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原因及类型研究

2012-08-30房亮侯其石雷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心理大学生

房亮 侯其 石雷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根据弱势群体的表现对其进行了分类并研究了不同类型弱势群体的特征。

[关键词] 大学生弱势群体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型,经济收入以及各种社会资源的分配差异巨大,社会弱势群体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在大学生中,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扶持、培养和教育也是关系校园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由于家庭原因、自身因素和成长经历及环境的不同,在教育、经济等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生存状态与大学生主流相对脱节的群体称之为大学生弱势群体,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

(1)经济困难

据统计目前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接近30%,特困生的比例约为10%-15%,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这些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生活水平的比较,会引起心理的波动,可能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会使他们的心理、精神变得脆弱,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合群现象。

(2)家庭不和睦

家庭不仅给孩子提供经济支持,更是孩子成长的情感源泉。对于孩子成长特别是性格品质、精神状态的发育和成长有及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充满感情和爱的呵护,能够促使孩子形成积极向上、开朗、善解人意的性格,反之,家庭成员关系恶化甚至破裂,无疑会对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长期不和睦的家庭环境很容易造成子女性格上的畸形发展,使大学生陷入苦恼、愤怒、恐惧、失望、悲观与厌世之中,并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使他们情感脆弱、抵御挫折能力不足。

(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教育目的单一,在加上中学期间对学生评价体系也往往以考察学习成绩为主,使得家庭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一些对人生的发展极为重要的道德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如: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顽强拼搏、百折不挠、奋斗精神、社交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这与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是有很大偏差的。长期这样的教育和培养环境下,使得大学生自立能力差,经受不住困难和挫折,情感脆弱,社交能力不强等,这是形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个人因素

(1) 生理原因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自己的身高、体重、外貌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如果自己的身体条件与正常人群发生负向偏离,或者有身体病变或残疾,会使大学生产生行为和心理的失调或障碍。如果老师或家庭不及时地加以教育和引导,就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悲观、伤感、自卑或挫折感等情绪或偏激行为。

(2)心理原因

大学生学习课程紧张,学习成绩差,经济困难,恋爱受挫,求职竞争剧烈因素等是大学生心理障碍甚至心理问题和疾病的重要诱因。构成心理障碍群体的成分比较复杂,除了经济、生理、学习、恋爱等其他弱势原因引起的心理弱势的群体之外,还包括进入大学适应能力较差,处理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师生关系能力不足,心理素质低下,遇到压力很难自己化解和处理,情绪不稳定,情感体验强烈,以及家庭期望值比较高,学习负担重等使一部分大学生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导致焦虑、抑郁、自闭等心理障碍问题的出现。

(三)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教育资源的地区分布更加不均衡。而对于来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在心理、精神、学习、生活上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就会造成精神抑郁、人际交往障碍和心理承受力差等严重问题。另外,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各种享乐主义、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在校园里的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部分大学生对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态度冷漠,“知识无用”、“拜金主义”、“崇洋媚外”、“功利主义”等思想和意识对大学的思想影响较大。这是的部分大学生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认识不清,形成不良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学校教育的缺陷

当前学校的教育重知识而轻实践,强调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各学科的理论知识,缺少独立意识、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这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认识不清,理论和实践脱节造成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成绩落后,是造成弱势群体的另一主要原因。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

造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多种多样,各种原因相互交织并互相发生作用,例如因为家庭贫困,从而无法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情绪,与人交往困难等等。从原因角度,很难将弱势群体归类,其是多种因素和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合前人的研究,现从弱势群体的具体表现,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经济困难型

这些学生常因为家庭处于偏远农村、兄弟姐妹多人上学、丧失父母、父母下岗无固定的经济来源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为了搞好学习和生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各种勤工助学活动,在这种环境下使他们的心理、精神变得异常脆弱甚至自卑,学习成绩下降,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合群现象。

(二)人际交往不良型

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生活在自我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之中,交际范围狭窄,不善于沟通,不能接受其他同学或不能被其他同学及集体接受,性格孤僻、生活孤独,经常独来独往,人际关系不良,情感体验多为抑郁、冷漠、憎恶等感受。

(三)心理脆弱型

由于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不理想、生理缺陷,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某种伤害等原因,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弱势,成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这些学生常常表现出悲观、绝望、无助、空虚等心理情绪,自主和自制能力差,易受不良环境影响,易丧失自信心,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四)竞争能力不佳型

竞争力不佳不但包括自身能力、素质相对较弱的一部分大学生,还包括一部分自我堕落消沉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差,虽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学校学习但不能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实际上并不能胜任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常处于可能被淘汰的危险境界。

(五)适应能力差型

由于在大学新的环境里没有父母的照顾和督催,旧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未能及时建立,在生活、学习、交往中感到难以适应,他们的行为常常不符合新环境的要求,不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缺乏清晰的认识,行为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从而产生较大的失落感。这也是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论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管理和教育对于高校的安全稳定和人才培养工作意义重大,高校应切实关注并从各方面做好弱势群体的各项管理教育工作。造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其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和支持,才能有效的保障大学生弱势群体健康成长为四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王文余,胡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及对策.《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期.

[2]胡伟国.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工作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5期.

[3]池沛,吴永慧.健康促进运动处方在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中的应用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4期.

[4]胡秀英.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1期.

[5]杨在华.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现状及对策分析.《教育与现代化》,2007年2期.

[6]杨建超,孟庆良.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弱势水平的测评模型及实证研究.《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2期.

[7]程荣晖.论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思想教育与危机干预.《教育探索》,2010年6期.

[8]沈晓梅.和谐校园视角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10期.

[9]谭美军,何期.近年来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注:

本文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我效能理论在大学生弱势群体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心理大学生
兄弟让举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名落孙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心理小测试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