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优秀女排运动员“背飞”扣球技术的运动学对比分析

2012-09-07向伟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扣球山本女排

向伟

(黄河科技学院公共体育部,河南郑州 450063)

中日优秀女排运动员“背飞”扣球技术的运动学对比分析

向伟

(黄河科技学院公共体育部,河南郑州 450063)

运用三维高速摄像和动作解析法对中日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技术进行了现场拍摄和数字化解析。结果表明,中日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的助跑环节均采用两步助跑,助跑的步幅、速度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起跳的时间日本选手为0.26s,中国选手为0.34s;起跳缓冲与蹬伸的时间分配不尽相同;在起跳过程中踝脚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膝角都有增大到减小再增大的过程,髋角的变化不具有一致性;起跳高度与起跳远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空中击球环节都具有肩、肘、腕和手指速度顺序增大的趋势,从而完成“鞭打”动作;日本选手以肘为轴进行制动,中国选手以肩为轴进行制动;击球高度占其最大扣球高度的利用率日本选手超过90%,中国为79%。

中日女排队员;背飞扣球技术;运动学分析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中国女排的马蕴雯,日本的山本爱,研究的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2010年北仑世界女排大奖赛决赛,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现场拍摄。

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三维摄像法

本研究摄像采用三维DLT摄像法。用三台日本松下M9000型摄像机,对比赛现场进行定点、定焦全场拍摄,拍摄的范围是两条三米线之间的区域,框架的拍摄范围是6m,两台机器的夹角均在90°-120°之间,快门速度为 1/1000s,拍摄频率为 50HZ,机高1.5m,三台摄像机均在比赛前开机,中间不停机。拍摄过程中保持摄像机位置固定和各种参数不变(图1)。

图1 三维高速摄像机相机位

1.2.2 Ariel系统解析法

采用艾丽尔系统进行解析。选用日本松井秀治的标准人体模型。在测量中排球添加到预先的模型中重新建立新的含有排球的人体模型,加上球共有21个关节点,然后按照人体模型关节点进行数据采集。采用五点三次的平滑技术进行数据的平滑处理。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11.0软件系统和office200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各种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日优秀女子排球队员背飞技术动作特征分析

马蕴雯:助跑起动时二传的球已经到手,助跑起动与二传传球具有同步性;助跑路线从3m线附件靠近6号位位置,向2号位斜线助跑;扣球时机与二传传球时机的时间间隔为1.1s;扣球没有明显的截击球动作,而是在球的下落的竖直阶段完成扣球;扣球时身体向左扭转的角度较小,形成直线扣球。由于马蕴雯扣球时机与二传传球时机相隔时间较长,导致她较难在球具有较强水平位移的情况下扣球,难以形成截击扣球,而在球的竖直下落阶段扣球难以把握较高的扣球高度。

日本的山本爱:助跑起动从球在空中已经开始,球到二传手中时已经完成助跑第二步,二传球出手已经开始起跳,助跑具有极为明显的超前性;助跑线路起动点位于二传身前3m线附近3号位位置,斜线助跑;扣球时机与二传传球时机时间间隔为0.4s;扣球有极为明显的截击球动作,且在球的竖直最高点击球,身体向左扭转一定的角度形成斜线扣球。正是由于山本爱的超前起动,起跳过程等球,因此其扣球与二传的传球时间间隔最短,同时获得较高的截击球即扣球高度。

通过世界中日优秀女子排球队员背飞扣球技术特征对比,本文认为我国选手马蕴雯在背飞扣球技术的运用上没有较好的优势,甚而有些地方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比如与二传时间的配合上,扣球时机与二传传球时机间隔越短,可以使得传扣配合更为隐蔽,减少对方的拦网选择时间。而马蕴雯背飞扣球时机与二传传球时机时间间隔达1.1s,而日本的山本爱仅为0.4s。因此,应提高与二传的配合。同时,在扣球动作特征方面,日本山本爱有明显的截击球的特征,即具有在球有着较强水平位移特征的同时截击扣球,截击扣球可以有效利用球网长度,给对方拦网带来较大判断难度,而马蕴雯的背飞扣球没有明显的截击球特征,其扣球是在球几乎到了竖直下降的阶段完成,这样使得对方拦网有了较多的判断和选择的时间,不利于形成空网扣球,因此,应改善和提高扣球的时机选择和使用。

2.2 中日优秀女子排球队员背飞技术动作过程分析

2.2.1 助跑阶段

2.2.1.1 助跑步数、步幅、速度的比较

中小企业在制定财务政策时,战略方向要明确,否则组织机构会缺乏前瞻性,财务管理层级不能太多,否则可能会致使管理角色错位、财权滥用的情况。在财务制度方面,打造企业内部资金循环机制,要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和明确制度措施,防止做假账、偷税漏税的情况发生。

助跑速度随着助跑步数的增加,有利于起跳时,通过适宜地加大最后一步步幅来制动,使身体获得的水平速度迅速转换成向上的垂直起跳速度,从而获得适宜的扣球高度和角度。从表2我们可以知道马蕴雯与山本爱助跑均为两步助跑,步幅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助跑速度第二步末期获得的速度均大于第一步末期的速度,这表明两者都通过助跑加速获得了一定的初速度,为起跳获得了一定的速度准备。从速度的差值,即第二步具有的速度与第一步具有的速度之差,马蕴雯为1.065,山本爱为2.532,这表明山本爱第二步比第一步的加速程度大于马蕴雯的;而马蕴雯获得的末速度为6.4932,明显高于山本爱的4.453,这表明马蕴雯可能获得更好起跳优势。

表2 助跑阶段各参数对照

2.2.2 起跳环节

2.2.2.1 踝、膝、髋角度参数比较

表3 起跳阶段角度参数

表3为中日优秀女排队员在起跳的着地瞬间、最大缓冲、离地瞬间三个不同时相的踝、膝、髋角度参数。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在三个不同的时相期间,两位选手的踝关节角度,从着地瞬间到最大缓冲到离地瞬间,都是依次增大,这表明运动员在左脚着地的时候应是前脚掌依次着地,完成制动动作且具有一定的积极制动的技术特征。在起跳的缓冲阶段,各队员的膝关节角度达到最小值,从而完成制动为使水平速度最大化地转化为垂直高度打下基础。从缓冲阶段到离地瞬间时相,各选手的关节角度参数均表现出髋、膝、踝角逐渐增大的过程,即伸展躯干,大腿,小腿,踝关节蹬伸离地的过程。

2.2.2.2 起跳时间参数的比较

表4 起跳时间参数及比例

表4为两队员起跳时间以及缓冲与蹬伸时间的分配情况。马蕴雯的起跳时间为0.34s,其中缓冲时间为0.22s,占起跳时间的64.71%;蹬伸时间为0.12s,占起跳时间的35.29%。山本爱的起跳时间为0.26s,其中缓冲时间为0.18s,占起跳时间的69.23%;蹬伸时间为0.08s,占起跳时间的30.77%。在起跳时间一定情况下,在一定的范围内,蹬伸时间短显然有利于水平速度的保持,从而可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水平位移;缓冲时间长有利把动能较大地转换为势能,从而获得更大的垂直高度。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知山本爱和马蕴雯的缓冲时间在起跳时间所占的比例均大于蹬伸时间所占的比例,其中山本爱缓冲时间比例大于马蕴雯的缓冲时间比例,蹬伸时间比例小于马蕴雯的蹬伸时间比例。这表明山本爱与马蕴雯相比,可能前者的缓冲程度更大,蹬伸更为迅速,应具有更高的起跳特征。

2.2.2.3 起跳高度和起跳位移参数比较

起跳高度是指扣球队员起跳瞬间重心高度与起跳至最高点重心高度之差。起跳距离是指扣球队员落地瞬间位置与起跳瞬间位置距离之差。背飞扣球技术动作的运用需要运动员既要有一定起跳高度,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前冲位移,也就是在保持一定扣球高度的同时,要形成一定的空间位移,从而能够为避开对方拦网,实施有效扣球奠定基础。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我们可以知道在初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运动员起跳所能获得的高度和远度具有负相关的特性,也就是说初速度更多地转化为势能即高度,势必会减少其动能的保持也即起跳的远度。通过分析我们可知(见表5),马蕴雯的起跳高度为0.5248m,起跳距离为0.884m;山本爱的起跳高度为0.5134m,起跳距离为1.1204m,因而前者有着较好的起跳高度,后者具有较好的起跳距离。因此,如何合理地调整和分配起跳的高度与远度,以便能够有效地避开对方网上防守,无疑是世界优秀女排队员运用背飞扣球技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表5 起跳高度与距离参数对比

2.2.3 空中击球环节

2.2.3.1 挥臂速度比较

如表6所示两名队员背飞扣球时均是右肩、右肘、右腕、右指掌的速度依次递增,都是从大关节到小关节,从躯干近端到远端依次加速的鞭打技术特征。肘肩速差是指击球瞬间肘关节与肩关节之间速度差值,腕肘速差是指击球瞬间腕关节与肘关节速度之差,前者可以反映肩关节制动效果,后者可以反映肘关节的制动效果,而两者的差异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队员在“鞭打”过程中肩、肘关节制动的利用程度和效果,差异越大表明利用的程度较大,效果较好。由表6我们可以看出,马蕴雯的肘肩速差最大为3.656,这表明其运用肩关节制动较为明显和有效,同时其腕肘速差最小仅为1.378,这可以表明她运用肘关节制动的程度或效果不如肩关节。由此我们认为马蕴雯背飞扣球动作较大程度的是以肩关节为轴,肘关节为辅进行制动加速。而较小程度的利用肘关节为轴制动,不利于手腕、指掌在一定程度内获得更大的加速度和速度,从而可能为导致出手球速不快。山本爱的肘肩速差为0.821,腕肘速差为4.894,后者明显大于前者,这表明山本爱在背飞扣球时较多采用的是以肘为轴进行加速制动,在挥臂加速阶段,较大程度利用肘为轴进行制动加速,有利于更好地挥臂加速。因此,山本爱的挥臂加速方式可能要优于马蕴雯的挥臂加速方式。

表6 挥臂速度参数比较

2.2.3.2 击球高度比较

击球高度是指所研究的两名队员在背飞扣球瞬间球的高度,扣球高度是队员在国际排联登记的扣球指标,即指队员扣球的最大高度。扣球高度与击球高度的差值可以反映队员在背飞扣球技术动作运用时其最大高度的利用情况,两者的差值越小,表明背飞扣球时队员对其所拥有的扣球高度利用率越好,反之利用率较低。从表7我们可以看出,山本爱击球高度与扣球高度差值为 0.2968,马蕴雯两者的差距为0.66,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山本美的最大扣球高度利用率(击球高度占扣球高度的比例)高,达到了90%,马蕴雯的最大扣球高度利用率较低位79.05%。因此,背飞扣球的击球高度马蕴雯低于山本爱,同时扣球高度的利用率前者也低于后者。

表7 击球高度参数比较

3 结论

3.1 中日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助跑均为两步助跑,助跑步幅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助跑结束瞬间与助跑初期都有速度增大的趋势;扣球起跳的时间日本为0.26s,中国为0.34s,起跳的缓冲和蹬伸的时相不尽相同,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好的起跳特征;在起跳过程中踝脚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膝角都有增大到减小再增大的过程,髋角的变化不具有一致性。

3.2 中日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击球动作,均是大关节带动小关节,从躯干近端到远端依次加速;日本山本爱采用以轴关节为轴制动进行加速,马蕴雯更大程度依靠以肩关节为轴进行制动加速。

3.3 中日优秀女排队员背飞扣球其击球高度有一定差异,且在对最大扣球高度的利用上,山本爱的利用率为90%明显高于中国马蕴雯的79%。

4 建议

进一步提高中国女排队员运用背飞扣球技术的效率,适当缩短起跳时间,改进起跳时相缓冲和蹬伸时间的比例,优化起跳特征;提升对其最大扣球高度的利用率;扣球宜可采用以肘制动为主,提升扣球出手球速;进一步提高攻手与二传的配合默契程度,适宜加快助跑起跳的节奏;适当缩短攻手扣球时机与二传传球时机的时间间隔,提升背飞扣球技术运用的隐蔽性;实施截击性扣球,充分利用网上空间和球的飞行线路。

[1]杨嘉民.对我国优秀女排队员单脚起跳扣球技术动作分析——背飞与背快扣球技术动作的比较[J].体育与科学,2010,1

[2]龚雅丽.王怡的单脚背飞扣球技术特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3):57-64

[3]张欢.对我国部分优秀女排运动员单脚背飞扣球技术的剖析[J].辽宁体育科技,1995(4):13-16

[4]郑红波.辽宁、天津女排主力队员单脚起跳扣球技术的对比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4

[5]白海波.扣球技术空中击球环节诸问题的理论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22-24

Kinematics Comparative Analysis on“Flying Back”Spiking Technique of Sino-Japanese Outstanding Women's Volleyball Players

XIANG Wei
(HuangHe Technology School,Zhengzhou 450063,China)

Using three-dimensional high-speed video and motion analysis method,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lying Back of the best volleyball players in Japan and 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un-up to fly two-step run-up links are used,increasing trend of running the pace and speed;take-off time of the Japanese players to 0.26s,the Chinese players to 0.34s; buffer and kicking off the allocation of time is different;in both feet off the ankle during a gradually increasing trend,the knee angle has increased to decrease and then increase the process of change in hip angle does not have the consistency;Long jump starting height and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negative correlation;air links have hit the shoulder,elbow,wrist and finger speed sequential increasing trend,thus completing the“whipping”action;Japanese players to the elbow axis to brake,Chinese athletes to shoulder axis to brake;hit a high degree of utilization of its maximum height of Japan’s spiking more than 90%,China 79%.

Sino-Japa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flying back spiking technique;kinematic analysis

G842

A

1007-323X(2012)03-0088-04

2012-01-25

向伟(1977-),男,河南驻马店人,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扣球山本女排
红楼女排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基于不同来向 指导排球正面扣球
自制扣球器的制作与使用
螳螂之夜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中学生排球扣球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5—2016年大超北京体育大学校女排主攻扣球技术分析
壮哉,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