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活血液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160例

2012-09-07杨美玲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盆腔炎包块灌肠

杨美玲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育龄妇女是主要易感人群,症状时好时坏,病程长,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表现为下腹胀痛及腰部酸痛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月经不调和白带增多,严重者甚至继发痛经、不孕、异位妊娠等[1]。我院应用清热活血液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8年2月至2010年3月对160例排除其他疾病后确诊为慢性盆腔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7岁。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坠痛,腰骶部痛,白带多、劳累,性交后及月经期症状加重。妇科检查:子宫压痛,活动受限,附件区或子宫两侧有压痛,增厚,增粗或炎性包块等体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抗生素加用中药汁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用抗生素,给予治疗观察。

1.2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标准[2]拟定,采用妇检与B超相结合的诊断方法:有发病的原因,有急性盆腔炎病史;临床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能部发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阴道分泌物异常;子宫底压痛及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不活动包块;B超检查附件区可发现异常回声或不规则暗区或子宫直肠陷凹有积液。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治疗组每日静滴抗生素和清热活血液保留灌肠。抗生素治疗:氧氟沙星+甲硝唑静脉滴注,10d为一疗程,一般 2个疗程。清热活血液由红花、丹皮、延胡索、枳壳各10g,蒲公英25g、红藤25g、败酱草 25g、三棱 9g、莪术 9g、鱼腥草 30g、桃仁9g、鸡血藤25g、乳香9g。每晚临睡前排空大小便,将药液加温至39℃左右,由一次性灌肠器将130mL药液缓慢注入肠腔保留,并卧床休息,保留5h以上,1个月为1个疗程,月经期停用。

1.3.2 对照组

对照组单用抗生素治疗。两组治疗一疗程后均待下次月经净后行第二疗程同法巩固治疗,两疗程后随行观察。

1.4 观察项目

治疗期间观察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每月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复查 B超,观察包块的变化。两组均于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1.5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或 B超显示盆腔包块较治疗前缩小1/2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均有改善,B超显示盆腔包块较治疗前缩小1/3~1/2;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由经期、流产、产后、劳累不注意卫生等引起,多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其主要病原体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厌氧菌及寄生虫等。主要的病理基础为盆腔内炎性渗出、器官粘连、局部组织增厚、瘢痕增生形成包块等。患者主要表现为长期下腹痛、坠胀,腰骶部胀痛、性交及月经期疼痛、低热、乏力、失眠,月经不调、不孕等[3]。慢性盆腔炎在临床上易反复发作,病情顽固,病程长,单纯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甚满意,且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或肠道菌群失调产生严重的并发症[4]。中医认为此病多因湿热淤结,气血凝滞,热蕴胞中而得病,宜清热解毒,祛淤止痛。

本研究采用抗生素的基础上给予清热活血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在中药配方中综合了多种中医药中清热活血的组分,如败酱草、蒲公英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对大肠杆菌、淋球菌、葡萄球菌、变形球菌、链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止痛,能改变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痈止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加强炎性物的软化吸收。氧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厌氧菌和肺炎支原体也有良好作用[5]。甲硝唑对大多数厌氧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清热活血液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1~2个疗程能明显提高总有效率,总有效率由73.75%提高到95%,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内外兼治,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既可避免长期使用西药产生耐药性,又可有效地降低复发率,相辅相成,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1]韩惠兰,李凯.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1,4(8):603-605.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李建丽,纪玉梅.抗生素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7,47(28):77.

[4]王德智.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文集[C].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22.

[5]吕圭源.药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2.

猜你喜欢

盆腔炎包块灌肠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48例反复发作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慢性盆腔炎与女性不孕不育的相关性探析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