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尝试

2012-08-30曾文鑫张文珍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2年3期
关键词:技能型师生教学质量

曾文鑫 张文珍

[摘要]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所承载的使命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是理论的学习及应用,重视将科学,工程,设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等技术专门人才,它强调的是理论的应用和技能的掌握。为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探索和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教育互动式教学探索和应用技能型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由过去的数量追求趋向于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技能型人才为市场所缺,而普通高等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又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生力量也便应运而生。换而言之:培养技能型的高级人才也就成为高职教育的神圣使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那么,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也就不可避免的要提上议事日程。而教学质量的提升与良好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密切相连的。于是,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的现状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也就是说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然而,高职教育现行的许多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质量及实现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就我个人的教学实践而言:目前高职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1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求知的欲望也不够强烈。因此,即便是配备的老师讲课条理清晰,知识全面,引经据典,说理透彻,学生也同样听不懂,如此一来,老师的积极性也遭受打击;

2有些老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修炼不到位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老师尤其是民办高校,师资参差不齐,有讲课精彩的,也有讲课不尽如人意的。有些老师自身对一些理论知识没有理解透彻,教案准备也不够充分,教学中对某些知识点的解释含糊甚至错误,这样便误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本身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如果老师自己对问题的讲解不清晰,这会严重干扰学生对知识理论的掌握与理解;

3教学方法的選择普遍存在问题

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它应当适应于不同专业和课程的需要,而大部分老师现在讲课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这种填塞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位置,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机会,他们只会被动地听课,做笔记,结果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难以培养起来。

4专业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分配不合理。高职教育既然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人才,那么在实践课时分配方面应该侧重,目前大部分专业只安排了理论教学时间,而少有实践课时甚至没有实践课时,这在文科专业表现的很明显。这种时间分配使高职教育如同本科生教育,它一味在强调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如此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5毕业生的实习安排无法落到实处。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宽口进,学生毕业后都希望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但目前来看,学生连积累经验的实习都很难得到满足,很多学生要么是通过家里的关系来找实习单位,要么是自己找,有的干脆不找,等着毕业。学生不能集中性地参加实习,学校则难以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学生的实习不能落实到位,那么他们就难以应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必将处于劣势。

二、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过硬的技术或本领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宗旨。这也就是说:高职教育教学过程是以“实用性”和“应用性”为主要特点的。要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在教学方法上也就必须有一个改革。如何实现由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跨越则是关键所在,或者说的更准确些则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很好的师生互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此,我以问卷方式调查了56位活动于高职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他们就高职教育也谈了自己的看法,我本人也是工作于高职教育第一线的一名老师,也一直在思索和探求适合于高职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调查结果,我谈一下对给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

1传统的“满堂灌”方法应由现代的“启发式”方法所取代

“满堂灌”的教育呈现出来的明显特点是老师是教学的主体,话语权的掌控者,学生的角色只是属于话语的被动接受者。师生之间互动的频率微乎其微,沟通的纽带极其缺失,这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而放眼看一下中国现代的教育,这种“填塞式”教学方法仍不绝于耳,所引起的教学效果也一直是大家所质疑的问题。诚然,“填充式”教学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上及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有教学效果,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不到培养的话,仅达到此目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个人认为,传统的方法有些方面要继承,但必须在此基础上更新或发展,如此才符合教学的要求,也更是学生所期待的。正如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讲到:“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2选择互动式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技能的核心所在。

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它告诉我们:做事情勿急于做,重要的是在行动之前想好相对应的办法或解决问题的措施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收效。在高职教育过程中也如此,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学过程突出理论的“应用”及“技能”的培养。如何使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理论感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至关重要。在我看来,选择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绝好途径。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之所以并非能达到所预期的效果,重要原因则是它缺乏师生的互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很难被培养起来,其学习的乐趣也难以体会到。因而,教学质量也就未必能得以提升。事实表明:近十几年来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高职院校出现,从侧面就反映了传统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教学质量呈下滑趋势。

①据这次调查显示:59%的老师认为教学方法应突破传统,都喜欢用互动的教学方法来予以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这说明传统的方法已经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已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因此他们认为有必要进行改革。那么,就选择什么样的互动方法,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做好哪些准备等,老师们的意见也不尽相同。37%的老师认为教学应分小组讨论,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思考提出观点,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老师只是辅助性的指导下他们,从传统的主导地位退出来;32%的老师认为采用老师随问学生随答的方法进行教学,他们提出这是促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较好办法,也很灵活,对课程内容的完成不会挤占或说浪费太多时间;也有23%的老师觉得教学应采取全班同学来讨论的方法进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兴趣,老师同样退出传统的主导地位。这些数据表明:传统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点名回答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甚至会阻碍教学内容的如期完成。我个人认为:老师随问学生随答这种方法切实可行,因为老师可以随时根据教学进度,教学现场的气氛来设问,学生可以无所拘束的自由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发散思维的能动性都能被调动和培养起来,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印象会更深一些。当然它停留的时间往往较短,不能深入地探讨问题,只能是说一些表层次的一些思考,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在学生深层次理解教学内容上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因为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它还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如此对于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是效果极好的,惟一的缺点则是它比较耗时,会挤占课堂大量时间,因而会影响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

②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要选择好的互动方法外,在互动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同样不容懈怠。调查显示:32%的老师觉得要达到好的互动效果,应在课前做好一般性预设方案,认为不需要做精心设计准备,只需根据内容稍做些准备即可;39%的认为不需要预设方案,随即互动就可以,也即他们认为老师应具备随机应变的本能,根据课堂的气氛,学生的听课状态随机就能互动起来;也有23%的认为应精心设计方案,只有精心设计好了方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但我个人认为要做到每堂课前都有互动方案的精心设计,无论对于精神还是身心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必将会占用我们大量的休息时间,从而使老师进入一种疲劳状态,从而影响老师对专业理论的研究和技能的掌控,其弊端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认为,在做好预习这块上,我们只能引导,教育学生,让他们认识到预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其形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切忌采取逼迫的方式要求学生去做。

③不管我们是选择哪种互动方法还是事前做好怎样的准备,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希望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这种互动中去,学生的主动性能得到肯定和体现。那么,学生对待老师互动方法的采用应抱以的学习态度如何呢?据调查显示:41%的老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参与的,愿意融入到这种气氛中来,做一个思想的活跃者,被动参与的仅占18%,基本不参与的占2%。这表明:学生还是期待能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快乐学习,他们反感传统的填充式教学方法,学生希望与老师有很好的互动,在互动之中增进了解,增强师生友谊,如此学生才能快乐的成长。因而这也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要让学生愿意倾听老师所讲内容,师生之间应保持一种什么关系?据调查显示:96%的老师认为要想获得学生对老师的认可与尊重,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必须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对话而非命令与顺从的关系。惟有如此才能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友谊,学生对老师才有亲近之感。

三、重视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是实现良好师生互动的重要因素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他们不仅肩负有传递给学生知识,理念,思想的责任,同时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也负有神圣的职责。正如苏霍姆斯基讲到:“老师不仅是为社会创造最大财富的人,” “同时也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耕耘者和播种者。”也正如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大学的课堂不仅是有知识的传递,理论的研究,学术的探讨,这是帮助学生成才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然而,一個人仅有知识的境界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有精神的境界。这也就要求我们老师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其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的真正人才,才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人才。作为老师,你只有本着一种交心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位的沟通,教给他们为人之道,设身处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心里健康状态及就业问题,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如此他们对老师自然也就会认可,也就会顺其自然地参与到老师的互动教学中来,这样也便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我认为这是实现师生良好互动不可或缺的因素。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地方行业或区域性经济行业所需的建设性人才,创造性人才及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要培养出以市场为导向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合格人才,在高职教育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也就非常重要。如何解决教育资源投入与收益反差的矛盾,如何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如何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高职教育面前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它不仅要求老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采取合理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也需要学生这个主体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只有主客体双方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教学效果才能相得溢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技能型师生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工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角色定位及其路径
麻辣师生
浅谈技能型人才发展状况与趋势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