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非洲,中国经济打败西方民主

2012-09-05

环球时报 2012-09-05
关键词:预算内人权希拉里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双月刊网站9月3日文章,原题:在非洲,中国策略如何打败西方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最近的非洲之行,代表某种战略失策。在她到访的大部分地方,中国都已捷足先登。实际上,中国目前在非洲无处不在,既开发该大陆的大量自然资源,又从事西方承诺已久但从未践行的基础设施建设。

修建连接内陆和沿海的铁路,最终打造遍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铁路网?以合理的价格建起跨越非洲的公路?在非洲国家能够负担起的预算内建造一流的办公大楼?这些都是非洲领导人追求的目标。鉴于具备在预算内按时交付项目的能力,中国正为非洲政府和民众提供直截了当的交易:只要跟我们合作,我们就帮你们造。没有如果、并且或但是。

考虑到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长期阻碍非洲经济增长,这不仅是诱人的出价,也意味着一种历史性机遇。由于缺乏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非洲的贸易方式与1820年前的欧洲极为相似。如此看来,中国人在非洲推出的举措无异于历史上拿破仑战争对德国等国的影响。这是迟来的叫醒电话,呼吁非洲摒弃过时的传统,迈向现代商贸时代。

尽管不能忽视中国人行事方式的缺陷,但他们在过去50年具有迥异于西方的远见。西方对1960年独立后的非洲采取的是民主建设先于市场建设的原则。中国的做法则完全相反。从理论上说,重视民主架构更为可取。但基于过去50年的经验,在贫困仍然疯狂蔓延的国家,会出现令人不安的相反观点。市场建设优先能够壮大新生中产阶级。通过这种方法,经济发展引领政治发展。这正是欧洲数百年来的发展之道:经济能力导致商人阶层要求增加政治权利,并最终使欧洲大陆走向全面民主。

西方人发现自己原来在实行“意识形态”做法时,肯定会迷惑不解。然而,兜售民主和人权的正是美国。面对由此引发的负面后果,希拉里最近开始寻求更加均衡的做法,重视商业而非人权。

与此同时,中国人正继续修建桥梁、铁路和会议中心。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不醉心于传播意识形态的并非美国人,而是注重确保自然资源供给并打造未来顾客和贸易伙伴的中国人。正如非洲大陆所证明的那样,中共正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商业而非军事手段展翅翱翔。

猜你喜欢

预算内人权希拉里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我国发表《201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8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
变色啦!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新疆:中央预算内投资8.39亿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
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问题析谈
人权蓝皮书
参考译文
新疆与全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结构比较分析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