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电厂设备检修效率的探讨
2012-09-06陈巍
陈巍
摘要:本文作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改进电厂检修工作的方法,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提高;电厂设备;检修效率;探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power plant overhaul work from macroscopic and microcosmic two levels, for the peer reference.
Key words: improving; power plant equipment ;maintenance efficiency; 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从工业流程的配置情况上发现,仓库、加工车间与主厂房的距离较远,使日常搬运、联络均要花费很多时间,严重影响了检修工作成效的提高。如果重新考虑和设计主辅车间距离,将原来的大一统存贮方式改为分散式仓库,可以省力、省人、省物。备件库位置、加工车间与主厂房位置关系、工器具库的设置,三者一定要满足设备检修时的运输路径、加工器件转运和工具投入的便捷性。为此,备件库应根据运输便利情况和更换频次可选择在不同的场所,将那些运输难、更换频次多的备件库也应设在生产的附近位置,使之紧邻施工现场(机加工车间也可按此考虑)。设备点检和检修人员的工具,应按规定分别放置,既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可使检修工具使用更具有针对性。
1 宏观途径
传统的发电厂检修系统是由技术管理部门、运行部门、检修部门、维护部门、物资管理部门构成。从系统研究的角度看,这只是系统的内部构成,作为电厂设备检修工作则是一个开放的、多层次和全范围的系统,还应由生产系统、设备制造修配系统、设备研究试验系统、设备安装系统和设备检修系统构成,呈开放状态、具有层次性强和覆盖全面的特点。开放性强表现在每个系统之间都具有关联和流通,包含了执行层、管理层和监督层。覆盖全面是指检修系统既有内部系统又有外部系统,功能既相互补充、相互作用于对方,又共同作用于检修大系统之内。因此,完善检修系统,一要对发电厂内部检修系统的构成和功能进行优化和强化,针对自身特点加强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设备技术升级力度。二要结合外围系统特点以及与电厂检修系统的关系,围绕外围系统的功能提升与利用、促进检修工作不断改进等而开展工作,使外围系统能借助检修业务平台,在科研水平、技术力量、市场收益等方面不断得到回馈,通过加强内外系统的互动,在提升内外系统功能的同时,实现合作各方的共赢与发展。
2 微观途径
对于市场化的检修运作体制,提高检修工作成效应充分考虑市场和检修队伍两方面因素。为了控制和降低检修成本,有时会采取频繁更换检修队伍的方法,虽然在招投标中可能会压低检修费用,但对于检修成效、检修费用控制都存在一定风险。因为在检修招投标中,不是一次检修对应一次招标,而是一次招标对应几次检修,其操作过程很难控制。为优化检修成本、提高检修成效和控制检修费用,不仅要发挥市场管理的杠杆作用,还需深入贯彻精细化作业原则,为检修水平提高和费用下降提供保证。
2.1 建立检修管理机制
2.1.1 密切点检与检修的关系。一是提高点检人员对检修工作的指导功能,尤其是在检修作业指导书和检修规程编制时,要发挥点检人员的指导作用和保证全程参与;二是在检修作业过程中,点检人员要积极参与,认真做好相关记录、录像和信息反馈等工作;三是在检修作业完成后,做好作业分析及指导工作。通过实行检修管理机制创新,注重检修、点检和管理人员工作的高度协调性等,使三者的关系更为紧密、检修作业更能有的放矢。
2.1.2 实现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要让检修、点检和管理人员发挥好各自的职能作用,树立大局意识、配合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建立的网路组织机构,协调好各方面工作;通过行之有效地奖惩体系,将责、权、利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工作流程进一步固化他们的工作职责范围。
2.1.3 实行检修分类。将检修划分为全部设备检修、部分设备检修和单台设备检修三类,根据检修周期可分为定期检修、事故状态下检修和不定期检修三类。不同类型的检修,采取的工艺方法、检修组织方式和检修方案各不相同,例如,不定期检修就是点检定修或状态检修预案中的典型检修模式,此类检修主要是掌握设备运行规律和工作状态,是以典型案例作为检修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注重的是对设备劣化趋势规律的把握,正确掌握设备日常运行数据及曲线,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提出具体的修理及工艺方案。
2.2 人员管理方面
检修人员的技术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也无其他捷径可走,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会取得好效果。可采取以下方式。
2.2.1 以工代培方式。
岗位和部门轮换是培养员工素质的最佳办法,一可以保持和激发员工的工作和学习热情;二可以培养全面及综合型技术人才,为全能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供便利条件;三能抵御人才流失造成的业务骨干空缺问题。要从基础知识培训抓起,通过创新和开拓培训思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使员工的检修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要不断增加学员日常训练与考核的比重,要使以工代培方式逐步走向日常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2.2 校厂合作办学方式。可以采取委托代培、定向就业和择优录取的方式,总学时可设为6 年,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前3年为理论课学习,理论课的学习淘汰率为 20%;后 3 年的淘汰率为50%,通过每年一次的操作技能测试和理论考试成绩,使不适应检修工作的学员转入其他专业继续学习。为了激发学员的学习和实践热情,除引入竞争机制之外,还要不断提高优秀学员、优秀业务能手的待遇,建立一条职业技能提高的快速通道,使优秀学员能在政治与物质上得到尊敬和回报。为确保检修人员素质,应在选拔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包括学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操作技能水平,通过测试优选出检修人才后备队伍,为后续培养及选拔打好基础。
2.3 施工方案确定
施工方案是检修方案的核心部分,在充分考虑检修对象、检修目的、检修队伍状况、财力、检修时间等因素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技术与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编制时,要把施工方案划分为施工准备、施工实施和施工收尾三个阶段,一、二阶段是做好检修工作的保证,第三阶段是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完善和补充。只有将上述工作都做好,才表明检修工程的全面完成。
2.3.1 施工准备方案。其前提是应提前做好以下工作:提早进行问题征集;提前研讨施工方案和拟定备用施工方案;提前做好员工的思想动员和完成好施工现场的布置工作;提前落实交叉作业的措施和事故预防措施与手段;提前要求后勤保障工作介入;提前制定、修改奖惩措施,并及时征求意见;提前进行相关检修案例的讨论与研究;提前完成需要进行的论证、实验、研究等工作;提前检查协同作业队伍的配合与准备工作。
2.3.2 施工方案确定。常规作业一般由执行作业班组自行确定,经书面上报专业工程师审批即可实施。非常规作业则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解决,既可由下到上,也可由上至下,但具体方案要经过研究论证后执行。
随着制造业模块化管理的不断发展,设备检修增加了很多拆装更换整体单元的情况,因此,应针对设备不同特点不断改进检修工艺方案,使其成为提高检修工作成效的基础与核心。同时还应在操作对象、操作工具、操作方法、操作者管理,以及提高工具适应性方面多做文章。
2.4 施工组织建立
施工组织是落实检修方案的执行机构,也是检验和体现检修管理系统水平的重要环节,好的施工组织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评价好的施工组织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考察其检修工作的超前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简便性。施工组织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2.4.1 应根据网络计划的关键条件要求,科学安排技术力量。例如,建立施工预备队机制,用以解决设备拆装过程中出现的额外工作,正确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设备损坏、人员伤亡之后的现场救护、处理、补救等问题。
2.4.2 应建立联合指挥中心,使施工进度、施工信息、工作安排、协调作战、交叉作业反馈等,能让全体参与人员及时了解和清楚,明确相应关系和自身的地位与作用。例如,对于耗时少或用人少的作业,以及适合夜间进行的施工准备,应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以提高检修工作成效。
2.4.3 应做好上下游施工的衔接性,要求各组织机构都能做到多想一步、早到位一步和晚撤离一步,以实现无间隙的对接和互助性作业。例如,可使用工业高清电视,进行远程指导作业或联合诊断作业等。
3 结束语
发电厂是一个需要设备连续运转的企业,设备性能的正常发挥是保证发电和向社会提供能源的前提条件,而保证检修工作成效又是决定设备性能发挥的基础。电厂设备检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系统思维寻找提高设备检修水平的途径,笔者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分析电厂检修管理体制、人员素质、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机具配置情况,探讨提高设备检修工作成效的方法与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晓芳.规范电厂检修质量管理的新方式[J].电力安全技术.2003,5(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