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部分优秀学生会员

2012-09-03

中国科技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师从博士学位附属中学

崔霁欣

1998—200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习期间,参加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师从北京大学李毅教授进行科研实践活动。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并于2010年在国家生命科学中心获得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后,继续在国家生命科学中心进行博士后工作。2012年4月赴美继续进行科研工作。迄今已在《细胞》《自然》《科学》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日韦

1999—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习期间,参加俱乐部活动,师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昌增益教授。2001年曾获全国生物和环境科学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前身)一等奖和英特尔少年英才奖。200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王思远

2000—2003年在北京四中学习期间参加俱乐部活动,师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黄力研究员进行科研实践活动。2002年曾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2007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美国普利斯顿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并以优异的成绩提前1年毕业。博士毕业论文获得了3个教授的高度评价。2011年起在美国哈佛大学生物系工作。

孟奂

从小就非常喜欢天文,2000—2003 在北京市第80中学学习期间,师从北京天文馆朱进馆长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曾作为首位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地球与空间科学学科竞赛的中国学生获得三等奖。他从2002年还是高中学生的时候就开始在国际流星组织的学术季刊发表专业论文。2006年从北京大学天文学系毕业后,于2008年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行星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杨远

2003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时参加俱乐部活动,师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温刚研究员。2003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习,2007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

李京

2001—2004年就读于北京四中期间参加俱乐部活动,师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昌增益教授进行科研实践活动。2000年中国科协第1次组织中国青少年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他是当年赴美参赛的学生之一。2001年曾获“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一等奖。2001年进入北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学习医药科学,2006年进入德国慕尼黑大学马克思.普朗克国际生命科学研究所学习,于2011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继续在慕尼黑科技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

李思然

2006—2009年在北京汇文中学学习期间参加俱乐部活动,师从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刘静玲教授进行科研实践活动,曾获得第8届“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2009年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数学,并辅修物理学。

猜你喜欢

师从博士学位附属中学
作品赏析|王健国画作品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书写中国留洋科学家传记不应迷恋博士学位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王维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the core of English literacy
These Secret of Success
图解博士学位
云心入画
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