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化、八统一”——奶牛规模化养殖新模式的示范
2012-08-30文/金海
文 / 金 海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我国养牛历史与五千年农耕文化一样悠久,但是作为现代奶牛产业发展起来的历史不过短短十多年。在经历了“九五”、“十五”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后,我国现代奶牛产业实现了非常规、高速发展。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的奶牛业在饲养规模、生鲜乳总产量、乳业总产值、乳品企业销售收入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名列全国前茅。奶业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经济中集约化水平和产业化程度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朝阳产业,为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在奶牛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奶牛养殖业本身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内蒙古自治区在奶牛饲养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奶牛养殖模式和技术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完善目前散养户占比过高的奶牛养殖体系,发挥其固有优势,克服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实施的奶牛养殖小区经营模式是符合我国,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具体情况的,是我国农村实现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如何把小区建成一个统一的经济联合体,如何使分属各户的牛只集中起来,取消各户分散的、重复的工作,真正体现出集约化、规模化的优势,把现代科技成果应用于小区,实现现代化、标准化饲养管理,使养殖户增效增收,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新养殖模式的成效
基于上述问题和解决目标,根据我国农民合作组织法,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赛罕区金河镇旭泥板奶牛养殖小区组建了奶农经济合作组织,共有20 户奶农加入了奶农经济合作组织,20 户奶农将180 头奶牛(平均每户9 头牛)作价入股(每头产奶牛5 000~7 000 元,每股500 元),建立了统一的经济联合体,在小区内实现了“合作化、八统一”饲养管理模式。
该饲养管理模式的优点:一是实现了规模化,入社当初每个散养户平均奶牛饲养头数为9 头,经过3 年统一饲养后,奶牛总头数达到了320 头,每个股东平均拥有奶牛16 头。二是实现了集约化,建立了规模化牛舍和奶站,引进了TMR饲养体系,实现了统一购进饲料原料,统一配料、统一管理,其中自配饲料一项,每吨可节约成本200 元;统一青贮可减少浪费20%,节约劳动力90%。三是保证了原料奶的安全,统一挤奶、统一饲料配方,能够控制生鲜乳质量与安全,每千克生鲜乳提高收入1.00 元。奶牛单产入社前为3 200 kg/年 . 头,经过3 年的努力单产达到了4 250 kg/年 . 头,每头泌乳牛增加利润4 111 元,每千克生鲜乳饲料成本降低了0.70 元。统一饲养前奶牛乳房炎(包括隐形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分别为32%、16%,统一饲养后乳房炎发病率在3%以下,子宫内膜炎已经全部治愈。
2 新养殖模式的运行情况
管理方面,为实现决策的民主,奶农经济合作社成立了由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组成的管理结构,并制定了详细的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职责范围。
资金方面,奶农经济合作社的资本构成包括社员股金、合作社公共积累资金、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及其它合法收益,同时合作社还制定了各类资金的管理及分配办法。
债务方面,合作社的社员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债务责任。
利润方面,合作社章程规定,合作社扣除当年生产、经营、管理成本后(合作社聘用人员工资、社员股息、社员和职员奖励等计入成本),年终盈余按下列顺序分配:公积金用于弥补上年度亏损和扩大再生产;股金红利按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上述各项分配项目提取比例和数额,由理事会提出方案,经社员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3 新养殖模式的主要经验
一是管理制度要规范。合作社要形成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从资本组成、利润分配、日常管理等方面有据可依,提高民主度,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使社员最大程度受益。二是必须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这个人要让大家“买账”,“服气”,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同时还要有为大家服务的奉献精神。三是政府部门及企业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从世界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合作社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都采取了适当的倾斜政策及先期投入,而更重要的是持续不断帮助奶农建立起一套自我良性发展的可行性方案,包括指导建立合作组织,引导性的资金投入等。四是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对合作社技术员的培训,把现代科技成果快速地应用于奶牛业,为合作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合作社走上正轨。五是合作社社员的股权分配要合理,不能出现一些人控股的现象。
奶农经济合作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发展阶段,目前是推动发展的最好时期。在奶业发展中,呼和浩特市要做好奶农的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引导奶农,并制定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通过发展奶农合作社,推动奶牛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