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湖桥独木舟对探索中国舟船文化发端的重要意义
2012-09-07何志标
何志标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1 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舟”
独木舟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跨度很长,但是遗存物却很少见,而且越是年代久远的独木舟越难得。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发现的独木舟遗存不到30起[1],且年代大多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之后的。
跨湖桥独木舟经碳十四测定和和树轮矫正后的年代约距今8000~7500年,考古专家依据古船所在地层即第九文化层的年代,相应推断出独木舟的“年龄”约为7600到7700岁[2]。
专家据此认为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独木舟,如图1。著名船史研究专家席龙飞教授为此撰写题为“八千年前独木舟凸显中国舟船文明辉煌”的特稿刊登在2004年2月27日《中国水运报》上。
著名船史研究专家何国卫教授根据“跨湖桥遗址2002年发掘简介”并到实地考察后撰文指出:“船体较薄,保存基本完整,弧收面及底部上翘面十分光洁,船头留有‘挡水墙’”等都是独木舟舟体形状特征,“有面积较大的黑焦面是借助火焦法挖凿船体的证据”,是独木舟挖凿工艺的明显反映,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一条独木舟是确定无疑的。[4]
图1 跨湖桥独木舟(席龙飞摄)[3]
在我国已发现的独木舟遗存当中,史前舟极少,相比之下,跨湖桥独木舟比2010年在茅山遗址发现的独木舟要早约3000年,因而显得极其弥足珍贵。
2 对研究中国舟船起源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2.1 为研究独木舟在中国出现的年代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物证据
独木舟在中国最早什么时候出现?在2002年跨湖桥独木舟发现之前,我国还没有发现过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专家根据河姆渡遗址出土距今约7000年的六把雕花木桨和一件舟形陶器等推断“独木舟在长江中下游和滨海地区形成于8000年前或更早”[5]。这种推断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具有间接性。
跨湖桥出土独木舟的首要意义就在于它把中国独木舟出现的年代直接定位到了约8000年前,为船史学界曾经做出的“中国独木舟出现的时间可能在大约10000年以前,最迟不晚于8000年以前”[5]的论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物证据。
跨湖桥独木舟制作比较精良,是用比较高级的石器工具有段石锛制造的[1],是人类制作独木舟的技术发展到成熟时期的产物。
最原始的独木舟应该是天然腐朽成凹槽的树段经简陋的石器加工而成的[6],有了跨湖桥独木舟作为佐证,人们更相信,中国最早的独木舟应该在大约10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甚至更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
2.2 “复合独木舟”使远古先民很早就具有较强的海上航行的能力
单体独木舟具有稳性不好的缺点,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先民完全有可能受树干连拼成筏的启发,将独木舟连拼起来使用。
独木舟连拼的形成主要有:在独木舟的一侧或两侧,通过连接横杆,加装浮材形成“边架艇”;两只或更多独木舟横向并排连接或纵横连接形成“子母船”。[6]
“边架艇”在东南亚尤其是太平洋群岛的“南岛语族”有广泛应用,“子母船”在中国古代直到现代时有发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贵州台江县施洞每年龙船节期间使用的龙舟具有原始子母船的遗风,如图2,被专家称为消失了的史前远洋舟船的“活化石”[7],对于我们认识跨湖桥独木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图2 贵州施洞平地营村子母龙舟[7]
跨湖桥独木舟是作为“子母船”或“边架艇”形式在海洋中航行的海船的可能性极大。理由如下:
(1)独木舟发掘时处在一个木作加工场,具有正在进行修理加工的迹象。
独木舟已经用旧并且残损,发掘时处在一个木作加工场,如图3,这有两种解释:其一是正在对残舟进行修补,独木舟大部分侧舷以一种整齐的形式残去,残面经人工修削,目的是拼镶木材使侧舷增高,独木舟附近堆放的长条坯材为松木,与舟的木质一致,是合理的拼补材料;其二是正在绑制“边架艇”,独木舟旁边的剖木料长者近3米,大小、体量与独木舟舟体的体积相匹配[8]。著名考古专家蒋乐平先生是最早提出这是在进行“边架艇”修复的人。
图3 跨湖桥独木舟出土现场(图片取自于跨湖桥博物馆网站)
(2)独木舟里盐分很大,这有两种可能,其一它本身就是一条海船,曾长期在海水中使用,其二它是内河船但因为海侵被海水渗透造成了高盐分。独木舟里的盐分究竟怎么来的虽然没有明确答案,但是不能排除它就是一条海船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更大一些。
(3)独木舟体型轻薄,不仅不能因此否定它是海船的可能,而且增加了它是“子母船”或“边架艇”的可能性,因为其单体看似不适合在海中航行,但复合之后则具有较好的适航性而且不至于笨拙。
(4)跨湖桥遗址的干栏式建筑尤其是出土的榫卯构件证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具有较高的木构技术,完全具有将单体独木舟连接成“子母船”或“边架艇”的能力。
跨湖桥独木舟证明当时的人类不仅能制作成熟的独木舟,而且还能制作“子母船”或“边架艇”之类适合在海上航行的“复合独木舟”。远古先民很早就具有较强海上航行的能力,席龙飞教授很早就持肯定的态度,他说:跨湖桥的独木舟与大、中、小各型石锛等石器以及河姆渡的雕花木桨,都是我国海洋文化的代表性器物。[9]
2.3 为推测中国木板船出现的年代提供了新的线索
独木舟的进化发展还有一种形式,设置横向支撑以扩展舟体宽度并加强其横向强度,进一步在舷上加板以加大舟体,再进一步就是数段独木舟纵向连接以增加长度而且便于形成首尾起翘。这便是独木舟向木板船发展的雏形。
中国木板船在什么年代出现?船史学界根据甲骨文中所见到的“舟”字推论木板船最晚也应是殷商时代的产物,其时限相当于距今约3500到3000年前。这种说法显得太过于保守,因为甲骨文中的“舟”字只能说明殷商时期木板船的使用很普遍,发展到较高水平,达到比较昌盛的状态以至于进入了文字。木板船出现的年代应该比这一时期早得多。
木板船的产生应具备三个技术条件,其一,制板技术;其二,木构件连接技术;其三,确保连接部位不渗漏水的捻缝技术。[10]跨湖桥出土的榫卯构件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木构连接技术,“独木舟的东南侧堆放着许多基本与船体平行的木料与木板”,说明当时已能制板。7000年前河姆渡干栏式建筑梁柱间用榫卯结合,底板用企口板密拼,表明当时的木构和制板技术更高明[10]。虽然目前尚不知道最原始捻缝材料是什么,但可以大胆的推测,中国在7000年以前乃至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早期就具备了制造木板船的条件,因而很大程度上具有出现木板船的可能性。
2.4 跨湖桥出土的木桨比河姆渡木桨更具价值
跨湖桥独木舟附近发现有两把未见使用痕迹的木桨。其中保存较完整的一把“桨长140厘米,桨板宽16厘米,厚2厘米,桨柄宽约6-8厘米,厚约4厘米。柄部有一方孔,长3.3厘米,宽1.8厘米,凿穿,孔沿及孔壁光整,无磨损痕迹。”[11]如图4。
木桨的出土证明当时的舟船活动已很广泛。跨湖桥木桨比河姆渡木桨早约1000年,因此比河姆渡木桨更具价值,只是其光环被独木舟所掩盖而不那么引人注目。
图4 跨湖桥出土的木桨
船史专家根据河姆渡木桨做工精细明显不是最原始的推断“原始木桨的出现当然会更早,如果推到8000年前或者更早一些,应当说也在情理之中。”[5]跨湖桥木桨的出土证实当时这一论断的相对正确性。同理,跨湖桥木桨也不是最原始的,由此我们能够将原始木桨出现的年代进一步向更早的时间段推移。
2.5 中国风帆有没有可能在远古时就已出现?
中国风帆在什么年代出现迄今尚无定论。根据学界从文献和文物两个方面考证的结果,可以肯定最晚在战国时期中国出现风帆。
在跨湖桥独木舟木作加工现场,在离独木舟几米远的地方发现一块席状编织物,“编织物形状呈梯形,三面残,但残面比较整齐,完整一面斜向收边,较宽一侧有T字相交的木质条骨编织其中”[12]。如图5,其纹理的精细、编织的工整,实不亚于现代人的工艺水平。
图5 跨湖桥出土的席状编织物
作为距今约8000年前的“苇草类”编织物,能保存到现在十分罕见,因而成为“江南之最”。这块编织物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现在尚无确切答案,于是勾起了我们对原始中国帆的联想,它有没有可能是在独木舟上使用的小风帆?如果是,其价值会成倍增加,它不仅能反映跨湖桥时期人类的编织水平,更是中国在远古史前时期出现风帆的见证,这不仅能把中国风帆出现的年代大大地向前推进,而且同时成为人类出现风帆的“世界之最”。
有专家认为:从共存关系与遗迹形态分析,跨湖桥出土的席状编织物很可能就是一面原始船帆的遗存,还有船体东北部一组斜向倒置的木料很有可能与悬挂席帆的支架有关。[7]
我们应该重拾并高度重视 “古代只有帆的出现和使用才能使船舶作长途航行尤其是远距离海上航行”的学术观点。人们驾驭筏或舟跨海航行到达远方的岛屿,需要行驶很长的时间和距离,以什么作为动力?仅靠人力划桨和利用海流是不够的,要想利用风力则离不开帆。
3 远古百越文化大背景下舟船文明发端的走向与构想
3.1 史前远古“百越民族”创造的辉煌文化及其传播之路
远古新石器时代百越先民在石器、制陶、水稻、纺织、丝绸、玉器、服饰、医药、水果佳肴、家畜饲养、干栏建筑与村落聚居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发明和发展,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从目前考古上取得的成果看,处于杭州湾南岸的上山、小黄山和跨湖桥、河姆渡文化,以及杭州湾北岸太湖系的良渚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突出的地位。尤其是跨湖桥文化和上山文化的发现连续突破了“浙江七千年”这么一个历史命题,变成了“浙江八千年”、“浙江一万年”[13]。
百越文化很早就对东南亚、南洋和西太平洋文化圈产生重大的影响。考古和古人类学的大量文物证据证实,我国东南沿海的百越先民近海陆岛间航渡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至迟在距今约5000~6000年前,遍布太平洋和印度洋各岛屿的南岛语族是史前时期以我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原始人群分批迁徙移民而形成的。[14]
有人把古百越文化在远古时期就开始出现的对外传播之路称为“有段石锛之路、稻米之路、陶器之路、家畜饲养之路、采摘种植之路、建筑之路”等等,统称“史前江南丝绸之路”。
古百越文化持久的迁徙和传播离不开舟船这个极其重要的载体,因此“史前江南丝绸之路”同时也是“史前舟船风帆之路”。我们应该沿着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跨湖桥文化以及小黄山和上山文化的遗迹,在远古百越文化的大背景和大格局中去审视、研究舟船文明的发展状况。
3.2 现有考古成果反映的史前舟船文明的走向
舟船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根据水上航行的需要并具有一定的生产力之后产生的,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舟船本身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又会反过来促进社会生活的需要和生产力的发展。舟船发展的状况应该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协调一致,因航海需要而对舟船依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造船技术水平还应该获得先行发展。
分析浙江新石器时代典型的文化遗存,从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到跨湖桥文化、直到小黄山、上山文化,在时间上刚好跨越整个新石器时代。虽然它们之间在文化内涵上不具有简单的继承关系,但在时间上的先后递进和衔接的关系还是比较分明的。随着年代的推移,社会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由低到高的迹象。那么文物所反映出的舟船发展状况是怎样的呢?
表1 浙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石器、木构建筑与舟船发展情况对照表
如表1,我们将浙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的石器、木构建筑与舟船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于石器和木构建筑,遗存物能明显反映出其技术水平由低到高进化的轨迹,但对于舟船却不然。
茅山独木舟距今约5000年,除局部稍有残缺,基本保存完整。将茅山独木舟与跨湖桥独木舟进行比较,除了大一些和保存完整一些,似乎并无特别之处。[15]
循着跨湖桥独木舟、河姆渡木桨和茅山独木舟的遗迹,我们不仅不能直接看到舟船技术明显进化的迹象,而且会心生疑窦,在新石器时代那么长的一个时间跨度内,中国造船技术怎么好像并无多大进步?
事实并非如此,茅山独木舟和跨湖桥独木舟技术水平的比较只能说明,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制作独木舟的技术随着石锛的出现和大量使用早就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境界,以致往后已没有了明显的进步空间了。新石器时代中国造船技术的进步应该表现在其它方面,如复合独木舟的制造、木板船的发明和发展、风帆的利用等。
3.3 对中国舟船文化发端状况的猜想
跨湖桥独木舟的出现使我们得以站在距今约8000年的那个时间段上,承下启上,重新思索中国舟船文化发端可能出现的状况。我们不能只关注独木舟,还要关注那两把木桨和那个木作加工场,更要关注那块疑似帆的席状编织物——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独木舟、中国最早的木桨、中国最早的木船工场、中国最早的帆,这样的解读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以此为基础,在远古百越文化的大背景和大格局中,结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文化持续跨海远航传播的事实,对中国史前时期中国舟船发展的脉络作如下猜想:
(1)中国原始独木舟可能在10000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那个时候人们已具有较高的造筏和乘筏渡海的水平。
(2)在7000至10000年之间,不仅单体独木舟制作技术已趋向成熟,人们还能制作适合在海上远距离航行的复合独木舟,风帆可能已经出现并用于航海,而且出现了以独木舟为主体改造而成的木板船的雏形。
(3)在5000至7000年之间,人们能够制造以木板为主通过拼接捻缝水密的木板船,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4)在4000至5000年之间,木板船进一步发展并开始广泛应用。
4 结 语
跨湖桥独木舟遗存的发现,填补了中国船史研究的重大空白,有可能改变以往我们对中国舟船发端状况的认识,对推动中国舟船史前史的研究进一步具体深入的进行下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席龙飞.跨湖桥独木舟的制造工具.2011年杭州萧山跨湖桥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11(9)
2 蒋乐平,朱倩,郑建明,施加农.跨湖桥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独木舟.中国文物报,2003(3)
3 席龙飞,宋颖.船文化[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8).
4 何国卫.对跨湖桥独木舟的研讨.2009.
5 席龙飞.中国造船史[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
6 王冠倬.中国古船图谱[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4)
7 吴春明.黔东南台江施洞“子母船”在太平洋文化史上的意义[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5期,第157-167页.
8 蒋乐平.跨湖桥独木舟三题(摘要).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网站.2010年12月29日.
9 蔡薇,席龙飞.八千年前独木舟——中国光辉舟船文化的开端[J].蓬莱古船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2006年8月.
10 何国卫.跨湖桥独木舟与舟船起源[J].2011年杭州萧山跨湖桥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11年9月.
11 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队.跨湖桥遗址2002年发掘简介.2003年1月.
12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博物馆.跨湖桥[M].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49页.
13 蒋乐平.从跨湖桥到上山——21世纪浙江史前文化新发现[J].文澜讲坛,2007(6)
14 吴春明.中国东南与太平洋的史前交通工具[J].南方文物,2008年,第2期,第99-107页.
15 新华网.浙江发现5000年前独木舟.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