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近60个国家存岛屿争端
2012-09-06姚冬琴
全球近60个国家存岛屿争端
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韩两国的独岛(日本称“竹岛”)之争数次掀起波澜。8月1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的独岛之行,也许正是对日本7月31日发表《防卫白皮书》再次主张对竹岛主权的一次回应。8月14日,韩国空军战斗机编队飞过独岛上空。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将在今年9月初在独岛举行“防御联合演习”。对于韩国的强硬,日本拟就岛屿争端上诉国际法庭。
从全球范围看,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土的争端日益突出,可谓“寸土必争,一岛不让”。据初步统计,全球有近60个国家存在岛屿争端,占全世界沿海国的40%。近年来,国家间的海事争端开始越来越多地诉诸国际法庭,通过司法或仲裁的方法来和平解决。
利益是争端的导火索 海事争端往往涉及什么利益?国际法庭通过审理众多案件后总结出,“一般而言,海事争端涉及位于有争议海域的渔场,或者被认为蕴藏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所谓经济区。其经济利益对于有关国家往往十分重要。有些争端还涉及另外一些问题,例如通行权和勘探权等”。
2008年3月,尼加拉瓜与哥伦比亚断绝外交关系,原因部分是两国之间的领海争端。两国在加勒比海素来存在领海争端,其中包括著名的圣安德列斯群岛。圣安德列斯群岛自1928年起由哥伦比亚实际控制,是该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07年12月13日,国际法庭初步裁定,哥伦比亚对圣安德列斯群岛拥有主权。之后,两国渔民和海军在有争议的海域曾出现过小规模冲突。今年4月,两国又开始向国际法庭提交材料,论证该群岛的归属权问题。
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关于西巴丹岛和利吉丹岛的主权争端,同样因旅游资源而起。1998年11月2日,两国共同通知国际法庭,要求确认这两个岛的归属。2002年12月17日,国际法庭以16票对1票裁定,两座岛的主权属于马来西亚。
除了旅游资源,航运需要也是海事争端的导火索之一。比较典型的是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关于白礁岛、中岩岛和南礁主权归属的争端。白礁岛面积约为一个足球场大小,没有人烟,中岩礁只是一块小礁石,而南礁更是只有在退潮时才露出海面。但这三个小岛在航运上极具战略意义。最终,国际法庭于2008年5月23日作出判决,裁定白礁岛主权属于新加坡,中岩岛主权属于马来西亚,而南礁因处于白礁岛和中岩岛的重叠海域,有待两国划定领海之后,归属取得该领海主权的国家。这个裁定对新加坡而言意义重大,它终于突破马来西亚、印尼的包围,让其领土及军事延伸至南中国海,利于新加坡及其盟友美国控制南中国海至马六甲海峡的水道,提升它在该地区的军事地位。
石油、天然气、渔业等资源的争夺,更是岛屿争端的导火索。比如,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关于黑海海洋划界的争端,就是因为黑海大陆架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丹麦与挪威关于格陵兰和扬马延之间区域海界的争夺,则是为了当地丰富的渔业资源。
和平划界不易,领土争端难解由于利益攸关以及争端的复杂性,提交国际法庭裁决的海事案件,往往需要耗费数年时间才能收官。不过,比起旷日持久的磋商甚至战争,法律手段已经高效和经济得多。
国家之间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海洋划界争端有过许多成功实践,比较著名的有:1969年德国、荷兰、丹麦三国的“北海大陆架案”;1984年美国、加拿大两国的“缅因湾海洋边界划定案”;1985年利比亚与马耳他的海洋边界划界案;2001年卡塔尔与巴林海洋边界划界案;2007年洪都拉斯与尼加拉瓜海洋边界划界案;2008年喀麦隆与尼日利亚海陆划界案等等。这些国家通过司法或仲裁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彼此之间的海洋纷争,为和平处理国际海事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但是,“和平解决”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有时候不仅需要法庭上的较量,还要联合国高层亲自斡旋。喀麦隆与尼日利亚海陆划界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喀麦隆与尼日利亚之间的陆海疆界争议,属于国际法庭所述“非洲非殖民化”过程中的“模糊边界”问题。有争议的巴卡西半岛位于几内亚湾海岸,地处两国陆地边界的最南端,历史上该岛被西方殖民统治者任意割让,其归属权曾经在英、法、德等殖民国家之间几易其手。上世纪70年代后期,巴卡西半岛附近海域发现石油和天然气后,两国对该岛归属的争夺愈演愈烈。1993年以来,两国在该岛发生了多次武装摩擦。
2002年10月10日,国际法庭将巴卡西半岛判归喀麦隆,并要求尼日利亚在2004年9月前从巴卡西半岛撤军,将该岛移交喀麦隆。喀麦隆对判决表示欢迎,尼日利亚政府却表示拒绝接受有关裁决。11月,在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斡旋下,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后续行动委员会,落实国际法庭的裁决。之后,两国的边境争端逐步得到解决。
然而,世界上还有不少与岛屿主权、海洋权益相关的争端,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如英国、阿根廷马岛之争,俄罗斯、日本北方四岛之争等。我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主权之争,也在此列。很多人认为,事态若是激化,有可能引发战争。
(文/姚冬琴 据《中国经济周刊》)
book=364,ebook=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