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
2012-08-30谭庆国孔令锐毕作鹏
谭庆国 孔令锐 毕作鹏
[摘要] 高负荷训练法即大运动负荷量和强度的训练方法,它的終极目标就是在无限可能的挖掘运动员的运动潜能的过程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它明显区别于低负荷量高负荷强度与大负荷量低负荷强度两种训练方法,使运动员在运动量和强度上都接近或高于实际比赛。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合理运用关系到训练的实际效果,本文通过资料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高负荷训练法的特点和它在田径训练应用中的实施条件、适宜对象、具体形式以及实施效果加以研究,对可能导致的训练劣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对田径训练实践有所指导。
[关键词] 田径训练高负荷训练法应用研究
1. 高负荷训练法特点
高负荷训练法是一种大运动负荷量和强度施加于运动员以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训练方法。通过定义即可得知它以大负荷量和大强度为显著特点,它明显区别于低负荷量高负荷强度与低负荷量低负荷强度两种训练方法,使运动员在运动量和强度上都接近或高于实际比赛。在这种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对运动员适应大强度的比赛实践有着积极意义。
2. 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
2.1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实施条件
田径运动是集高度技能与体能于一体的项目群,具体比赛时的运动强度之大、技能要求之高非比寻常,根据具体专项特征有针对性把高负荷训练法引入田径训练实践中,对提高运动员体能、技能以及在比赛时高强度运动下技能的稳定性具有积极地作用。高水平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每一位田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不懈追求,这就要求比赛的高强性成为我们训练时最佳的选择,高负荷训练法恰恰是遵循了这一原则。
2.2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适宜对象
训练方法在具体操作中,面对特点不一的运动员,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绝对的高负荷训练因其负荷的量和强度之大,对田径运动员的一般身体素质、专项技能和专项体能要求很高,若生搬硬套,将可直接影响田径运动员的技能的学习、体能的提高,甚至导致训练劣变的发生,由此观之,具有一定专业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在竞技能力的上升期可以采用。其次,即所谓的相对高负荷训练,相较于运动员现有的运动负荷,训练负荷有大幅度提升,但还在运动员可承受负荷范围之内,亦可采用。因此,合适训练对象的选择是实施高负荷训练法并实现训练效果的基础。
2.3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具体形式
高负荷训练法的具体训练形式,应根据训练的目的和具体项目特点不同而有所差别。
若是增强跳远运动员比赛时的抗干扰能力,可在其训练时,设置高强度的干扰训练,用以提高其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若是提高跳远运动员的抗阻能力时,可在沙坑末端放置鼓风机,在其助跑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鼓风机的输出功率,用以调整阻力的大小。
由于田径运动项目繁多,并不能完全按照单一模式来运作。例如,800m项目的专项训练课限时跑10次800m时,若采用高强训练法时,可安排12次800m适当缩短限时时间和间歇时间,这是典型的高负荷训练法。而铅球训练时,可以适当增大铅球的重量和调高每次投掷后远度的限制。
此外,最常见的高负荷训练法就是“以赛代练”模式,由于具体比赛时所体现出的负荷量与强度是训练时难以模拟的,所以它就成了很多教练员与运动员的选择,而密集的赛事是安排此模式的前提。高原训练是长跑运动员常采用的以少氧量的自然环境使机体承受更大的负荷用以发展有氧、无氧和力量耐力。
2.4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高负荷训练时作用于田径运动员的负荷是非常规的,它对机体将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根据训练学的超量恢复理论,当运动员在大负荷量与强度训练的恢复后竞技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当负荷量和强度超过运动员的承受极限时,将导致训练劣变。然而,训练实践并不是完全按照计划进行的,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是田径训练实践的不确定性,当问题发生时,我们加以纠正,训练效果仍然能奏效。相较于其他两种常用训练方法—低负荷量高负荷强度与大负荷量低负荷强度,高负荷训练法的定位是发展更高的专项竞技能力,更贴近比赛实战的训练方法,因此,高负荷训练法的应用成效是更为显著的,应在田径训练实践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3. 应对高负荷训练法的劣变成因及措施
3.1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劣变成因分析
任何训练方法都不是完美的,在高负荷训练法的田径训练实施中可能产生训练劣变,我们根据导致训练劣变成因与田径训练实践的主体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系,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3.1.1主观因素
由于田径训练过程中由教练员和运动员双主体组成,在这中特殊的状况下,我们可将他们均纳入训练劣变的主观因素来考虑。
首先,教练员作为田径训练实践的主导者,在制定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内容以及时序安排时都带有主观倾向性。教练员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知识都影响训练的效果,可能出于急功近利的驱使,在田径训练时,刻意安排大负荷训练内容,使动员尽早出成绩,而没有遵循训练的循序渐进原则以及运动员的生理年龄特点,致使训练劣变的发生。
其次,运动员作为田径训练的主体,是具体训练过程的实施者,训练效果的体现者,运动员对专项的理解以及对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的完全实施都会对训练效果产生影响,运动员可能由于负荷量与强度过大产生主观排斥或由于对训练不够重视,从而导致训练劣变。
3.1.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场地器材、气候、训练环境、团队管理和社交人文等等。
场地器材是运动员训练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它的质量问题可能导致技术变形、伤病产生等训练劣变的发生,将对训练效果产生严重影响;气候作为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应用高负荷训练法对田径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应考虑到运动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训练环境,包括外在的自然条件,田径队伍整体水平等等都会影响训练水平;田径队伍的管理是一件宏伟的工程,它需要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对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后勤保障,它关系到训练的方方面面,没有良好的队伍管理,再好的训练方法只能是空谈;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人文素养以及他们的交际圈都会影响到他们对专项的理解以及对训练方法的重视程度,这又是另一影响训练方法施效的因素。
3.2应对措施
3.2.1主观方面
田径运动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提高道德素质,遵循田径训练的客观规律,本着长远眼光来安排训练。
3.2.2客观方面
在整合现有的训练资源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到环境条件、气候、队伍管理和社会人文等客观因素,针对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田径训练活动,以做到田径训练的最优化,防止训练劣变的产生,实现最佳的训练效果。
4.结语
任何训练方法在具体应用时都具有两面性,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也是如此,它对于田径训练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要想趋利避害,只有遵循了田径训练的客观规律,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合理的训练内容,并及时处理训练中发现的问题,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