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队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2-09-07梁健辉
梁健辉
(广东药学院体育部,广东广州 510006)
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队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梁健辉
(广东药学院体育部,广东广州 510006)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发放问卷、专家访谈等方法,从高校排球竞赛、教学与训练、教练员与运动员,以及场地设施等方面对广东普通高校排球队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竞赛制度、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扩大学生排球队伍、加强训练管理,以及加大场地设施建设投入等相应对策,为广东普通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高校;排球队;调查;研究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国外排球文化的广泛传播,高校排球的整体水平、地位及运动形式在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排球运动逐渐受到各方重视,大学生排球热情高涨,排球运动得到普及和推广,普通高校排球队良好发展态势和环境之优越前所未有。然而,我国排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普通高校排球队的深入研究,相关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的空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普通高校排球队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普通高校排球队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找到制约广东普通高校排球队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体育管理部门提出解决的对策提供有力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2009年广东省大学生排球联赛甲组(普通本科高校)的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16所高校的27支队伍,其中男运动员132人,女运动员180人,教练员27人,共计339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剖析广东普通高校排球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普通高校排球队的研究、训练、管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在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掌握研究现状和最新动态,形成对普通高校排球队发展的整体认识。
1.2.2 专家访谈法
充分利用参加广东省大学生排球联赛有关会议的机会,先后拜访有关专家和学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结构性访谈和自由访谈,加深对普通高校排球队发展的认识和了解。
1.2.3 问卷调查法
依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按照体育科研和社会调查方法中有关问卷设计的要求,设计了教练员和运动员问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准确掌握广东普通高校排球队发展现状的第一手数据。
1.2.4 数理统计法
将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对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队的现状进行逻辑分析,为相应对策的提出提供依据和参考。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竞赛模式与参赛队伍基本情况
目前,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省级的重大比赛有省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和省大学生排球联赛两个。2007年第一届广东省大学生排球联赛只有21所高校,34支队伍437人参赛,之后参赛人数逐年增加,到2010年第四届省大学生排球联赛时,已有33所院校共59支队伍806名运动员参加比赛;高水平男子组逐年增加,女子组逐年减少,整体增幅比较缓慢;普通组不论男子组,还是女子组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增加幅度也较大。虽然参加比赛的队伍、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每年参赛高校的数量,对于广东省130所高校(数据来源于广东教育厅在线网)而言,只占了1/3左右,比例偏低。
2.2 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队运动员现状分析
2.2.1 身高与运动等级情况
在所调查的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队的307名球员当中,男队员最高身高为188cm,最低身高为161cm,平均身高为174cm;女队员最高身高为178cm,最低身高为157cm,平均身高为162cm,可见,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队运动员的身高总体偏低。其中,国家二级运动员38名,占12.4%,三级运动员9名,占2.9%,无运动等级的运动员260人,占84.7%,无国家一级及以上的运动员,这说明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队运动员运动等级极低,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2.2 运动员的基本训练状况
运动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才能保证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发挥出良好的竞技状态,从而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广东省大部分普通高校排球队每周训练1-5次,其中每周训练2次和3次的居多,占总数的62.9%;每次训练时间保持2-3h的占66.7%;训练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下午课后16:30-18:30的占多数,早晨和周六、日的极少。调查中还发现,只有8支队伍(占29.6%)采用全年训练的方式,其余的19支队伍(占70.4%)采用1-2月的赛前集训模式,这种突击性训练也只是以技、战术配合训练为主,根本谈不上全面和系统训练。
2.2.3 运动员的训练动机
从表1可以看到,运动员的训练动机男生和女生基本相同,主要动机因素是个人爱好、使自身的体育才能得到发挥和获得好名次为学校争得荣誉等,其中个人爱好是最为主要的动机因素,这些反映出运动员参与排球训练的内在动力;在其他因素中减免学费和迫于无奈训练相对来说影响较小。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广东省普通高校运动员训练动机有利于运动员的长期训练,但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普通组的运动员运动技能低下,运动经历短,虽然参与排球训练的热情高,但是缺少持久性。因此,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应注意对运动员训练动机的合理引导。
2.2.4 运动员课余训练的影响因素
运动员课余训练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经费的投入、教练员的水平和场地设施等方面。从表2可以看出,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员认为影响他们训练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经费投入少、训练时间短和场地与器材短缺等方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运动员对排球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不高,原因是室内场地数量太少,面积小,学生活动的空间受限制。而且,笔者也了解到目前广东普通高校体育馆内大多数保证羽毛球、乒乓球等传统优势项目的训练和上课,排球队训练和上课利用率相对较低。室外场地风沙大,球的飞行路线受到一定的影响,击球时失误多,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就不得不中断训练或者上课。场地已经成为大学生选择项目的主要参考依据,因此,缺乏场地的优势,这也是大学生不愿选择排球运动的原因之一,场地设施客观上阻碍了排球运动在高校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另外,教练员的训练水平、文化课的学习以及奖励机制也是影响运动员课余训练的因素。
表2 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队运动员课余训练的影响因素
2.3 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队教练员情况分析
2.3.1 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状况
本研究调查的27名教练员中有2/3的教练是男性,只有9名教练是女性。同时,教练员30岁以下的有7人,占25.9%,31-40岁的有10人,占37.0%,平均年龄为37.6岁,以中青年为主。这个年龄段精力充沛,年富力强能够完成繁重的教学和训练任务,但在业务水平、执教经验上尚待提高。
2.3.2 学历与职称状况
从调查中发现,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队的教练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 29.6%,本科学历的占70.4%,无博士学历获得者。说明教练员的学历结构不够完善,高学历的教练员比例偏低。虽然近年来广东省各高校相继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体育教师,但考虑到排球运动本身就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项目,且训练课对教练员的要求更高,以致新引进的研究生一时还不能够胜任训练课的训练工作,这也是造成教练员学历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图1可以看出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队教练员的职称情况,中高职称占78%以上,说明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教练员的职称较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积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图1 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教练员的职称情况
2.3.3 执教年限与职后进修状况
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教练员基本上都是由本校在排球方面有专长的体育教师担任,他们大多数从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毕业后从事长期的体育教学工作,执教年限最长的为30多年,执教年限最短的仅为1年,执教年限在5年以下的占48.1%。所调查的教练员仅有33%参加过职后进修,高达67%的教练员没有参加过职后进修,而通过访谈了解到,教练员中有进修、学习意向的占85%以上。定期进修培训制度的缺失,不利于教练员排球训练方法和理念的及时更新,不利于科学化训练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效果。
2.3.4 运动经历、等级的状况
从图2中可知,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教练员有专业运动员经历的占调查总数的7.4%,有大学运动员经历的占51.9%,有体校运动员经历的占25.9%,无运动员经历的占14.8%,说明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教练员大都有一定的运动员经历。从图3可知,教练员中国家一级运动员占总数的25.9%,国家二级运动员占总数的48.1%,无运动等级的有7人占总数的25.9%,具有较高的运动水平,这对排球运动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参加过系统训练,并有一定比赛经验的教练员进入状态较快,能够很快适应教练员角色,从陪练到临场指导情况可以看出,这类教练员在个人技术规格和场上指挥熟练程度方面也略胜一筹。
图2 广东普通高校排球教练员运动经历
图3 广东普通高校排球教练员运动等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竞赛项目竞赛模式单一,主要采用赛会制竞赛模式,比赛机会每年仅有一次,虽然规模逐年扩大,参赛运动员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广东省高校总数来看,参加比赛队伍较少。
3.1.2 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队员身高平均身高总体偏低,运动员运动等级低,专业水平不高。多数排球队采用赛前1-2月的集训模式,只有少数排球队采用常年训练的方式,一般每周训练2次以上,每次2-3个小时,训练的系统性、完整性上有欠缺。
3.1.3 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教练员整体年龄分布比较合理,但性别比例女性偏低;大多数教练员有一定的运动员经历;教练员的学历层次多集中在本科学历,高学历的教练员不多;大部分教练员执教经历短,缺乏一定的教练员经验;教练员职后岗位培训过少,大部分对职后进修有需求。
3.1.4 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队所在学校的场地设施状况总体良好,但室内排球场地较少,真正作排球队教学和训练用途的更少,这是制约排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2 建议
3.2.1 建立和完善普通高校排球竞赛制度
相关机构和职能部门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排球比赛,可实行高校轮流做庄的形式,举办友谊赛、巡回赛、邀请赛等竞赛活动,扩大排球的影响力,激发和带动高校的排球运动氛围,并积极探索运用市场经营运作的方式来筹备、组织竞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繁荣排球“市场”。
3.2.2 扩大排球队伍,增强校园氛围
高校应大力开展校内大学生排球联赛,更直接地培育球迷,扩大排球运动人口,活跃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加大对排球协会的优惠和扶持,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协会的作用,吸引更多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参与到其中来,促进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3.2.3 强化运动员保障机制,完善训练和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利用加分和奖励制度来提高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那些在训练中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学生解除后顾之忧,使其真正投入到训练当中,从而保证训练的时间和质量;组织开展教学改革,在开设排球教学选项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把排球运动水平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生集中到某一两个单元进行训练式教学的新模式,这既能节约训练所需经费,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常年训练的问题。
3.2.4 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把教练员带队训练的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挂钩,将比赛成绩直接纳入教练员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和经济收入之列;制定教练员定期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另外,还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实行聘用专职教练员,竞聘上岗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学者型的教练员队伍。
3.2.5 加大场馆设施建设,推动排球运动开展
没有良好的场地,学生进行排球锻炼就无从谈起。因此,各级领导应提高对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逐步完善高校场馆设施,为开展排球教学与训练,以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场地保障,从而推动高校排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朱斌.湖北普通高校排球队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3]孟国正,许瑞勋.我国普通高校竞技排球队现状与发展对策的调查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3(2):97-100
[4]王刚,陈鸣.我国优势项目优秀教练员成材过程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25):545-547
[5]唐文慧.高校排球业余训练现状分析与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08-609
[6]于红民.广东省排球传统项目学校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茂名学院学报,2008,4(18):79-82
[7]卫荣辉.陕西省高校男子甲组排球训练情况调查分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4(22):89-90
[8]黄世光.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动机及培养途径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7:63-66
Research on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and Strateg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lleyball Teams in Guangdo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ANG Jian-hui
(P.E.Department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Guangzhou 510006,China)
This essay focuses on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and theories of reference for the volleyball teams of Guangdo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evelop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and experts interviewing.This essay analyzes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olleyball matches,teaching and training,the coaches and the athletes,and the field and facilities in order to find out 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such as improving the rules for matches,strengthening the coach teams,enlarging the volleyball teams,enhancing training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on field construc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volleyball team;investigate;research
G842
A
1007-323X(2012)03-0065-04
2012-02-26
梁健辉(1976-),男,广东台山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