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商业伦理教育的“热启动”与“冷思考”
——以河北省为例

2012-09-07马振远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3期

马振远

(河北经贸大学 校长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061)

高校商业伦理教育的“热启动”与“冷思考”
——以河北省为例

马振远

(河北经贸大学 校长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当前河北省各高等院校开展商业伦理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院校商业伦理教育局限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伦理学教育。商业伦理课的目标重点应是为学生提供商业伦理的概念和分析的技巧,掌握宽泛的伦理理论,在面对广泛的社会问题时做出伦理性的决策。随着商业伦理教育的发展,应逐步完善商业伦理教育体系,以保证伦理教学的连贯性。

商业伦理;伦理教育;河北省

商业伦理(Business Ethics)又称为经济伦理、企业伦理或管理伦理,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商业伦理学是一种关于理性规范的学说,这种理性规范理当引导企业通过社会和谐地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自由来对社会的和谐做出自身的贡献[1]。一方面,商业伦理学是一种关于理性规范的学说,因此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另一方面,由于其目标是对社会和谐做贡献,要求商业伦理学的培养方式以实践性教学开展,研究对象是工商管理活动及其领域中的规范要求和制度,应用伦理学去分析、研究、规范和指导经济管理活动实践,并据此对工商管理的活动、制度和规范进行道德评价[2]。

一、发展商业伦理教育的提出

就商业伦理教育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西方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比如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大学,如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康莱尔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很多院校的商学院都开设了商业伦理学,将伦理道德深入到商业管理人才培养中,因此可看到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认识到其发展的重要性。到1993年,美国已有90%以上的大学的管理学院开设了“商业伦理学”课程,到1995年3月,国外商业伦理学研究和交流机构已达到300余个,有影响的有“国际企业、经济与伦理学会”和始建于美国后扩展到欧洲的“社会合作欧洲网络”[3]。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截至2012年2月10日,分别以商业伦理教育、经济伦理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为题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并作比较分析,搜索结果如表1。

表1 中国知网数据库文献检索结果

从表1中的数据可知,随着这几年商业伦理课程的不断开设,关于商业伦理教育的研究也是不断增加的。从数据表示2006年以前,我国对商业伦理教育研究的文献资料还是较少的,可以说2006年之前的研究总体处在研究的初级阶段,之后的五年不断有学者进入到该研究领域,甚至将定量研究的方法运用到商业伦理教育的研究,但是其还只是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但也逐渐成为社会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同时掀起了各商学院开设商业伦理课程的热潮,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社会各界更加认识到商业伦理教育在商业管理教育中的重要性。

2006年在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三届五次会议上发表了中国MBA教育西湖宣言。该宣言强调管理学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倡导将社会责任教育融入MBA教育全过程。随后在2009年末召开的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四届五次会议上,有关商业伦理教育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加入到《MBA培养基本要求》。

目前,河北省有9所高校设有MBA招生专业,从9所院校的教学课程中可知,所有院校均开设与商业伦理相关的课程,如:企业伦理学、企业社会责任、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企业文化与商业伦理、企业伦理、商务伦理等。这其中,河北工程大学将企业伦理学设置为核心课,并同时开设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必修课。河北经贸大学将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设置为必修课。其他7所院校将商业伦理相关课程设为选修课。

在工商管理研究型硕士的课程设置中,河北工程大学开设了企业伦理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开设了企业伦理与文化,河北科技大学开设了中国优秀道德文化专题讲座。

商业伦理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课程内容一般包括商业伦理的经济分析,企业竞争的伦理问题,商业行为的伦理规范,商业管理的伦理原则,跨国企业的伦理规范,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市场营销的伦理原则,财务管理中的伦理建设,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伦理,环境保护的伦理思考等[4]。目前河北省的商业伦理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院校的商业伦理教育局限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伦理学教育,而忽视了经济管理类学生作为未来商业活动者的主体性。可见河北省在商业伦理教育方面仍存在课程普及率相对较低、基础建设薄弱的现状和其发展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

二、高校商业伦理教育的目标

无数中外的管理案例证明,若要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管理者,卓越的业务知识是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必备的。因此河北省关于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学生商业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两手抓的方针。河北省甚至于我国的商业伦理教育应着力面向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面向商业的现实矛盾和问题,面向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道德“贫血症”和道德重建的重任。

商业伦理课程的目标重点应该是为学生提供商业伦理的概念和分析的技巧,使他们掌握宽泛的伦理理论,并能指导他们解决个人或专业的伦理困惑,同时能够使其在面对更广泛的社会问题时做出伦理性的决策。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刺激道德想象;(2)在认识伦理问题的同时发展伦理技能;(3)提高分析能力;(4)产生道德义务和责任感;(5)学习提高容忍能力,并减少道德分歧。

商业伦理课程的目标不应该是寻求简单的学生行为的明显改变,而应该是力求帮助学生运用这些技巧和概念,并形成影响其一生的个人道德责任感。然而,高校现在采取的商业伦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其目标的达成。

三、高校商业伦理教育未来发展的冷思考

改变人的认知结构是内发的,而非外加的,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在教育方面任何直接灌输或说教的培养方式,在学生伦理道德方面的提升作用都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有时连一点成效都没有。

从柯丽敏在其文章中所做的问卷调查得知,商业伦理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依次是:课堂讨论、个案分析、商业剧情讨论、教师讲述、阅读指定课本、角色扮演及学期报告。最无效的教学方法是:阅读指定课本、教师讲述、学期报告及课堂讨论[5]。

针对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可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1)课堂讨论法可让学生充分地开动自己的脑筋,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老师探讨,也锻炼学生平时自主学习的能力;(2)个案研究法可帮助学生根据现实的伦理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3)客座讲师法可邀请企业、法律界的知名人士与学生交流分享实际中遇到的伦理问题及应对措施;(4)辩论法可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立场不同对伦理问题的视角不同并做出较可行的决策;(5)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伦理困境并做出正确的选择;(6)调查法可通过对几家公司的伦理原则进行调查,做比较、总结、评估这些公司的伦理现状;(7)伦理模型分析法,利用定量定性模型做出决策,提升学生批判性思考和伦理分析的能力[6]。

案例讨论的基本实现方法是分析一个主管人员实际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尝试对传统的案例方法添加一个新的维度,其不同于以往教学中分析的都是商业伦理教科书中的案例。我们还可以使用报纸上与商业伦理相关的文章。从报纸上选取的课堂讨论案例相比较而言,更贴近他们的管理实践活动。因此,用于选取讨论主题的基本方法包括:

选择一篇文章。要求基于相关的道德问题。这些文章都应该是非常有争议的,或者具有不可避免的潜在道德问题。

收集该案例中关键参与者的的背景资料,比如公司、个人等的资料。

课堂讨论。

邀请该案例的相关人员向学生阐述该议题。

总结课堂讨论结果和建议。

通过这种案例讨论方法,一方面,因为是选取当地报纸上的文章,这些案例就发生在学生们身边,使得他们对于案例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识别伦理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邀请案例相关人员加入讨论,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案例分析的依据,并且评价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这也促使了学生分析能力的加强。此外,由于是报纸文章,学生们面临该问题时就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容忍能力,并减少道德分歧。最后,即使讨论中出现分歧,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因为学生不仅只受到文章作者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新闻媒体的影响。这项任务可能有助于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想象目标的刺激从而激发他们的道德责任感。

四、结语

教育效果评价体系是以检验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为基础建立的。开展这项教育最早的美国的一些学者对其效果进行的实证研究中提到一些评价方法,其中主要有由25个伦理情景构成的调查问卷评价法、Clark情景法、伦理情景法[7]。虽然这些定量评价方法显示出效率高、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和较成熟的测评个体伦理推理能力,但是这种研究方法仍存在某些局限性,比如测试者的价值观和情感等方面就无法建立模型进行测量。

因此有必要加入定性研究方法加以补充。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法,制定访谈提纲,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同时分析和比较学生在解决伦理案例时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检验课程实施的效果。

此外,随着商业伦理教育在我国受到的重视,其教学不应只是单纯的课时和开设多少专业课,针对培养具备道德文明的新一代商界管理精英的目标,各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学院在师资条件配套发展的情况下,逐步完善商业伦理教育体系,可以尝试在大一单独开设商业伦理课程,打下基础教育,在高年级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下进一步深化伦理教育,保证伦理教学的连贯性。

总之,我国的商业伦理教育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发展需与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市场经济发展背景相结合。可借鉴国外的发展成果和发展模式,但不能完全照搬,应与我国实际的商业活动结合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教学研究,提升我省乃至全国高校的商业伦理教育水平。

[1]乔治·恩德勒等主编.经济伦理学大辞典[M].王淼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VELASQUEZ Manuel G.Business Ethics Concepts and Cases[M].London:Prentice Hall,2002.

[3]龚天平.企业伦理学:国外的历史发展与主要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2006,(1).

[4]戚安邦,姜卉.论我国 MBA商业伦理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大学教育,2006,(6).

[5]ALLAYNE B,PIZZOLATTO,BEVILL S.Business ethics:a classroom priorit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6,(15).

[6]PARK H J.Can business ethics be taught?a new model of business ethics educ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1998,(17).

[7]柯丽敏.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商业伦理教育现状和课程设计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11).

责任编辑、校对:杜 莹

The"Warm Start"and"Cold Thinking"of Business Ethics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 Zhenyuan

Currently,the business ethics education carried out in each college in Hebei province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the business ethics education of some colleges limited to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r ethics education.The emphasis of business ethics course goal should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concept and analytical of skills business ethics,master general ethical theory,and make ethical decisions in the face of wide range of social problem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ethics education,we should gradually improve business ethics education system,to ensure the continuity of the ethical teaching.

business ethics;ethics education;Hebei province

F718;G61/79

A

1673-1573(2012)03-0088-03

2012-08-28

河北省社科基金2011年度项目“河北省高校差异定位与特色发展研究”(HB11JY039)的子项目

马振远(1958-),男,河北任丘人,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