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寨村的幸福生活

2012-09-06文Ⅰ图

当代贵州 2012年16期
关键词:大方县贵阳市突发事件

文Ⅰ图 杨 娟

尚寨村的幸福生活

文Ⅰ图 杨 娟

从“石旮旯”到“安乐窝”

“原先是勉强能够填饱肚子,现在不但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楼,家里喂了10多头牛,每年还能攒下万余元的存款。”谈到正在实施的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尚荣森说,“搬过来后,医院就在家门口,孩子读书也只需走200来米就到了,比以前方便多了。”

尚荣森,是大方县安乐乡尚寨村的一名普通村民。

未搬迁前,尚荣森家住在不通公路的深山“石旮旯”里。由于长期开荒种地,山上的生态受到严重破坏,一到雨季就容易引发山洪。

“最近的乡场要走七八公里才到,必要的生活用品只能靠人背马驮;小孩读书要走十多里山路,清晨五六点钟就得起床,中午不能回家吃饭,午餐是又冷又硬的干粮……”回想起以前,尚荣森感慨万千。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后,尚荣森家和尚寨村的其他村民搬到了离原住址5公里外的安置点。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在原先居住的山上种了茶叶和核桃,走上了产业致富路,人均纯收入从搬迁前的1750元提高到现在的2400元。

现在,看到茶叶抽芽,核桃挂果,荒山变绿,尚荣森不禁喜上心头:“多亏了移民搬迁工程,让原先的‘石旮旯’变成了‘安乐窝’。现在,房子好了,交通好了,大家的生活也更幸福了!”

过上幸福生活的,不仅仅是尚寨村村民。2012年,大方县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413户2000人,总投资2992.71万元,新建移民住房413套23040平方米、道路1.73公里、水池1座115立方米,铺设供水管网4.05公里,安装水表413块;架设输电线路2.9公里,安装变压器2台及413个入户电表。

“五个结合”全面保障

近年来,大方县从整合资金、整合资源、整合项目、整合产业、整合部门着手,重点抓好五个结合,大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

与生态文明家园结合。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330.4万元、危房改造项目资金160万元,打造具有黔西北民居风格的生态移民安置点;协调财政“一事一议”补贴项目资金320万元,解决移民安置点的连户路及院坝等基础设施的硬化,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与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加大产业培植和产业整合力度,把培育增收致富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实现搬迁群众发展有基础、致富有保障。

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加大对生态移民安置点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充分发挥政府协调、组织、服务作用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引导,鼓励、支持有实力、有前景的企业参与安置点的开发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格局。

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改以往“插花式”分散安置为具有黔西北民居风格的“花园式”集中安置,打造“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集约化安置点。

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全县建立了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特色、不同模式、不同功能的新型安置点旅游线路板块,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建设项目、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向新型生态移民安置点倾斜延伸。

大方县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探索出“以林克石、以药(中药材种植)治石、点石成金”的生态建设模式,成功地总结出“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新模式,有效地治愈了山区人民长期以来遭受的贫穷顽疾。(作者单位:大方县新闻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付 松)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布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和部署,以最便捷的方式告知民众正确的应对方法和技巧,广大民众也可以通过覆盖全市的系统终端接收各类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这是政府与市民应对突发事件的一个很好的沟通桥梁。”

管理创新是保持活力的根源

最大限度提高应急知识的普及率,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的方法找到了,可是使理论转化为成果所需的资金却使大家犯了难,落实该项工作所需的大量人、财、物从哪里来?争取上级政府财政扶持终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更无法有效保证该成果的长期运行,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更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可能。

“贵阳市应急办本着‘公共问题由公众解决,社会问题放在社会中消化’这一理念,将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引入市场,通过社会化运作模式,采取‘公益性事业、政策性投入、市场化运作’的系统建设方式,将声讯传媒这股媒体新生力量引入到科普宣教工作中来。通过这一途径,有效解决了系统的运营费用问题,实现了管理创新。”贵阳市政府秘书长、市应急办主任丁雄军说。贵阳市应急办在掌握终端使用主导权的前提下,将系统终端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时间段进行分解,有效播出时间里40%的时间分季节特点循环宣传应急科普、防灾自救知识,其余时间由投资企业有序插播商业广告,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费用。

根据贵阳市政府的安排,2012年底,安装2万台终端设备;2013年底,力争安装3万台系统终端。届时,系统终端设备将覆盖贵阳市所辖各区、市、县的城市广场、商场、公交车、站台、地下通道、学校、公园、银行、医院、住宅小区等人口密集场所。贵阳应急科普宣教和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覆盖面无疑将越来越广。

人才创新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为进一步增强救援救护能力,提高自我防护本领,除了加大培训,扩大宣传外,贵阳市应急办还建立了以“专业救援队伍为主、非专业应急队伍为辅、民间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相结合的应急处置和救援机制,保证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期间,组织各地、各部门深入宣传应急预案、防灾应急知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普及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常识,增强市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二是抓好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培训;三是引导和规范应急志愿服务,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四是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专家的作用,认真探索应急管理规律,加强重大理论课题和重要应用技术研究;五是加强实战化应急演练,确保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来之能战,战之即胜。

据贵阳市应急办常务副主任张彪介绍,从2010年开始,贵阳市应急办先后举办指导各类应急演练66次,举办应急管理干部培训68班次,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培训班20场次,接受培训600余人次。培训的内容涵盖了应急救援演练、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及抢险救灾知识、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与实施、矿山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多方面内容,为全省专业应急队伍扩大了人才储备。

此外,贵阳市应急办还编制完善了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相关应急预案5662个。编制了一系列如《应急科普系列丛书》5本、《贵阳市民应急知识手册》、《青少年安全常识手册》、《科学应对血凝灾害天气》等科普知识书籍,并在公园、广场、车站等人流聚集地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2万余份。其中,《应急科普系列丛书》由于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一经推出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农家书屋”工程必备图书。

“贵阳市应急办成功处置重大突发事件500余次,其中重大突发事件上百起,这样的成绩令人赞叹。”温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应急办主任张继烈说。(责任编辑/王一丁)

猜你喜欢

大方县贵阳市突发事件
白布河畔苍鹭飞
Couple's dance helps lift spirits of millions
夏日荷景
夕阳下的鸟影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y Best Friend’s Lifestyle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