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2012-08-31刘大海

中国市场 2012年27期
关键词:转移调查人力资源

刘大海

[摘 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促进就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就业靠培训,岗位凭技能”的企业用人机制不断成熟,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为此,本文对山东省胶州市近几年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对从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转移;培训;调查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7-0049-02

当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促进就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靠培训,岗位凭技能”的企业用人机制不断成熟,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为此,我们对胶州市近几年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思考。

1 胶州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状况

胶州市辖18处镇、街道办事处,811个行政村。总人口76.5万人,劳动力总量为40.3万人,农村劳动力16.8万人,其中农村失地劳动力1.7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8.1万人,拟转移农村劳动力4.55万人。从性别构成上看,男2.63万人,女1.92万人;从年龄结构上看,20~30岁的有21738人,31~40岁的有13922人,41~45岁的有6306人,45岁以上的3534人;按文化程度分,小学及以下13382人,初中24973人,高中及中专7052人,大专及以上93人。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且不具备一定技能,难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势在必然。

2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做法根据当地的财政状况,按照“计划管理、定量补助”的原则,胶州市自2005年起开始组织有规模、分批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7604人,占拟转移农村劳动力的61%,其中,职业资格培训15807人,专项技能培训11797人,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到93.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长效机制。自2005年以来,胶州市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对农村力培训做出专门安排,要求各镇、办事处将其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培训力度,以培训促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将其纳入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层层安排任务,加强督察与考核,形成了长效的工作机制。

(2)整合培训资源,健全培训体系。为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指导各类实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胶州市近年来加强对职业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工作,对培训机构的认定、职责任务、培训制度、质量管理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市劳动培训中心和市职业中心校进行资源整合,配备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实习场所,同时拥有多媒体、电子、电工、自动控制多个高标准实验室。每个专业都选聘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优秀教师,主要侧重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商品营销、物流管理等行业的培训,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3)科学设置专业,技能促进就业。

一是开展“订单教育”和“委托培养”。鼓励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主动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定向培训,扩大培训规模。市职业中心校主动与海尔集团“联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按照企业用工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使培训和就业紧密结合,累计为企业输送劳动力2300余人次,实现培训就业双赢。

二是针对农村特点,灵活安排培训时间。根据劳动力市场发展形势,及时组织培训机构走出去,广泛收集用工信息,搞好用工预测,掌握用工动向,设置对应专业。不少培训机构抓住农闲季节开展“短平快”实用技术培训,受到农民欢迎。

三是认真实施岗前培训。以企业为主体普遍对录用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提高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开设“职业道德”、安全生产等科目,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

四是大力开展岗位培训。近年来,胶州市坚持以企业职工学校、农民工夜校为主体,指导企业以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为重点,制订职工中、长期培训计划,组织搞好农民工在岗培训,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先后有6人次获得“青岛市有突出贡献技师”称号,胶州建设集团宋德强荣获“青岛市2011年度首席技师”称号。

(4)资金投入有所加大。为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求,胶州市通过不同方式和渠道,积极加大人、财、物投入,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市财政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资金,根据培训工种、时间长短、难易程度,每人按200~500元给予补贴。2005年以来,市财政共投入资金800余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调动了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 当前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企业存在短期行为。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培训的投资和收益不对称,一些企业或用人单位急功近利行为十分严重,只顾眼前利益,连按政策应该享受的医保、工伤、社会保险的权利都不能保障,更不用说投资于技能培训,国家规定的企业培训费用不能落实,而且,由于农民工的高流动性,企业与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较短,企业培训的积极性差。

(2)观念陈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招生难。一方面,随着农村各项税费的减免和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增多,部分农民对技能开发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认识不足,不愿接受较高层次的技能培训,不愿接受严格的企业管理,即使参加培训,中途共享流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部分人员认为培训没有实际价值,学不到有用的东西,或者认为培训耽误时间,不如直接就业收益大,给培训招生工作带来很大的缺口。

(3)培训场地建设滞后,设备设施老化,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吸引力差。近几年来,尽管政府部门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但受资金困扰的影响,培训场地软、硬件建设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培训的设备设施很难按时更新换代,培训专业不能及时拓展,培训师资水平提高缓慢,专业技术滞后,影响了培训的实际效果。

(4)供需矛盾突出,培训后转移就业率低。从劳动力供需总量来看,供大于求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就业竞争压力加大,导致部分农民培训后没有就业岗位,培训后转移就业率低已成为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5)缺乏完整通畅的协调运行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涉及多个行业、部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形成谁主管,谁牵头的尴尬局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整合力差,社会效益难以凸显。

4 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深入发展的主要建议一是要制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规划。坚持离土离乡的转移培训和离土不离乡的产业培训并重,加强政府协调,确定劳动保障、教育、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和镇、街道办事处、各培训教育机构在转移培训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统筹规划、协调运作、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组织管理体系,面向城乡,广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步伐。

二是面向市场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一是紧紧围绕市场需求,采取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办法,灵活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水平。二是搞活培训形式,从方便劳动者参训和保证培训效果出发,多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同时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同当地的企业用工结合起来,采取定向培训、订单培训等形式,为企业培训急需人才,努力提高培训后转移就业率。三要确保培训质量,凭过硬的培训质量吸引人,留住人,形成培训过程的良性循环,增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生命力。

三是加强培训场地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能开发体系。要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加强政府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扩充培训规模和数量。同时鼓励和引导有培训能力的民办培训机构发挥作用,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增加项目,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形成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合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在做好转移培训机构认定管理的同时,要对教材、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更新,开发编写规范统一、立足于农民工实际和岗位要求的简明培训教材,提升培训吸引力和培训质量。

四是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职业等级与工资薪金挂钩的考核制度办法,使职业等级参与分配,让更多人了解职业技能培训,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以提高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形成齐抓共管、相互促进、多方共赢的培训格局。

五是保障培训补贴投入。要保证培训经费以及补贴的投入,增加财政拨款,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资金投入和对农民的补贴。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兑现工作,对培训合格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的,及时按政策规定兑现培训补贴,让参加培训人员得到实惠,真正把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办成群众满意的“阳光工程”和“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1]曹阳.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2]许昆鹏,黄祖辉,贾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市场机制分析及政策启示[J].中国人口科学,2007(2).

猜你喜欢

转移调查人力资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转移的法治保障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欧美发达国家人力资本转移变化研究与启示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