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综合疗效观察

2012-09-03曾欢迎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21期
关键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疗效观察

曾欢迎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5 mg组、10 mg组、25 mg组各40例,分别给予5 mg、10 mg、25 mg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疗程为90 d。 结果 3组患者子宫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子宫内膜治疗后明显变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 mg组治疗有效率为67.50%,10 mg组 及25 mg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0%。 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用药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建议服药剂量控制在10 mg。

[关键词] 米非司酮;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同剂量;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11.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c)-0108-0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导致的,简称功血。青春期女性和更年期女性更容易出现。临床症状主要以月均期延长、经血过多、月经不调等多见。治疗原则是调理内分泌、止血,对于更年期妇女,可以考虑诱导性闭经治疗以积极改善贫血症状。还可采取诊断学刮宫治疗、性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切除术等手术治疗。笔者通过采取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12月在本院诊断为功血的患者120例,入选患者要求为无生育要求的围绝经期妇女,排除青春期女性,年龄43~54岁,平均(48.11±3.86)岁,随机分为3组,5 mg组、10 mg组和25 mg各40例,各组在年龄、体重、身高等一般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妇科B超检查、促凝血时间均无异常,排除生殖器等恶性病变。给予米非司酮治疗,5 mg组,服药每次5 mg,10 mg组每次服药10 mg,25 mg组每次服药25 mg,均睡前顿服,连续治疗90 d。

1.3 疗效判断

B超监测子宫大小、内膜厚度等情况,随访月经的恢复等。疗效评定标准,有效:停药后恢复月经或是绝经;无效:停药后依然有不规则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内膜变化

各组子宫体积治疗前后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子宫内膜用药后较用药前明显变薄(P < 0.05)。详见表1。

2.2 疗效观察

5 mg组40例患者,27例有效,13例无效,有效率为67.50%。10 mg组40例患者,全部有效,其中有28例患者停药后绝经,5例月经少量,7例患者停药后2~6周月经恢复正常。25 mg组40例患者,全部有效,其中30例停药后绝经,5例出现月经量少,5例停药后月经恢复正常。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

5 mg组出现5例恶心、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10 mg組出现9例有恶性症状,25 mg组患者1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均未作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恢复正常,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米非司酮片有很强的抗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作用,可以使子宫内膜萎缩或是发育停滞。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孕激素受体转录和翻译过程,直接影响组织中孕激素受体数量,促使靶细胞中的孕激素受体含量降低,体积减小。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在卵泡发育中期可以抑制FSH和LH的分泌,导致卵泡发育停止,也可以直接作用于卵巢,造成闭经[1-2]。并且可以通过下调子宫内膜腺垂体促性腺细胞分泌功能,影响卵巢激素分泌,抑制内膜间质细胞NK-KB P65蛋白、NF-KB P65 mRNA表达,促进子宫内膜萎缩[3]。米非司酮对月经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4],更年期功血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其进入绝经,对非更年期的功血患者可以调整卵巢功能,促进月经恢复正常,其作用主要取决于卵巢残存的卵泡数量和卵巢功能。有学者在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功血的过程中通过B超监测发现,米非司酮片能减少子宫动脉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使得子宫血供减少[2],从而更好地起到止血作用。米非司酮片安全系数较高,经过反复试验证明,用药1年后测定血清雌激素水平,发现雌激素水平依然维持在卵泡早期,并且不易引起骨质疏松[5-6],可有效缓解乳腺下垂、性交痛、分泌物减少、盆底松弛、出汗、心悸、潮红、焦虑、喜怒无常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还有预防心脑血管病变的作用,显示其用药较雌激素等药物安全性高。

笔者通过使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结果发现虽然均取得了一定的满意治疗效果,但是用药剂量不同,临床疗效还是有所差异,5 mg并不能达到最优治疗疗效,最小量10 mg才可以使得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继续增加依然可以起到相同作用,但是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升高。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安全系数高、不良反应少、用药简便等优点,建议服药剂量控制在10 mg。

[参考文献]

[1]王颖.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13):60-61.

[2]高莉军.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领域的广泛应用综述[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7,(1):76-77.

[3]韩娟. 米非司酮在妇科临床的应用[J]. 健康必读杂志,2012,1(1):192.

[4]王颖,陈黎,屈丽萍. 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8例疗效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09,38(6):553-554.

[5]李丽军,涂灵.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 实用临床医学,2009,10(5):130-132.

[6]武爱芳,尹格平,郭秀霞,等. 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射频热凝固治疗后生殖激素水平变化[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3):10-13.

(收稿日期:2012-03-19本文编辑:郭静娟)

猜你喜欢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