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本科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2012-08-30张会宽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2年3期
关键词:毕业生素质专业

张会宽

[摘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都在思考怎样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并在开展招聘会、双选会、就业指导等活动。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不够,本文就在校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培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课题意义作用、培养的模式创新及渠道途径等,阐述了对就业创业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本科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一、课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辽宁省与其他地区一样在本科学生培养的专业增加、数量增加,对学生培养质量的把关却在逐步的下降。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在下滑,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脱节现象。如何缩短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社会适应期,尽早与社会接轨,成为了解决高校专业教学质量与就业工作瓶颈的研究课题。而解决就业创业问题就必须解决能力培养的问题。

二、培养就业创业能力是地方高校的工作重心

对于就业能力的定义,国内外的表述各有异同,而常见的定义或描述是:所谓就业能力是指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

就业能力它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一般就业能力是指:1、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世界观、价值观、刻苦精神;2、工作中与周围人相处及与环境适应的能力;3、自我管理能力,如对现实的理解能力与决策能力;4、利用现实资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其他信息的利用能力;5、对学校所学专业课程与实际工作中具体结合的理解及运用能力;等。特殊就业能力是指某个职业所需的特殊技能和环境所需的某种特殊技能。如医生、护士、音、体、美等工作者必须具备技能。

创业能力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人力、物力和财力;软件能力就是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创业素质。创业素质包括创业热情、态度、价值观、性格因素、领导能力和经济头脑等。硬件的能力是我们学校目前不能解决的内容。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就业与创业能力有许多的共同点,其核心是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是就业创业的基本能力,也是核心能力。

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在职业活动中都很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就业能力的综合能力更为重要。一般认为综合能力由于与专业的关系不是十分明显,因而很少被注意到,也不引起个人、学校的足够重视。而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综合能力,许多求职者就是因为综合能力不强而未被录用;综合能力强的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掌握新知识、更新技术方面更具主动性与积极性。许多研究表明,人们失去工作不是因为缺乏特殊就业技能,而是缺乏一般能力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与失业关系密切。

在我们多年对企业及就业创业毕业生的调研反馈中发现:毕业生缺乏除专业之外的是刻苦精神、职业专注与耐力、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适应应用的实践能力、较高的动手能力及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眼高手低、责任心缺失、实践能力低下” 等。就业创业思想浮躁,幻想一就业挣5000及“一年创业,二年成功,三年上市”,做事急于求成,没有充分的刻苦务实精神与心理准备。这都是综合能力问题,因而,培养综合能力是高校的重心工作。

三、加强高校教育教学中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更新教学观念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前提。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培养目标、办学理念、专业特色、课程配置以及实践教学体系,重新思考和审视教育教学观念。培养目标要重新定位。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创新。改变以往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基础知识、强专业理论教学、有实践过程、弱应用技能而缺综合能力培养”的现象。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一定的教学模式对于人才培养具有积极地作用。所谓模式:归纳起来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确定思维方式。是人们在各种实践当中经过积累的经验的抽象和升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模式有许多种,应该结合具体的学校定位、地域条件、培养目标及专业办学特色来考虑选择培养模式。参考模式有:“校、校联合”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及“校、地联合”培养模式;“校、地联合”培养模式; “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国际合作、联合培养模式。等。其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丰富和拓宽创新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的途径

培养途径与渠道有:课堂主渠道、课外调研辅渠道、二课堂渠道、职业培训渠道、实战训练、项目应标竞赛渠道等。选择运用要结合具体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资源的具体情况。

具体途径形式有:通过应用案例教学、应用项目教学;学生结课登台讲评与设计讲解;课内课外实习、见习,定岗实习;工作室教学;以及通过合理引导学生通二、通三课程选修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通过课外“二课堂活动”的专业竞赛等;开展演讲、专题讨论会;职业调查调研;模拟市场与客户洽谈;创意大赛活动;团体极限挑战;校外企业专家培训;通过“诚信教育”等提高品德修养、健康心理与生活、生存能力。培养实战能力、创新能力;刻苦精神、团体互信、责任意识及就业应聘能力。

五、关于高校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建议:

(一)抓住工作核心,强化创新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

创新教育与综合素质提高是工作的核心。创新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是长期、持续的教育。它不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两个目标。大学教育具有计划性、目标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其重视显性的近期目标,更重视隐性的长期能力目标。专业培养质量目标不只体现在专业课程的成绩的,其核心是在于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它是奠定综合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没有创新教育与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则是躯壳,没有生命力。

(二)专业基础与能力培养训练是关键:

培养就业创业能力不是简单培养对口工作能力。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只是一味简单的输送对口的人才,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它是前提和储备。应该加强专业能力培养与技能训练,它是结合实践运用的目的,而专业基础与综合能力,是今后发展的后劲。

(三)加强能力培养,转变对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指挥棒,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改变以往教学中的只重视作业、作品表面质量的短期目标,向更重视隐性目标能力培养转变的教学评价是很有必要的。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就应敢于尝试和探索,不怕风险和挑战,要敢于失败。

对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要有新的认识。因此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评价应该看:是否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上;看学生在创作中是否敢于尝试和创新;看是否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的发展;看是否可以促进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看是否能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培养方法引导学生能力提高;看是否有前瞻性的目光和开放性的意识;看是否愿意为学生付出与奉献;看是否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了解和掌握,对学生学习状态、已有的知识状况以及心理因素影响的掌握;看对学生的进步幅度以及综合能力提高等,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

(四)政府及社会齐抓共管,创造有利条件:

全社会各负其责,抓好每个环节,多做实事。如: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小企业的资金帮助,使有创业能力的毕业生能够具备创业的条件与机会,解决硬件问题;创立大学生创业政府基金;企业为毕业生实习、就业提供宽松的环境,提供积极的帮助。政府也可以作为考核及评价良好企业的条件与指标,甚至可以减税,等。真正在实处关心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不只是召开多少次招聘会、洽谈会,应该是全社会齐抓共管,而更重要的在于高校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这才是解决全社会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困惑的关键。我们应该进一步的解放思想、锐意改革。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择业乃至于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把工作做在前面,努力做到把好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第一关。

猜你喜欢

毕业生素质专业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