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孝道认知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
2012-09-01谢志杰谢孝龙
谢志杰,谢孝龙
(新乡医学院 心理学系,河南 新乡 453003)
大学生孝道认知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
谢志杰,谢孝龙
(新乡医学院 心理学系,河南 新乡 453003)
该研究以新乡市四所高校的503名学生为样本,将孝道认知与人际关系困扰综合起来加以考察,以揭示大学生孝道认知与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孝道认知与人际关系困扰分维度间存在部分相关;女生在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三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在人际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与异性交往困扰三个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男生.
孝道;认知;人际关系
1 前言
孝道是中国人重要的道德观念,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孝道认知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善事父母曰孝”,(《尔雅》)“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孝道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所在,表现了中国人最基本的伦理与道德观念,至今仍对家庭内部互动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可以说,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孝道是人立于天地的根本.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致使许多传统观念发生改变.如何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今面临的重要任务.《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二五”期间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必然离不开孝道的传承.但是,大陆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对之进行的研究尤其是实证性研究非常少[1],致使许多相关问题未能得以解决,更突显此方面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大陆学者应对包括孝道在内的一系列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现象及其规律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这既能加深对伦理道德观念与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认识,也能为复兴传统美德提供帮助.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通过直接交往过程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倾向性情感联系,对于个人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直接成为个人心理健康、工作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背景条件[2].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随着需要层次的不断提高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他们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中得到激励、自信和归属感.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时,心情就平静、舒畅,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时,就会感到紧张、焦虑或孤独、寂寞.近年来我国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其中近五成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造成的[3].
对孝道与人际关系的研究都很必要和重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Ho[4]曾强调“作为儒家伦理道德之首的孝道,它不仅仅是指服从和尊敬父母,而是由文化界定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样本和准则”.可见二者关系密切.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孝道认知问卷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施测,抽取新乡地区新乡医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和新乡学院四所大学的学生共550名,最终获得有效数据503份.其中男生230名,女生273名.
2.2 工具
2.2.1 孝道认知问卷
该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共有32道题目,分测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四个维度,分别对应于侍生、立身、侍死、行道;采用从1分(非常不应该)到5分(非常应该)5级评分制.得分愈高,表示愈孝顺.
2.2.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大量研究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6].共28道题,每题做“是”、“否”回答.量表从四个方面考察了与人相处时存在的困扰程度,分别是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与异性交往困扰.回答“是”得1分,“否”得0分,分数越高,说明其受到的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越严重.
3 结果与分析
3.1 外显孝道认知与社交状况的性别差异
表1 大学生的外显孝道与社交状况性别差异的显著性检验(M±SD)
表1表明,在养亲尊亲、护亲荣亲和丧葬纪念上,女生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得分.在人际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与异性交往困扰上,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得分.
3.2 外显孝道的四个因素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四个因素的相关分析
表2 外显孝道的四个因素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四个因素之间相关系数表
表2表明,养亲尊亲与人际交谈困扰、与异性交往困扰存在显著负相关,护亲荣亲和与异性交往困扰存在显著负相关,顺亲延亲与待人接物困扰存在显著正相关.
4 讨论
4.1 大学生孝道认知与人际交往困扰的特点
男女孝道认知量表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显得更为孝顺,此结果与以往用问卷测量的研究结果相似[7].女生在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分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即现代女性大学生对于父母的认知较男性更为积极,对于服侍父母(养亲尊亲)、为父母争光(护亲荣亲)、纪念父母(丧葬纪念)上有较男性更为正面的态度.这种结果可能与性别角色的社会期望有关.通常情况下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就是要乖巧顺从,女性以这种标准去要求自己,使得女性在意识层面上更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更容易与父母亲近和交流,更为孝顺;而社会对男性的主流期望为独立、自主,男性按此标准要求自己,通常会忽视与父母亲密性的深入培养,因此男性在意识层面可能就显得更为独立,虽然在总体上其孝道认知是积极的,但相比女性而言显得略为不足.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人际关系困扰.这与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伦理教育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存在缺失有关.在人际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与异性交往困扰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大学生困扰程度显著高于女性.与张灵、郑雪的研究结果一致[8].男性其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发展速度在青春期前后都落后于女性,其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作为其心理成熟的表现形式之一,很可能标志着在男性大学生在未进入社会之前,其心理成熟程度落后于女性大学生,而表现在人际交往能力上较女性更为逊色.
4.2 大学生孝道认知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
孝道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占据核心地位,五伦关系——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也以父子关系为核心.从父子关系扩展即为一切人际关系,其核心都是对他人的“爱敬”.这种态度表现在子女对父母为孝道,表现在朋友之间为信义.
大学生外显孝道的部分子维度与人际关系困扰的部分子维度有显著性相关.其中养亲尊亲与人际交谈困扰、与异性交谈困扰有显著的负相关;护亲荣亲和与异性交谈困扰有显著的负相关;顺亲延亲与待人接物困扰有显著的正相关.养亲尊亲涉及“照顾父母和满足父母的需求”;护亲荣亲涉及“满足父母期望,为社会做出贡献,为父母和家族带来荣誉”.这些方面是对父母的不同需要的关注,如果个体在与父母的交往中更多的关注父母的感受,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也会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这就有利于个体的人际交往,使其体会到更多的人际支持,人际关系困扰也就随之降低.顺亲延亲涉及“照顾父母的情感和意愿,做出必要的让步”[5],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自己,在与他人交往时,不确定是否应该让步,可能会导致待人接物的困扰.
但是从结果来看,孝道认知各分维度与人际关系困扰各分维度之间的相关并不是非常显著,并且在总体上,二者相关不显著.这很有可能与此次所采用的问卷类型有关,孝道认知问卷所测量的是孝道认知,属认知范畴,人际关系困扰问卷所测量的是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扰,属行为范畴.根据杨国枢等人的观点,孝道认知对孝道行为的预测还需要联合孝道情感与孝道意志等因素.认知与行为之间本身就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所以表现出孝道认知与人际关系困扰的相关并不是很强烈.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多从认知层面上来探讨孝道与朋友关系之间的关系.
5 启示或建议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主要是指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教引领人类走出迷误和苦难,走向和平安定的康庄大道.而孝道作为儒家思想与大乘佛教的共同基础,其意义更显珍贵.因此,有必要加强此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但能加深理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体系,甚至对中国与世界和平的安定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1〕张坤,张文新.孝道的心理学研究现状.心理学探新,2005,25(1):19-22.
〔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张伟.试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卫生职业教育,2005,23(5):13-14.
〔4〕Ho,D.Y.F.Filial piety,authoritarian moralism,and cognitive conservatism in Chinese societies.Genetic,Social,and General Psychology Monographs,1994,120:347-365.
〔5〕范丰慧,等.当代中国人的孝道认知结构.心理科学,2009,32(3):751-754.
〔6〕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5.
〔7〕张丽.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
〔8〕张灵,郑雪.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116-121.
G 641
A
1673-260X(2012)07-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