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论文致谢写作研究——基于体裁对比分析理论和中西文化差异
2012-09-06秦琳
秦琳
(山西财经大学 经贸外语学院,山西 太原030031)
致谢在硕博论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术语篇中作者向曾经给予学术和情感帮助的人们和机构表达谢意重要的也是唯一的渠道,它为研究生提供表达感谢的机会,“并由此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学术和社会身份”。[1]尽管致谢如此重要,但是学术界并未给予相应的重视,这与它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是不相符的。早在2004年,文秋芳就指出了毕业论文致谢的问题:“这一部分的常见问题是致谢比较笼统抽象。如:没有提到别人的帮助体现在何处,这样的感谢貌似礼貌,但显得不真诚。另一个常见问题是过分谦虚,导致别人误认为作者能力不强。最糟糕的是,有极个别学生抄袭别人的致谢辞,或稍作修改。这样的致谢词不仅不能起到致谢作用,相反会引起曾提供帮助人的不愉快”。[2]
此外,随着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深入和频繁,越来越多的面临语言能力和文化差异双重挑战的中国留学生需要用英语撰写论文,他们有着了解英语学术语篇写作特点和文化差异的强烈需求。在本论文中,笔者运用体裁对比分析法研究中英研究生学位论文致谢的异同,并从文化角度阐释原因,以帮助研究生向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过帮助的人们得体地表达谢意。
一、理论基础
本研究采用结合了体裁分析和对比语言学优点的体裁对比分析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各种体裁的写作方法 (体裁分析),还可以比较汉英两种语言就同一种体裁写作时的异同 (对比语言学),加深学生对两种语言写作模式知识的掌握和运用。[3]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体裁分析的应用使语篇分析的侧重点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表层现象,更是转到了决定语言输出深层原因的社会和文化角度,力求探讨语篇的结构及其交际功能,并试图解析特定语篇具有的特定的认知结构。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的体裁分析以Swales(1990)提出的语步-步骤 (move-step)分析法[4]和Bhatia(1993)强调的分析体裁时应考虑的七个方面[5]为理论基础。Swales(1990)的语步-步骤分析法来源于他在1981年分析学术语篇引言部分使用的 CARS (creating a research space)模型,被广泛认为是ESP体裁分析的出发点。其中,语步反映语篇的交际功能和写作目的;步骤是实现语步的具体过程,体现了作者如何认识和实现语步。综合考虑了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Bhatia(1993)强调认知对体裁的影响,主张把认知结构和交际目的联系起来。他认为,认知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反映了人们约定俗成的社会知识,并可以用来解释特定体裁的组织规则和规约。交际目的影响着认知结构,所以人们为完成不同的交际目的所采用的策略是不同的。
对比语言学的意义在于对不同语言构成的语篇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的异同,尤其重视差异,以加深对所对比篇章及语言的认知。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有着很大的不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语言的不同表达习惯,写出得体的致谢。
此外,学术语篇致谢的研究较少,只有少数学者有过相关尝试。作为研究学术论文致谢语篇的代表人物,Hyland开创了研究学位论文致谢的先河。在研究中,Hyland运用Swales的语步-步骤模式分析了香港五所大学的240篇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致谢的体裁结构,归纳出学位论文致谢包含三个语步,即反思语步 (Reflecting Move),致谢语步 (Thanking Move)和提出声明语步 (Announcing Move)。[6]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学位论文致谢体裁的广泛使用反映了研究生对它的重视,并且正如其它学术语篇一样,尽管致谢体裁没有整齐划一的格式,完成致谢这一交际目的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仍然是以致谢语步为主体、反思和提出声明语步为选择部分的三层结构,是架起作者个人专业研究与社会公众关系的重要桥梁。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样本的选择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代表性,即选取样本的数据库应为学界广泛认可并具一定权威性;第二,可及性,即数据的收集比较便捷 (例如借助数字图书馆);第三,及时性,即选取最新更新的数据。鉴于此,本研究的140篇致谢来自两个著名的硕博论文数据库:70篇英语硕博论文选自ProQuest数字硕博论文数据库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 简 称PQDD),70篇中文硕博论文来自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China Doctor/Master Dissertations Full-text Database,简 称 CDMD),选取样本的发表年份为2010和2011年。此外,为确保选取的样本平均分布于总体中,参照Black[7]的随机数字表,笔者采用了系统随机抽样法采集样本。
(二)致谢体裁结构
基于Hyland(2004)提出的硕博论文致谢的分析模式,笔者对比分析了本研究的140篇致谢文本。结果显示,中西研究生学位论文致谢基本符合Hyland(2004)的体裁结构,只是中国作者往往在致谢的最后会特意表达祝福,而这个具有独立交际目的的部分并没有涵盖在Hyland(2004)的结构。在本研究中,笔者将其补充到致谢的体裁结构中,即步骤3.3(表达祝福)。因此,以话语的交际功能和交际目的为出发点,参照Hyland(2004)提出的致谢体裁结构,研究生学位论文致谢由反思语步、致谢语步和提出声明语步构成,而这三个语步又分别由几个必备或可选的具体步骤实现。除了分析致谢体裁结构,笔者统计了每个语步、步骤的出现频率,显示了研究生作者对每个语步、步骤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揭示了致谢语步是整个致谢体裁的必备的核心部分,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生学位论文致谢的体裁结构及语步/步骤分布情况表
作为选择性语步 (出现频率为33.6%,见表1)的语步1(反思语步)提供给研究生感悟科研经历、回忆辛勤研究过程和抒发完成论文撰写任务之后的成就感的机会。这一语步往往不含表达谢意的字眼,作者只是回顾科研经历或评价研究过程。如例句 (1)、(2)。
(1)This dissertation is the culmination of my study and I have learnt a lot through the arduous but satisfying journey.
(2)三年前我怀着求知的渴望和重温校园生活的梦想来到了美丽的XX大学,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己经到了向母校说再见的时刻。
致谢体裁最重要的交际目的是表达谢意,因此语步2(致谢语步)在每个样本中都会出现(出现频率为100%,见表1),是硕博论文致谢的必备语步。在这个语步中,通过表达谢意,作者还可将自己与外界联系起来,建立和谐友善的关系,其交际目的由四个步骤实现。
步骤2.1(列出致谢对象)的表达比较简洁,往往出现在致谢语步的开始并只用一两句话带过,目的是告诉读者接下来将向个人或机构致谢,如例句 (3)、(4)。
(3)I acknowledge and appreciate the patience and direction my committee provid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dissertation.
(4)本人怀着一颗诚挚的感恩之心,对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师友表达由衷的谢意。
步骤2.2(感谢学术帮助)是学位论文致谢的核心部分,出现在所有的语料中。这说明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研究生认为学术帮助是最为重要的,帮助来自于有关研究的思考、方向的把握、意见的反馈、适时的批判指正和研究方法的介绍等。致谢的对象主要是学术地位较高的专家学者,尤其会详细介绍导师给予的学术帮助,有时还会提到同学的贡献。如例句 (5)、(6)。
(5)First,I am particularly indebted to my supervisor,John Thorp,who has nurtured and supported my academic work with a gentle but encouraging hand in every step of the way.
(6)曾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细致的指导,从论文题目的选择、大纲的确定,到每一部分内容的审订,甚至一些细小错误的订正,都凝聚着她的心血。
步骤2.3 (感谢提供资源)出现在40.7%(见表1)的样本中,主要交际目的是感谢人员和机构提供科研数据、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支持、研究项目的经费等,尤其是项目的提及能够从侧面展示研究生的科研实力,如例句 (7)、(8)。
(7)I am indebted to Patrick CrisfulLa and Tom Gotteweis at Martindale-Hubbell for their generosity in providing these data and patience in answering my questions.
(8)本论文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编号:2002CB412405)的资助。我在求学期间除了导师课题津贴的资助外,还得到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支持,特此致谢。
86.4% (见表1)的作者通过撰写步骤2.4(感谢精神支持)向导师、家人、朋友以及同事给予的鼓励和关心、奉献和耐心等情感和精神帮助表达了感谢,由此读者可以感受到学术论文中饱含的情谊,如例句 (9)、(10)。
(9)Lastly,thanks to my parents,Mike and Nancy,and my brother,Ty,for their unflagging love and support and for helping me believe that getting a doctorate in philosophy would be both possible and worthwhile.
(10)张老师除了在学术上给予我充分的鼓励和悉心的指导之外,还在生活及未来工作上给予我莫大的关怀。在此谨向导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语步3(提出声明语步)出现在致谢体裁的最后。考虑到论文可能存在不足或错误,作者利用步骤3.1(承担责任)为在语步2(致谢语步)的感谢对象规避风险,表示不当之处全部是作者自己的责任,同时从另一方面证明研究生本人对该论文拥有无可争辩的所有权,如例句 (11)、(12)。
(11)However,all errors contained herein are very much my own.
(12)由于时间紧促和学术水平有限,论文中有诸多不足之处,敬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作为充满温情的部分,作者在步骤3.2(献予他人)中超越严肃的研究领域,将论文献给在生命中占据特殊地位的人,对象常为家庭成员、朋友或宗教信仰的重要人物,如例句 (13)、(14)。
(13)This thesis is dedicated to my Mother,Janet E.Dalton,whose continual support,enduring wisdom,and generous understanding are without bounds.
(14)此文献给我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我永远敬重他们。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3.3(表达祝福)只在汉语致谢中出现,20% (见表2)的中国研究生使用了这一步骤。通过此步骤,作者在语步2(致谢语步)的基础上更进一层,为自己身边的人们送上祝福,这样建立起了更加和谐友爱的关系,如例句 (15)。
(15)此刻,我只好向那些所有关心和爱护我的人道一声珍重,愿他们健康、快乐……
三、英汉致谢写作的文化差异及教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致谢具有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是在语篇建构、社会规范、文体风格等方面拥有特定体裁特征的交际事件。因此,教师可以从体裁对比分析法出发,利用这种方法分析得出致谢的体裁结构和交际功能,向学生介绍致谢的三个语步以及实现语步交际功能的步骤,总结出可遵循的规律以及可借鉴的语篇模式,加深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使学生在掌握相对稳定的、可以借鉴的语篇模式的基础上,写出符合文化习惯的得体的致谢。将文化观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这一理念已被广大的英语教育者接受,再者考虑到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把跨文化交际和体裁教学联系起来是时代的需要,学生的需求。
体裁和文化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张德禄指出,“体裁产生于文化,反映文化特点,体现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又可以影响文化,建构文化和调节文化”。[8]致谢体裁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可以折射出不同的文化价值。成功的致谢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营造友好和睦社会氛围的使者;不懂得致谢或致谢不当很有可能会伤害交往者之间的感情,对社会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比中英致谢语步和步骤的出现频率和顺序,作者发现中英致谢体裁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见表2),只有从文化角度上研究才能深入地了解英汉致谢体裁的不同,从而更好地为学术英语写作的教学服务。
(一)直接和间接 (Directness vs.Indirectness)
直接交际风格指清楚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和要求,间接交际风格指用言语信息伪装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在交际时含混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和要求。[9]英美国家人士崇尚开门见山式的交际方式,而中国人更倾向于间接迂回的行事方式,采取含蓄间接的策略表达意图。一半的中国研究生写作了语步1(反思语步),但是仅有17.1% (见表2)的英语致谢包含这一语步。事实上,中国学生习惯使用反思回忆科研经历部分为后文的感谢铺垫,逐渐切入正题,到了语步2(致谢语步)才正式表达谢意。英美国家直截了当的交际风格决定了只有少数作者运用这一语步,大部分研究生会直接开始致谢。
(二)分析性思维和综合性思维 (Analytic Thinking vs.Synthetic Thinking)
西方思维模式以分析性为主要特征,认为看待问题时应把物体从其情境中分离出来,细分明析,注重抽象推理。中国思维模式深受 “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以综合性思维为主要特征,注重整体的和谐,综观合察。步骤2.1(列出致谢对象)出现在中英致谢的频率基本相同,分别有38.6%和34.3% (见表2)的中英论文包含了这个部分,但是它在两种语言的论文中有无循环现象和出现顺序是极不同的。英语论文中,步骤2.1全部出现在语步2的开始部分,而中文论文里该步骤大量循环出现,即在语步2的开头和结尾均有出现。这是因为中国人向来强调整体的重要性,采取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体现了和谐的整体关系。
表2 英汉致谢体裁语步、步骤出现频率和顺序对比表
(三)低权利距离和高权利距离 (Low Power Distance vs.High Power Distance)
权利距离是Hofstede教授在评估文化差异时依据的重要维度,目的是检测组织地位、威望及在组织的层级结构中的层次对测试对象的影响。[10]西方人认为人生而平等,社会中的等级现象应控制到最小,属于低权利距离的范围。在高权利距离社会中,人们对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阶级较为敏感,认为每个人都处在社会的一定阶级中,应当根据社会层级决定的权利和义务行为处事。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对当代的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长幼有序、尊卑有礼等思想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譬如,在对专家表达谢意时,中国学生总是使用尊称;而英语国家学生对此却不是很注重,这是由中西文化对权力的态度所决定的。从表3可以看出,基本上所有的中国研究生在提到专家学者时都会使用相应的尊称,如导师、教授等。在中国,对年长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使用尊称是礼貌的要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然而,相当数量的英语论文作者对长者尊者直呼其名,反映了英美国家较低的权利距离。
表3 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致谢对象称谓对比表
(四)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Individualism vs.Collectivism)
在英美等英语国家,个人是至高无上的,个人主义是首要的和肯定的价值观,极重视个人的作用和独立性。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强调群体意识,人们重视集体的作用,不喜欢突出个人。在步骤3.3(表达祝福)中,中国学生感谢和祝福的对象往往超出了对论文写作有直接帮助的群体,例如作者感谢和祝福的是作者认识的所有人或所有认识作者的人,这样就把自己置于一个大的集体之中,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学生的集体主义归属感,见例句 (15)。
四、结语
本研究从自建的语料库出发,采用体裁对比分析法探究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致谢体裁的交际目的、结构以及造成中英两种语言致谢体裁差异的文化原因,提出将体裁对比分析理论融入到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中的思路和建议。希望可以丰富体裁分析理论,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互动。
[1]姜亚军,赵明炜.我国硕/博士学位论文英语致谢语的语类结构研究 [J].外语教学,2008(6):28-37.
[2]文秋芳,俞洪亮,周维杰.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87.
[3]纪康丽.体裁对比分析与英语写作教学 [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86-89.
[4]Swales,J.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141.
[5]Bhatia,V.Analys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1993:22.
[6]Hyland,K.Graduates'gratitude:The generic structure of dissertation acknowledgement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4,(3):303-324.
[7]Black,K.Business Statistics:An Introductory Course[M].New York: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92:102.
[8]张德禄.语类研究的范围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J].外语电化教学,2002(8):59-64.
[9]刘婷,罗春朋.文化价值观、交际风格与跨文化人才 [J].求索,2011(4):85-86.
[10]Hofstede,H.Culture's Consequences[M].CA:Sage,20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