿面对面,2条相对的脊柱,4个上肢,4个下肢;②胸腹围增大,胸腹前壁相连,共享器官为肝脏,心脏可共享,也可能是2个独立的心脏,其余脏器均为两套。
2.1.2 侧面联体的超声特征 ①双头,双躯干,胎儿颈部以下胎体相连,2条脊柱逐渐靠近,2个上肢,2个下肢;②共享器官为心脏、肝脏、肾脏和膀胱。
2.2 产科处理 本组8例联体双胎均引产,其中4例小于20周的胎儿均在本院引产,大于20周的4例胎儿在外院行剖宫取胎终止妊娠。
3 讨论
我国是联体双胎高发国家,全国平均发生率为3/10万,我国重庆及河北地区联体双胎发生率报道分别约为17/10万和11/10万。导致联体双胎的确切病因不详,其相关病因经调查认为可能与遗传、环境污染及孕早期接触农药等因素有关[2-4]。本院联体双胎发生率约为5/10万,与正常双胎的比例约为3/1000,高于全国平均发生率,但低于重庆及河北地区的发生率。本院8例联体双胎均无明确不良遗传史及接触史,其中2位经产妇均生育过健康子女,而另一位孕妇则在随后2年再次怀孕,并生育一健康女婴。
联体双胎的产前诊断主要依靠超声。超声诊断联体双胎并不困难,特别是现代高分辨率实时超声仪的应用,可以通过检测胎儿融合相连的部位及融合程度而较早做出正确诊断,国内关于联体双胎报道孕期最早的是50天和70天[5,6]。本组病例中最早孕期是65天,为胸腹部联体双胎(图1)。文献报道的胸腹部联体双胎最常见,占全部联体双胎的74%。各类型联体双胎中,胸腹部联体婴儿的手术生存率是最高的[7]。本组病例有6例为胸腹部联体,占75%,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胸腹部联体双胎的超声特征较一致,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相连部位面积的大小和共享内脏的融合程度。最多的内脏融合是肝脏融合,但最复杂的是心脏融合。本组6例胸腹部联体双胎中有3例心脏融合,另3例虽拥有独自的心脏,但均合并复杂的心脏畸形。侧面联体仅见2个上肢,2个下肢,常伴足内翻,心脏、肝脏、肾脏和膀胱共享,但拥有独立的胃泡,本组2例侧面联体双胎超声表现均较典型。
联体双胎多有合并畸形。本组病例胎儿有合并复杂心脏畸形、单脐动脉、足内翻、颈部水囊瘤、内脏外翻、脑积水、脊柱发育异常、羊水过多等。其中心脏畸形极复杂,产前对心脏畸形的诊断较困难,但随着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开展,有望在产前了解心脏结构、功能、共有心脏的融合情况及其伴发的心脏畸形的严重程度。胎儿肢体末端异常在联体双胎中较常见,其中又以足内翻多见。本组2例侧面联体双胎均合并足内翻,而另外6例胸腹部联体双胎有1例合并足内翻(见图2)。在超声检查双胎的过程中,当发现脐血管融合、血管数目异常(3~6支)、脐带缠绕时要特别注意排除联体双胎,脐带的异常是联体双胎的特殊并发症[7]。本组有4例联体双胎合并单脐动脉,其余脐带血管数目为3~5支不等。胎儿颈部水囊瘤的报道较少,与染色体异常关系密切,超声图像为颈背部囊性肿块,内为无回声暗区,囊肿内见较粗的中隔(见图3)。
图1 胸腹部联体超声影像
图2 联体双胎合并足内翻超声影像
图3 胎儿颈部水囊瘤超声影像
超声诊断联体双胎也有其局限性,在不能肯定是否有融合时诊断要谨慎。对不常见部位的融合或融合部位局限且较小时易出现漏诊。寄生胎在宫内诊断难度较大,由于胎儿位置及其他合并畸形如巨大的脐膨出的影响,常不能发现附着在大胎儿体表的小躯干及小肢体而漏诊。合并羊水过多时由于重力作用胎儿常沉于远场,难以显示颜面及一些细小结构。在羊水少或孕晚期检查条件不满意时要特别提高警惕,观察两胎儿有无一致运动,内脏及肢体数目是否正确。其他影像学检查如MRI可更清晰地显示联体双胎的全貌及彼此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弥补超声的不足。
联体双胎连接的范围越广、涉及的器官越多、涉及的器官越重要(如脑、心),则预后越差。对于有生机儿之前诊断联体双胎,可考虑终止妊娠。对于有生机儿之后做出诊断,如果联接广泛,预后差,也考虑可终止妊娠。对于产前未诊断的联体双胎,产后可经手术分离。
4 结论
超声在早孕期即能明确诊断联体双胎,它是产前诊断联体双胎的主要方法。但对不常见部位的融合或融合部位局限且较小,超声不能肯定是否有融合时诊断要谨慎,必要时以MRI检查弥补超声的不足,力求产前诊断的准确性。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0-123.
[2]唐莹,朱军,周光萱,等.1996至2004年中国联体双胎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258-259.
[3]项宇识,葛明.超声诊断联体双胎4例[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718-719.
[4]朱俊真,张为霞,李亚丽,等.孕前咨询及产前超声筛查是预防联体双胎畸形的关键[J].中国优生与遗产杂志,2010,18:95-96.
[5]詹林.超声诊断早孕联体双胎1例[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8:620.
[6]王建春.超声诊断联体双胎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1007.
[7]卢丹,陈欣林,陈常佩.12例联体双胎的产前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5):874-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