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万元撬动“结构奇迹”

2012-09-06朱启辉

当代贵州 2012年16期
关键词:赫章县征地小城镇

文Ⅰ朱启辉

40万元撬动“结构奇迹”

文Ⅰ朱启辉

青瓦白墙小轩窗,房前屋后桂花香;彩砖铺就人行道,吊角民居新“古镇”——这古香古色的如画风景,来自赫章县结构乡为移民们修建的新城镇。

40万元撬动小城镇建设

结构乡位于赫章县城西面,距县城50公里,地处高寒,是赫章县3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2011年进行生态移民搬迁时,全乡只有40万元的财政资金。

在生态移民搬迁中,乡党委政府大胆探索,将其与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提出“打造特色小城镇,建设幸福新结构”的发展目标,将仅有的4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城镇建设规划设计,同时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撬动”1600余万元投资,并在征地拆迁、城镇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个颇具民族风情的美丽新城镇已初具规模。

作为一个既无地缘优势,又无经济优势的贫困乡,结构乡无疑创造了一个小城镇建设的奇迹。

今天的结构乡,集镇面貌焕然一新,人口从原来几百人增加到2000余人,商贾云集,市场活跃,超市、旅馆、饭店悄然兴起,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为全面脱贫奔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两拨千斤”破解资金瓶颈

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结构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运用土地“生”资、积极向上“争”资、对外招商“引”资、面向社会“筹”资,有效解决移民搬迁及小城镇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在运用土地“生”资上,结构乡通过科学的规划、路网改造等进行功能升级,同时协调国土部门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带动土地升值。

对规划区内的土地,除足量供应给拆迁安置户建房外,部分区域实行政府收购储备,并进行“招拍挂”,获得建设资金200余万元,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的潜在收益,使土地收益成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

在积极向上“争”资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扬争、拼、挤精神,先后争取并整合项目资金近800万元,其中地灾移民搬迁项目资金360余万元、城镇建设资金240万元、村庄整治及其它项目资金近200万元。

同时,按照“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原则,集中投入、捆绑使用,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聚集效应,解决了城镇路网、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以完善的基础,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增强城镇的吸引力。

在对外招商“引”资上,树立“规划引领发展、规划创造价值”观念,突出规划的财富功能,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编制城镇建设规划,聘请专家为小城镇规划建设把脉。

通过前期的科学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高城镇功能,提升了城镇的品味,吸引外商注资建设,达到了“筑巢引凤”的效果。通过BT模式,成功引入资金550万元,完成新街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的解决建设资金瓶颈。

在面向社会“筹”资上,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统一规划、分批建设”的工作思路,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农户按规划集中建房。将规划区的建设用地面向本村农户进行预售,以每户预交6万元,购买地基时优惠30%的方式,筹集资金200多万元,用于支付征地、拆迁建设资金,解决了城镇建设所需的第一笔资金。

“零警力零上访”的征地故事

在小城镇建设中,征地拆迁是城镇建设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更是最难解决的一环。如何破解征地拆迁难的问题,做好群众工作是关键,群众工作做不到位,不仅会举步维艰,甚至还会引发一些重大群体性事件,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此,在征地拆迁中,结构乡牢固树立“开发为民、和谐建设”的理念,始终坚持“亲民、爱民、抚民”的工作守则,着力提倡“和谐、阳光”征地拆迁、就地就近征地拆迁。在建设风格、产业发展等方面,充分征求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乡(村)干部、群众代表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切身感觉城镇化带来的好处,变“要我建”为“我要建”。

为最大限度让利于民,结构乡始终将拍卖土地等的收入,全部投入到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去,确保收之于镇,用之于镇。并严格进行财务公开,做到政府决不截留一分钱,决不乱用一分钱。

这一系列的举措,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使移民搬迁和城镇建设工作在短短10个月的时间里强力、快速推进。从启动至今,未发生一起恶性事件,未动用过一个警力,未因征地拆迁产生一起上访事件。

从灾民到市民的转变

“搬迁后,我利用集镇优势,开了羊肉粉馆,每年创收3万多元。”结构乡沙坝村农民常开富高兴地说。

“我们把门面租出去,一年租金就能收入8000元,自己再到煤井上务工。不仅收入提高了,最重要的是不用像以前一样担心地质灾害了。”沙坝村地灾搬迁户李太贵、穆文高说,“搬迁后,我们真正实现了从灾民到市民的转变。”

在对地灾移民的搬迁上,结构乡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抢抓地灾搬迁政策机遇,以缓解和减少贫困人口为目标,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原则,争取地灾移民搬迁项目资金360余万元,认真落实移民搬迁工作。截止目前,已搬迁农户26户(今年拟搬迁71户)。

为了让移民们能够进得来、住得下、干得开、稳得住,结构乡牢牢树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的理念,在抓好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始终注重小城镇的管理,着力提高城镇的“硬件”和“软件”。

在突出抓好规划管理和日常保洁管理、促进城镇形象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结构乡着力在小城镇制度建设上改革创新,大胆探索。

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全镇社保体系,在失业、养老保险以及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主动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在土地流转制度上,探索保留进城农民的承包土地及其土地承包权,在农民自愿的情况下,通过委托经营、租赁经营或有偿转包等形式,解决好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产业支撑是城镇化的灵魂,更是使移民得到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结构乡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培育小城镇支柱产业。坚持工业带动战略,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发展,为城镇注入了经济活力。

现在,在结构乡,“一园三带”(煤炭工业园、马铃薯产业带、核桃产业带和生态养殖产业带)的产业布局,煤炭之乡、核桃之乡、马铃薯之乡和生态养殖大乡的“四张名片,为小城镇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与此同时,结构乡以市场建设为重点,以“市”活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采取低价拍卖农贸市场建设用地的方式,聚集各种民间资本,建成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小商品交易市场,推动全镇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向市民转变。(作者单位:赫章县委办 责任编辑/任玉梅)

猜你喜欢

赫章县征地小城镇
调兵山市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工作初探
赫章县开展留守儿童家长培训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赫章县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贵州省赫章县核桃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
赫章县德卓、河镇乡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
关于征地管理工作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