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原因分析
2012-09-05王喜安
王喜安
(徐州市中医院骨科,江苏 徐州 221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原因分析
王喜安
(徐州市中医院骨科,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研究组45例患者采用椎管及神经根管扩大减压取核术,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椎板间开窗取核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及神经根管扩大减压取核术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坐骨神经痛、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感染、术后出血等是主要的并发症,应作好预防。诊断失误、手术处理不当、生理解剖特点不清晰等是诱发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并发症;原因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也被称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1],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也可能进一步恶化造成偏瘫,影响生活质量。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以及腰部的活动严重受限,下肢外侧有区域性麻木感,腰背肌痉挛,脊柱侧弯等[2]。手术治疗是临床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手段,目的在于恢复腰椎的解剖学功能,改善病痛,解除活动性障碍,但术后并发症成为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本文选取我院2005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90例进行临床观察,旨在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提出预防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经查体、病史询问、X线、CT或MRI临床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25~58岁,平均(48.6±5.8)岁;病程1~5年,平均(2.3±1.2)年。病变部位:L3~4者14例,L4~5者48例,L5~S1者28例。其中76例患者同时伴有椎管狭窄。排除标准:经保守治疗可缓解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患者,未签署手术治疗同意书患者。将入选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6例,对照组4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均采用椎管及神经根管扩大减压取核术:患者取俯卧位,硬膜外麻醉,取病变腰背部中间5 cm切口,逐层分离,骶棘肌钝性分离后,将病变位棘突咬除,并咬出双侧部分或全部椎板,充分减压,再将暴露的神经根和硬膜囊牵开并作好保护,环状切开髓核纤维环并取出髓核组织。对照组患者采用椎板间开窗取核术:患者取俯卧位,硬膜外麻醉,取病变处腰背正中行5 cm切口,逐层剥离暴露病变位,咬除上下椎板以及黄韧带,牵开神经根和硬膜囊并作好保护,环形切开髓核纤维环,取出髓核组织。术后均留置引流管,48~72 h后拔除,并实施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疗效评价[3]:优:患者腰退疼痛症状完全消失,下肢神经功能障碍消失,可正常工作与生活;良:患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但劳累后有轻度酸痛,下肢无放射性疼痛,可正常工作与生活;可:患者腰腿疼痛有所减轻,下肢神经功能障碍有所减轻,可自理,但影响工作与生活;差:患者病情无恢复或加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并发症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并发症发生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发生原因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
3 讨论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于纤维环破裂造成髓核突出进而压迫神经根,产生一系列诸如腰腿疼痛、下肢麻木、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凸等不良临床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4]。随着现代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诊疗手段的不断进步,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越来越准确,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且效果较佳。在本组研究中,笔者选取我院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采取椎管及神经根管扩大减压取核术和椎板间开窗取核术治疗,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孙皓等[5]报道,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是行减压后取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椎间狭窄的问题。有研究认为,传统的开窗手术方法虽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腰椎后部结构,但远期疗效差,且术后患者愈合时间长,不及椎管和神经根管扩大减压取核术[6]。郭磊等[7]研究认为,传统开窗术疗效不佳主要由于术中未满足对狭窄椎管和根管的处理,导致肥厚的黄韧带和增生的椎板等切除不彻底,进而影响疗效。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于取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康复和生活状态,因而探讨腰椎间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预防对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相似性,主要包括坐骨神经痛、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感染、术后出血等[8]。如表3所示,并发症的发作主要与诊断准确性、术式、术中处理细致性、医师熟练程度等相关,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策略。
3.3 并发症的预防 术后仍然存在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可能因临床诊断的不确切、术中处理不适当、治疗后患者腰椎仍有不稳现象等引发。因而,在术前诊断时,一定要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X线片、CT扫描、MRI诊断等多种手段,以便于指导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并确定患者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组织研究最适宜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治疗方案。在手术过程中,主治医师一定要正确判断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变化情况,避免忽视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对病变组织的处理要干净,避免有残留,且腰椎的稳定性要在关闭切口前再次确认。治疗后,应及时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恢复腰椎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因久病而忽略病变部位的运动和复健。
神经根损伤于手术过程中咬除组织周围时,如果主治医师对于生理解剖特点不清晰,或术中手术视野未清晰,很可能无法准确的分离神经根,造成对神经根的损伤。这就要求医师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细致准确,注重对神经根的分辨,并及时分离,减少对神经根的损伤和影响。
脑脊液漏主要由于术中对患者硬脊膜的损伤而引发,与神经根损伤的预防相似,应注意手术过程中视野的清晰以及对生理解剖结构特征的明确,减少对硬脊膜损伤,从而避免脑脊液漏。
椎间感染在术中也较为常见,主要由于患者盆腔、腹腔、呼吸道、口腔等其他部位感染未被控制,而进一步发生传播引起。该类并发症的预防重点于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问诊,确定对各类其他感染控制有效后,再行手术治疗。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并作好皮肤清洁工作。若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差,可给予一定营养支持以提高对感染的预防力。
术中出血主要由于术中对静脉丛的损伤,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应注意手术技巧的培养和手术定位准确,出血时可采用双极电凝以减少出血量,并预防血肿的形成。术后应严格止血,将各活动性出血点止血并复查,避免遗漏。
总之,笔者认为椎管及神经根管扩大减压取核术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坐骨神经痛、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感染、术后出血等是主要的并发症,应作好预防。
[1]罗仁贵.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153-155.
[2]李文正,张 波.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的治疗分析[J].海南医学,2011,18(18):35-38.
[3]张广林.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0,3 (3):113-115.
[4]徐 丁,徐华梓,吴立军,等.Coflex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并发症分析及相关对策[J].海南医学,2011,24(4):273-275.
[5]孙 皓,姚 宇,张宇峰.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及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122-124.
[6]刘保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125-127.
[7]郭 磊,郭 琦,易国红,等.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3):38-40.
[8]刘培倦.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现代医生, 2011,49(7):89-90.
R681.5+3
B
1003—6350(2012)19—074—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2.19.030
2012-04-11)
王喜安(1976—),男,江苏省徐州市人,主治医生,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