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

2012-09-08姚鹏飞

地球 2012年6期
关键词:农用地农耕耕地

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

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近年来,经济发展占用了大量优质耕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农用地非农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我国每年净减少的耕地达数量惊人。目前,协调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耕地保护绩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创造、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农业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知识,构筑了上下5000年辉煌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农业国之一,是东方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载体,中国的农耕文明是世界上延续最长的文明之一,与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乃至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从唐代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到当代毛泽东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无不荡漾着人与自然、人与农业文明的和谐之音。21世纪,我们仍然需要农耕文明、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文明仍然需要延续。所以,除了基本农田、耕地、农用地等名词外,我们应给予土地更多的人文关注,在一定范围内,将耕地保护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保护统筹考虑,从而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从土地中得到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滋养。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安邦立国的基本依托。

“仓廪实,天下安;稻谷欠,天下乱”、“为政之首,首在足食”,这是中国历代治国安邦的基本经验。要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解决吃饭问题,也就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而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保证耕地资源安全,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粮食有效供给。

在第22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时,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和宣传我国土地资源国情国策,坚持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和调节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展示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国土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全国国土系统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服务大局的精神风貌。

土地,人类生存之地,人类的发展注定与之共荣共生。保护土地,善待土地,善用土地,是人类长远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农用地农耕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农耕初体验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农耕旧事十二韵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耕地时节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广东省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与二调成果快速衔接技术方法探讨
龙海市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