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规划蓝图 建明星城市
——界首市城乡建设十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2-09-07
十年前的城市建设
十年前的小街
新街口新貌
界首城市建设原有基础落后,毫无规模可言。10年前,界首仅是一座约10平方公里的农村小城,居民不到10万人,城内道路区区可数,高层建筑根本没有,全城最显眼的景观也是难以找到。界首的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最近十年,经过这10年的规划和建设,界首已成为初具规模的皖西北新城,从小到大地建设成为功能、设施较齐备的新城镇。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全市城乡住房建设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城市规划日益完善,城市蓝图全新绘就
10年来,界首市站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城市发展的最高点,不断加强规划编制指导。2002年至2006年共投入规划编制经费近500万元,相继完成了《界首市近期建设总体规划》(2006—2010)、《东城路详细规划》、《西环路详细规划》、《界光路详细规划》、《东一路详细规划》、《中原路详细规划》,同时相继完成了光武、田营工业园区和西城、东城、吕寨、站前工业区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了《十一五城市建设规划》、《十一五规划建设支撑项目》,并进入项目库。近五年规划编制步伐进一步加快,规划编制力度进一步加大,五年共投入规划经费1122.1万元,累计编制大小规划近870个。完成了《界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界首市东城新区控制性规划》、《界首市供水专项规划》、《界首市环卫专项规划》、《界光路修建性详细规划》、《新阳路修建性详细规划》、《环卫专业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排水专项规划》、《燃气专项规划》,以及《界首市政务新区概念设计》、《沙河景观设计规划》、《文化广场》、《温馨家园》、《创业家园》等修建性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两河一沟”规划设计方案,启动了《界首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界首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颍南控制性详细规划》、《界洪河一期景观设计》、《市政府广场景观设计》、《界首市东城天安区域城市设计》、《界首市基础设施完善“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城区14条改造道路的施工设计,设计总里程16.35千米,完成新农村示范镇《光武镇总体规划》《泉阳镇总体规划》,完成中心村规划139个,自然村规划686个,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积极指导作用。同时还投资84万元绘制了界首市数字化地图,为各项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填补了全市的空白。
公用事业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10年间投入建设资金6.5亿元,实施了界临郸、北环、颍河路、复兴路、东旭路、工业园区路、机械园区路、西城园区路、中原东路、东一路、胜利路、法姬娜大道、顺河街、新阳路、人民西路、文昌路、东升路、界光路、解放路、中原西路、裕民路、民主路、中州路、生产路等道路新建及改扩建工程,完善了道路污水管网、雨水管网、路灯等道路配套工程,施工道路36条,新增道路19条,新增道路长度28公里,新增道路面积9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城市道路内、外交通体系,大大改善了城市形象。城市道路长度由2001年底的73公里,增加到101公里,道路面积由2001年底的136万平方米,增加到226平方米,排水管网长度由2001年底的92公里,增加到151公里。
在供水管网建设方面,经过10年发展,供水管网范围已扩大到南至罗庄,北至小郭寨,西至西城工业园区,东至东城工业园区,供水普及率达到94%,形成了环状供水态势。供水管网总里程已由10年前的约60千米增至目前约120千米,10年内翻了一番,供水深井已有原来的8眼发展到今天的14眼,供水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切实保障了群众用水需要。发展用水户已由10年前的4000多户增至目前的约9000户,基本上覆盖了城区及周边郊区常住人口,由原来的用水人口约7万人增加到目前的约14万人,实现了新突破。日供水量由10年前不足1万吨增至目前日供水量2万吨,供水总量成良性增长发展势头。
在污水管网建设方面,2002年12月界首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产试运行。实际总投资1.235亿元,一期规模为日处理污水5万吨。截止到2012年9月底共建设和完善了污水管网35公里,随道路建设完善管网40公里,污水管网总长度已达75公里。累计处理污水6155万吨,污水处理率由2001年底的45.71%提高到92.59%。收集和处理的污水量占界首城区污水排放的85%以上,出水水质均能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为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淮河水变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城市小区绿化
检查民生工程
城区管网建设得到大提速
在园林绿化建设,2002年至2005年的5年,由于受资金的限制,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进展缓慢,仅仅投入资金100多万元,进行正常的绿化养护。2006年至今,界首市加大了城市绿化建设的力度,累计投入资金达1060万元,完成了界光路、中原路、人民路、文昌路、大桥北路、西外环路等的绿化设计,沙颍河景观带、市政府广场和植物园项目建设及改造方案编制工作。实施了人民路花带贯通工程,改造了市政府门前花带,增补有色灌木3万多棵,增设PVC栅栏1200米,加强了对市政府广场、人民东路、七七广场、东风广场的绿化改造整修,完成人民路、中原路行道树、界光路、绿化建设和西外环路花带工程,共栽植行道树及灌木10890棵,新增绿地3.8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由2001年底的7.63%提高到10.98%。
在城市路灯建设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城市路灯管理职能自2009年10月以来逐步移交给市住建委。2010年7月成立专职路灯管理机构—界首市路灯管理所。2001年底,我市路灯数量仅有510盏。2010年—2012年10月我市路灯迅速增加至6000余盏,增长率达1076%。由起初仅有城区几条主干道安装路灯,发展到东城、西城、颍南三个街道办事处主次干道路灯基本覆盖。路灯光源由之前的白炽灯、汞灯、发展到了节能灯、高压钠灯以及LED新型路灯光源。
在城市排水建设方面,10年来共铺设排水管网5020米,清淤23.57公里,清理检查雨水井3751个次,更换各类井盖1515个,为城市的防洪排涝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市路面保洁
建筑市场依法管理,新型墙材得到推广
10年来,界首市建筑业企业得到长远发展。10年前,全市共有建筑业施工企业6家,无专业承包资质企业,项目经理62人,建筑业总产值约5000万元。10年后,全市目前有建筑业企业13家,共计一级注册建造师3人,
二级注册建造师92人,三级项目经理36人,具有技术职称人数为1038人,建筑业总产值达3.33亿。
10年前,界首市墙体材料主要以粘土砖为主,共有粘土砖窑30多座,产能3亿块粘土砖,产量1.5亿块标砖;有新型建材厂企业两家,一家生产砂灰砖,另一家生产粘土空心砖。10年后,全市新型墙体材料已得到较大发展,多类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规模、产量、质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产品有砖、块、板三大类。其中,砖类产品约占50%,块类产品约占45%,板类产品约占5%。目前,全市新型墙体材料企业11家,产能4亿块标砖,产量2亿块标砖。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生产总量的比例60%,淘汰了粘土砖窑。
检查新型墙材使用情况
环卫设施不断加强,保洁区域得到扩大
10年前,界首市城区道路清扫保洁面积106万平方米,2012年增加到230万平方米。道路保洁人员由2002年120人增加到现在320余人。2011年引入竞争机制,将城区6条道路推向市场,进行市场化运营,切实提高道路清扫保洁质量。为科学确定城市环境卫生发展目标,合理指导环卫设施建设,编制了《界首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08-2020),从而确定了我市环境卫生管理的近远期目标和分期建设规划。10年来,实施旱改水工程 37座。新建公厕1座,改建公厕4座。新建福通广场、人民西路垃圾中转站2座,改建启用颍南垃圾中转站1座。投资4900万元建设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平均日处理垃圾286吨,预计2013年上半年正式投入运营。
连成一体的住宅小区
住房建设突破发展,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10年来,界首市住房建设和房地产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以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共同推进的市场格局。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史无前例。2007年以来,以各种方式累计保障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3182户,发放补贴资金约2000万元;2008-2010年累计竣工新建廉租住房465套,购买廉租住房67套,合计筹集房源532套;2011年保障房项目廉租房800套、公共租赁房710套正在建设;2012年廉租房项目已经开工,公共租赁房项目正在积极做群众工作。棚户区改造居民户均住房建筑面积由原来不足30平方米提高到70平方米,广大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0年前的15平方米达到目前的31.56平方米,住房建设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专家把脉城市规划
村镇建设势头良好,农村面貌发生变化
从2002年起,界首市农村掀起了新一轮建房高潮,10年来,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提高,6万多户农民改造新建930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目前全市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2平方米。全市村镇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共改造硬化道路400公里,面积690万平方米,修下水道130公里,架路灯1200多盏。10年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约1.8亿元。同时加快公共设施建设,绝大部分行政村配套建设了卫生室、文化室、敬老院、健身场,改造了校舍,实现了饮卫生水、路通电通,服务功能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