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之“难”
2012-08-30宋晓军
宋晓军
在7月13日闭幕的第45届东盟外长会议上,虽然东盟多数国家因不能接受菲律宾坚持将“中菲黄岩岛之争”写入联合声明,而首次放弃了发表联合声明,但对于中国与菲、越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中国的军事迷们仍没有结束越来越热烈的争论。争论焦点并不是中国导弹护卫舰在南沙半月礁海域执行任务时的“意外搁浅”,而是最近在南海问题上突显“低调”的越南。他们对于中国应该如何解决越南之“难”,有着不同的意见取向。
“二战”后,越南分裂为越南北方和越南南方两部分。在此期间,最终构成目前越南现政府的北方领导集团,始终坚持认为西沙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属于中国。1975年4月30日越南北方军队占领“南方”首府西贡后的一个月,马上就出兵占领我南沙群岛的南子岛等7个岛,并很快在公开出版的全国地图上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更名为“长沙群岛”和“黄沙群岛”,并声称对此拥有主权。1979年2月,中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后,越南政府于1979年9月发表《越南对于黄沙和长沙两群岛的主权》白皮书,正式宣布对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至今,越南实际占领了南沙群岛的32个岛礁,其主张的管辖海域覆盖了中国在南海断续线内的海域约110万平方公里。值得注意的是,与菲律宾不同的是,越南除了是侵占中国岛礁主权最多、对海域面积主张最大的南海周边国家外,越南还是在侵占和主张背后获取现实利益最大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1975年4月30日越南北方军队攻占了西贡之后5个月,越南就组建了石油天然气总局,负责领导地质勘探、寻找石油。1977年,越南与苏联组建了越-苏联营石油天然气公司,开始在越南南方陆地和近海勘探开采石油。首先在头顿市以东的海域发现了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田,不久又开发了白虎、大龙、前海三个油气田区。1987年9月,越南成立了越南石油天然气公司,1990年越南石油天然气公司改为总公司。1992年4月,越南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工业部脱钩,改由政府总理直接领导;1995年5月,越南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升格为国家级总公司。正是在这期间,越南不断抢占中国南沙群岛的岛礁。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越南的石油产量从1980年的2.4万桶/日增长到了1996年的11.8万桶/日。在此期间,虽然中国海军于1988年3月击退了越南抢占中国南沙岛礁的舰艇和士兵,但并没有影响越南沿海油田产量的快速增长。通过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可以看出,从此之后,越南的石油产量基本是连年超过其GDP的增长,而且其石油产值不仅占其GDP的30%左右,同时石油收入也占其财政收入的30%左右。
如果考虑到曾经有“苏联导师”“指导”的背景,越南显然是通过在南沙岛礁“跑马圈地”,造成与中国“主权争议”的对峙局面,并以此为“缓冲盾牌”保护其国家的支柱产业——石油生产。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快速发展,此时已加入东盟两年的越南为了保住中国的援助和市场,于2000年12月与中国签署了北部湾12.8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议。这也是中国与海上邻国签署的第一份海域划界协议。在签署协议的前两年,越南的石油产量分别增速为28.49%(1998)和17.93%(1999)。近几年,随着越南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加快,出现了石油净出口量下降而油气产品进口上升的情况。为了摆脱这种局面,越南一方面新建和扩建炼厂,另一方面加大在海上寻找新的油气源(2012年1月,越南宣布其石油探明储量为44亿桶,较2011年公布的数字多了6亿桶)。前者是为了减少从运输半径最短的中国进口油气产品,后者则是依托与中国岛礁的“主权争议”对峙局面为支撑的。对于这种情况,中国军事迷中有两种意见,一是武装夺取越南侵占的岛礁,明确主权后再就海域油气开发谈判;二是对其海上油气开发设施形成巨大军事压力,将其逼上谈判桌。简言之,都是“圆桌为主、军战为辅”。
听了军事迷们的这两个建议后,我想起了1988年3月中旬后,我分别在湛江和海口看到的几张面孔。前者是几张躺在湛江海军医院病床上越军俘虏的面孔,后者是中国海军502舰上几个在反击中最先向越军开炮的水兵的面孔。当年都很年轻的他们今天也许都有了后代,这些后代梦想中的房子和车子都与石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