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讲座服务研究与实践综述

2012-08-31奚惠娟东莞图书馆广东东莞52307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12期
关键词:讲座图书馆服务

●奚惠娟(东莞图书馆,广东 东莞 523071)

1 研究综述

笔者利用“广东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的CNKI知识资源总库(1979-2009)、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2000-2006)、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80-2009)、国家图书馆书目查询系统等数据库系统,以“图书馆amp;讲座”“图书馆amp;演讲”“图书馆amp;讲演”等为检索词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有关图书馆讲座的专著、论文,检索的时间范围为1979-2009年,最终获得相关研究论文247篇,讲座动态消息61个。

1.1 时间分布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图书馆讲座服务的研究起步于90年代。依据下表的统计,笔者将图书馆讲座服务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① 起步阶段(1990-1999年)。10年里仅5篇相关论文,仅少数从业人员对图书馆讲座展开研究。② 缓慢发展阶段(2000-2004年)。论文数量逐年缓慢增长,图书馆讲座的研究还不是特别活跃。③ 高潮阶段(2005年至今)。2005年上海图书馆召开讲座工作研讨会引发了讲座服务的集中研究,而自2006年文化部下发有关图书馆讲座的文件之后,各级图书馆讲座业务迅速铺开,相关的研究也在2006年之后急剧上升,5年里论文总数达到216篇,占全部论文的87.4%,有关图书馆讲座的研究达到高潮。

表 国内图书馆讲座研究文献时间分布表

1.2 主题研究

1.2.1 关于图书馆讲座功能定位的研究

现有对图书馆讲座功能定位的研究主要从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和谐社会与人文关怀、城市文化建设、服务创新等角度进行阐述。如:王世伟的研究主要是立足于从社会时代的发展来理解图书馆讲座这一服务形式,不管是和谐社会还是学习型社会,最终都要回到社会教育这一图书馆被普遍认知的功能,而较少更进一步阐发图书馆功能的时代变化,从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论述讲座的功能定位。

1.2.2 关于图书馆讲座工作实践的研究

讲座工作实践是研究的主体部分,内容比较广泛,相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讲座运作管理。就讲座的选题策划、组织开展、队伍建设等问题结合各馆实践进行总结阐述。② 品牌建设。主要从选题的特色化、活动宣传角度阐述。③ 资源建设。主要论述讲座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数字化等。④ 服务推广。主要从服务形式和服务范围的拓展角度来进行探索,如网站推广、向农村推广等。⑤ 活动综述。主要对各馆讲座活动的发展历程、组织特点、社会功效进行概括。⑥ 发展思考。指出图书馆讲座服务在定位、选题、受众推广等方面的问题,探讨讲座在资源共建共享、多途径传播内容方面的可行做法。对讲座工作实践研究的整体特点是案例丰富,论述基本围绕工作实践展开,是对讲座工作具体做法、经验的总结,但主要为个体经验总结,缺乏对整体讲座实践的把握,缺乏实践理论的支持或对实践进行理论提升。

1.2.3 关于高校图书馆讲座工作的研究

文献调研中有10余篇关于高校图书馆讲座工作的研究,多为2005年之后发表的。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功能定位、服务内容、地区高校讲座服务调查三方面。在功能定位方面,普遍认为图书馆讲座是学校课堂教育、专业教育的补充,讲座内容目前主要集中在文献、信息利用知识方面。从中可以看到,高校图书馆讲座主要实现的是用户教育功能,是为了用户能了解、利用图书馆资源服务的,它与公共图书馆开展的讲座服务有着本质的不同。

2 实践综述

2.1 图书馆讲座服务发展历程

2.1.1 早期的发展历程

图书馆讲座服务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民初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萌芽之际。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利用图书馆,少数图书馆采取举办读者讲座的办法。如由张元济等人于1887年创办的通艺学堂图书馆章程中就提到了举办读者讲座的内容;被誉为中国第一家公共图书馆的武昌文华公书林,十分注意宣传图书馆的功用,“每周六、日都要举行音乐会、讲演会,并对外赠送演讲券”,[1]公书林还订立了专门关于公共讲座的制度;由邮政职工陈独醒捐资创办的私立浙江流通图书馆,其馆务除了文献流通,另一大块就是宣传,劝人读书,而劝人读书的方法之一就是露天演说。民国后期,受战争的影响,讲座活动基本停滞。

2.1.2 积极探索阶段

新中国伊始有少数图书馆零星开展讲座服务,但很快就由于阶级斗争和文革再次中止。文革结束之后,图书馆讲座服务开始逐步恢复,但仍只是极少数图书馆的实践,如建国后较早开展讲座服务的国家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1978年,上海图书馆开办了不定期的“大型宏观信息讲座”,以形势、政治经济理论信息的推介讲解为主。[2]90年代,相继有一批城市图书馆开始了讲座服务,如佛山、大连、长春、温州、重庆等市图书馆的公益讲座,深圳南山图书馆的“博士论坛”等等。总的来说,在这一阶段,受图书馆本身资源的限制,以及新的读者服务理念贯彻程度不同的影响,仍只有为数不多的图书馆开展讲座服务,且开展的讲座活动在主题、时间的安排上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或者有一定的计划性,但不够系统,在如何更好地满足读者听众的需求方面,各图书馆仍处于探索、尝试的阶段。

2.1.3 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新世纪,现代图书馆功能不断拓展,读者活动以其丰富灵活的组织形式成为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实践的有机载体备受重视,而读者活动中,讲座活动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尤为突出。这期间有更多的公共图书馆加入到讲座服务的行列中来,如首都图书馆的“北京历史文化科普讲座”、山西省图书馆的“文源讲坛”、浙江省图书馆的“假日讲座”、东莞图书馆的“市民学堂”纷纷在这一时期出炉。已开展讲座服务的图书馆则加快了这项服务创新发展的步伐,上图讲座荣获2005年国家文化部创新奖,成为全国图书馆同行开展此类活动的行业标杆。

2005年4 月,由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上海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全国图书馆讲座工作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召开,2005年12月国家文化部在佛山召开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会,2006年3月,国家文化部办公厅正式发文要求各级公共图书馆深入开展讲座工作。在此推动下,讲座服务在公共图书馆中进一步推开,并呈现出定期举办,系列品牌推广,深入基层、区域联动等全面发展的势头。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25个主要城市的市图书馆为例,经笔者调查,到2009年底开展比例达到了92%以上。从全国来看,尽管仍有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将讲座工作作为一项常规业务工作去抓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了。

2.2 图书馆讲座服务的组织模式

2.2.1 独立讲座

独立讲座是指以图书馆为主举办的讲座。即从讲题的策划、讲师的邀请、活动的宣传、现场的组织等讲座全过程主要由图书馆负责完成。讲座邀请的老师主要是本地学校特别是高校的老师、地方文化名人或政府人士,这使得讲座的内容较多地局限于地方,但同时,这也正是讲座的内容特色。不少城市图书馆正是立足本市专家资源,结合城市文化特点,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系列讲座,如扬州市图书馆“扬图讲堂”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陕西省图书馆“陕图讲坛”的“长安文化风”系列讲座等等。在独立讲座的模式下,图书馆所在城市的规模、科研的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讲座活动的水平。

2.2.2 社会合作讲座

社会合作讲座是指图书馆与其他单位、团体联合举办的讲座。图书馆讲座的社会合作机构目前主要是四类:① 机关事业单位,其中以文化宣传系统的单位为多,如宣传部、文化局、社科联,这类单位因与图书馆有同样的社会文化宣教职能,与其合作是最具一致性的合作,如广州图书馆的“羊城学堂”即是与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等单位联办;② 大众媒体单位,报社、杂志社、电视台、门户网站等,主要是借助媒体的宣传发布和广泛集合各类社会人才的优势;③ 行业团体,借助法律、医疗保健等行业学会、协会等团体集中的专业人才资源开展相应主题的系列讲座活动,如东莞图书馆的“市民空间”系列讲座即是与市内装饰装修、法律、汽车等行业协会联办;④企业商家,通过合作获取活动举办资金,并帮助企业商家进行形象推广。在社会合作讲座这一模式下,图书馆的公共文化阵地优势和外部社会单位的资金、师资、宣传等优势充分互补,从而使图书馆讲座活动的水平和效益有了极大的提升。

2.2.3 行业讲座联盟

行业讲座联盟是指图书馆同行之间资源共享,联合开展讲座工作,不同的讲座联盟主要在于合作范围的不同。当前形成的主要讲座联盟有以上图讲座为核心的长三角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行业联合讲座的模式使各图书馆讲座资源,包括讲师资源、讲座成果的二三次文献等得到了共享,同时开启了同行间讲座业务交流的渠道,使图书馆的优秀讲座活动经验得以迅速推广,极大地带动了各级图书馆讲座业务的发展。2009年8月,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研讨会在国图召开,由国家图书馆牵头,与会的近60家图书馆讨论并签订了《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合作意向书》,标志着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的初步建立。

2.3 图书馆讲座服务的推广模式

2.3.1 流动讲座

流动讲座是指讲座除了固定在图书馆内举行,还流动开展,深入到其他单位和基层,如学校、农村或社区、工厂等。如四川省图书馆联合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四川省分中心和省内各地、市、州、县、区图书馆开展了“巴蜀讲坛”文化惠民百场流动讲座活动;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社区联盟活动将适合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健康、家庭教育、民俗等主题讲座办到社区居民的家门口;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开展流动讲座活动进高校等等。流动讲座的模式是通过变换讲座地点、增加讲座频次将实体讲座带到更多市民百姓身边。

2.3.2 光盘讲座

光盘讲座是指通过在实体空间播放讲座视频光盘提供讲座服务。光盘讲座服务主要依赖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行业讲座联盟提供的讲座视频资源开展。目前光盘讲座的服务形式在发达地区的图书馆相对普遍,如广西桂林市图书馆、广东肇庆市图书馆等。视频光盘讲座的模式使讲座在服务的时间上、空间上有了极大的延展,只要被授权许可,讲座内容可以在不同场所不限次数回放,其优点是制作成光盘的讲座均是经过挑选的,提供该服务操作简单,不需要举办方投入经费和人力,比较适合具备播放条件,但经费、人员条件又有限的图书馆,也适合讲座业务处于起步阶段的图书馆。

2.3.3 网上讲座

网上讲座是指通过网络平台提供讲座服务,它是实体讲座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传播。网上讲座依托的网络平台主要有两个:一是图书馆网站平台,目前绝大部分已开展讲座活动的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网站均提供不同程度的讲座信息,从讲座预告、报道,到讲座内容全文,讲座音、视频点播,且随着人们使用网络习惯的变化,QQ等在线聊天软件、BBS论坛、博客等越来越多的网络工具被应用到讲座服务推广中;另一平台是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实施主体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其中的“名家讲座”栏目目前已有近千场各个主题类别的讲座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观看。作为一种真正惠及全民的模式,网上讲座的建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所重视。

2.3.4 文献讲座

文献讲座是以传统的纸质文献为载体发布的依据讲座现场内容整理的一、二,三次文献内容,包括讲座内容全文、内容摘要、讲座评论等。文献讲座的模式更符合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便于随身携带,随时翻看学习;缺点是推广的成本高,对编写人员和资金的要求都比较高,发放范围有限。

[1]阎鸣,段国桥.武汉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文化公书林 [J].湖北档案,2002(3):27.

[2]吴建中,等.城市教室:上海图书馆市民讲座——上海图书馆讲座活动二十五年回顾[J].图书馆杂志,2003,22(11):52-54.

猜你喜欢

讲座图书馆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