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衰落与复兴——太平天国至民国时期的紫砂壶历史

2012-08-29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2年6期
关键词:公分宜兴紫砂壶

文/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 艺术学院)

在经历了明朝的成熟期和清朝的发达期之后,紫砂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低谷。紫砂壶的衰落与清朝腐败而造成的战乱有关。

乾隆中期之前,是清代盛世的高峰,后期,便出现了很多隐患。土地兼并之风日甚,使耕者无其田,各级官僚腐化奢侈,鱼肉百姓。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尤其是英美等国鸦片的大量输入,掠走大量白银,国家日益衰弱。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连清政府也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压榨。此后土地更加集中,各级官员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欺压百姓,人民忍无可忍,不得不奋起反抗;故从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到道光三十年,人民的武装反抗就达百余次。

咸丰元年(一八五一),洪秀全发动“太平军”暴动,并建国号太平天国,声势最为浩大,接连不断的攻城夺府,势如破竹,几年时间便打进了南京城,并定为首都,改称“天京”。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便以此为中心,北伐西征。清政府也以此为攻击围困的中心,两次建立围困天京的江南大本营和江北大北营,每次都扫荡其营盘数百座。宜兴正属江南大本营之内,清军占以为营盘;太平军猛烈攻击,其城亦屡遭重创。

据《宜兴荆溪县志》记载:“宜兴荆溪居民老幼丁壮百万有奇,咸丰庚申(一八六零),城陷者五载,黄童白叟几无孑遗,丁壮不及十万。”又云:粤赋之踞江南也,宜兴荆溪惨毒为甚,至妇人女子尤甚之甚矣。迨寇氛既清,乃十夫而九寡,子哭其母,父恸其女。”战事过后,宜兴百万人仅存十分之一,可见损害之大。据《宜兴荆溪县新志》记载“大潮山福源寺,在大潮山麓,见归志,咸丰初,僧青莲重修,十年兵毁,仅存侧屋三楹。”由此可知宜兴窑业于咸丰年间被毁之状。因此,紫砂壶的发展于此时进入了衰落期。

衰落期只是产量骤减,不能大量生产而已;不过,自也难以出口外销,甚至一时暂停生产,但并没有绝对停止。部分紫砂艺人仍还留存着,战乱过去后,他们便又重操旧业了。

图1 黄玉麟 方斗壶

这时期著名陶人当首推黄玉麟(约一八二七至一八八九),宜兴人,年十三岁从同里邵湘甫学制陶,三年有成。其后,过于其师。善制掇球、方斗、扁圆,仿供春、时大彬、陈曼生、邵大亨等,每仿必有改进。他的壶以“鱼化龙式”最有名。他的“鱼化龙壶”似邵大亨,但比邵大亨式更精致,其壶通体作海浪,一壁露出鱼头和鱼尾,一壁露出龙头和前半身及两爪,邵大亨的鱼化龙壶上龙仅露一头,相比而言,黄玉麟的鱼化龙壶中之龙更生动、更多姿;此外,其鱼化龙壶盖上可活动的小龙头亦更长、更具体。黄玉麟所仿“曼生式”的“东坡笠型”也更具神韵,壶上无长铭文,反而更加清润。

黄玉麟曾先后受聘于吴大澂及顾茶林之家,为他们制壶作为收藏,吴大澂家富收藏,钟鼎彝器及各种古陶瓷、书法名画,为一时之冠,黄玉麟在其家饱看沃览,朝摹夕仿,其艺日进,前所述供春“树瘿壶”即黄玉麟在吴大澂家为之仿做。邵大亨之后,黄玉麟是最有实力也最著名的制壶名手,他晚年多和寓居上海的一些著名画家合作,壶上多铭文。

图1为方斗壶,黄玉麟制。现藏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爱坚斯博物馆。所谓“方斗”,即是古代农村用以量米麦的用具,这种形式大概寓有发财之意吧!壶体由四个正梯形组成,上小下大,盖方正,纽立方,流把皆方形,都显得刚正挺拔、坚硬利索、做工清新。壶体一面刻黄慎的《采茶图》,一老人席地而坐,身旁一篮茶叶,横一根长杖。左上刻“采茶图。廉夫仿瘿瓢子”。瘿瓢子就是黄慎,(一六八七至一七七零),字恭寿,又字恭懋,号瘿瓢子,又号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华人;善画能诗,书法亦佳,著有诗集《蛟湖诗抄》。其人物画多画樵夫、渔夫、农夫、乞丐以及神仙和文人故事,早年行笔工细,晚年以狂草入画;亦善山水、花鸟。黄慎为清代中叶著名画家之一,长期寓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因其成就卓著,被列入”扬州八怪“。此壶上《采茶图》为陆廉夫仿摹,但与黄慎所画无别。

廉夫即陆恢(一八五一至一九二零),原名友奎,字廉夫,号狷庵、破佛庵主任。近代著名画家兼鉴赏家,善山水、花卉、人物、书法汉隶,兼参魏晋南北朝,遒劲而具金石气。陆恢本是江苏吴江人,寄寓苏州吴县,后为吴大澂赏识,聘入湘抚幕府,实为军师。后从军出关,饱览名山大川,艺事益进。又先后为虚斋主人庞莱臣及盛宣怀鉴定古书画,当代著名画家吴湖帆即其门生。

这把方斗壶上的《采茶图》是陆恢应清代收藏家吴大澂之请而画的,但他不画自己的作品,而画“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作品,其原因即:吴大澂在一壁上写了黄慎的《采茶诗》,诗云:

采茶深入鹿麋群,自剪荷衣渍绿云。

寄我峰头三十六,消烦多谢武陵君。(瘿瓢句,愙斋)

愙斋是吴大澂的号。吴大澂(一八三五至一八九五),字清卿,号桓轩。江苏苏州人,后客居上海,入萍花社书画会,从陈奂学篆书,并参以古籀文。同治七年(一八六八)进士,官至湖南巡抚。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中日甲午战争,吴大澂以湖南巡抚身份领兵部尚书衔率湘军出关,与日军战于海城。在这一极其重要的战争中,吴大澂却打了败仗,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耻辱。他自己又不能以死报国,却贪生而逃,结果朝野震怒,恨之入骨。黄遵宪有诗记其:“八千子弟尽摧折,幸喜腰间印未失。”意思是八千子弟兵全被日本兵歼灭了,吴大澂无动于衷,却幸喜逃回时保住了腰间官印未失。龚自珍也写了《渡海将军歌》加以讽刺。朝廷论罪,本拟将其斩首,因得新军袁世凯力保,只革职遣送回家;国人余怒未竭,于是编写小说鼓词对吴大澂咒骂。吴大澂从此意志消沉,于是远离军政,致力于玩古器、弄诗词、写字作画。其编写《说文古籀补》、《古玉图考》、《恒轩吉金录》、《客斋集古录》、《客斋诗文集》、《客斋砖瓦录》、《十六金符印存》等。在他收藏的古鼎彝器玉石文物中,有一“宋微子鼎”铭文“客”字作“愙”,因号“愙斋”。

图2 韵石 博浪锥壶

图3 张熊 提梁壶

吴大澂因喜收藏,遂往宜兴订做很多紫砂器。黄玉麟是当时最著名的壶手,所以为吴大澂做壶颇多。

图2是博浪锥壶。韵石制,赧翁铭,高八·五公分,口径四·六公分 ,现为上海画家唐云所藏,成于清光绪年间。宜兴紫砂壶的形式大多是仿瓷器,也有的是仿青铜器,但这个博浪锥形的壶,在古瓷器和青铜器中尚未见。“博浪”是地名,“博浪锥”的典故见于《汉书·张良传》与《史记·留侯列传》。其记:张良的父、祖等五代皆为韩国之相(大官),韩国被秦灭掉后,张良即立志为韩报仇。“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张良到处寻找大力士以刺杀秦始皇,后来在仓海君处见到一位大力士,张良为他造了一个大铁锥(即带铁索的大锤),其重百二十斤。秦始皇东游,至博浪沙(亦作博狼沙)中,张良便和这位大力士刺客一起狙击秦始皇,大力士对准秦始皇坐车,把大铁锥投出去,谁知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到处追捕刺客,于是张良逃到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隐藏起来。张良立志为国报仇,求力士以大铁椎狙击仇人,虽未成功,然其志可喜。

但忆咸丰至光绪年间,中国屡遭外辱,列强攻入中国,烧伤抢掠;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损失殆尽,多次签订屈辱性的赔款赔礼的不平等条约,却无张良式的忠勇人物,怎不令人感叹!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在艺术中得以实现,于是,“博浪锥”式的紫砂壶出现了!诗言志,壶亦言志。

壶就像一个博浪锥(即大铁锥),纽上一索。为了使之有铁锥的粗重感,制壶者在细泥中增加粗砂,确像一支大铁锥。使人想象此锥抛出,即可击杀仇人。

壶嘴下有小方印篆文”韵石“二字,壶底有方印篆文“林园”二字;壶的一面刻行书“博浪锥”,另一面刻“铁为之,沙抟之。彼一时,此一时,赧翁铭。” “博浪锥”用以打击敌人,本以铁制成,现在却以紫砂抟成。那个时候和这个时候不一样,若用沙抟成就不能打击敌人了,此暗寓腐败的清军像一团散沙,无法负起抵抗敌人的重任,感慨良深。铭文之意既合于自然,又寓深意。因之,这个壶就不是普通的饮茶工具,也不是单纯供人玩好的艺术品,它凝聚了不甘灭亡的、对国家民族有责任感的志士们的爱国意识;它可说是时代的产物,至今观之,犹可见一代正直人士的思想感情。

赧翁是晚清书法家,浙江人梅调鼎的号。

图3为张熊刻提梁壶,高十五·五公分,口径八·二公分,盖印“子亭”,底印“冰壶道人”;把印“用卿”,刻款“映园”,现藏许四海处。壶圆宽清秀,光洁纯净利索,如鹅卵石,真雅玩之物也。壶的一腹壁上刻铭曰:“壶在手,茗在口。诗魔来矣,睡魔走。季白仁兄清玩。震叔铭。”另一壁上,刻一折枝梅花。款曰:“季白六兄属,子祥。”季白姓沈,字再枚,上海娄县人。《娄县志》有其名,沈季白能画山水、人物、花鸟,常作假画赚钱,清末居上海,和画家张子祥有来往。子祥姓张名熊(一八零三至一八八六),别号鸳鸯外史,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寓居上海,善画花鸟,兼作篆刻,与寓居上海的画家任熊、朱熊合称“沪上三熊”或“海上三熊”,作品流传于世颇多。上海是当时的国际市场、经济重镇,紫砂壶大量销往上海,引起文人注意,一些著名画家也乐于参与紫砂壶的制作,制出后,又为画家们清玩。上海画家除张熊之外,更著名的画家吴昌硕、任伯年也参与制作,这在当时形成一股热潮。

图4为孤菱壶,高八·九公分,口径五·八公分,现藏宜兴紫砂工艺厂。壶形底大上小、加足和壶身一体,又显得特别坚定。方形而四角圆转,柔和圆润,有藏锋不露之妙。边沿棱角清晰,纽内孔圆而外呈三瓣弧形。纽、把、流一致,整个壶犹如一位含蓄文静的少女,清新鲜润、娉婷韵度、风流蕴藉,殊为难得。此壶堪称黄玉麟的所有作品中之杰作。

壶体一面刻吴昌硕句云:“诵《秋水篇》,试中冷泉,青山白云吾周旋”,下铃印“吴昌石(即吴昌硕)宜xx(下二字不辨)”。《秋水》是《庄子》中的名篇,主旨是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其中庄子拒绝楚王的礼聘而逍遥于野,庄子和惠子讨论鱼之乐等著名章节,都在此篇中。而且篇始就有:“欣欣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这些内容都是吴昌硕爱诵的原因。诵《秋水篇》,持壶饮茶(试中冷泉),神遨于青山白云之中。可见其高雅之情趣。

吴昌硕(一八四四至一九二七),近代最富盛名的书画家,善诗、能篆刻,初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石,昌硕,号缶庐、老缶(曾得一汉缶,因名),晚号大聋。浙江安吉人,曾任丞尉,旋升江苏安东(今涟水)县令,在任一月即离去。后寓居上海,靠卖画为生。西冷印社成立于杭州时,他被推选为第一任社长。吴昌硕颇爱紫砂壶,常为之书铭,并在宜兴订做一批紫砂印盒。

此壶的另一面刻:“庚子九秋,昌硕为永台八兄铭,宝斋持赠,畊云刻。”庚子是光绪二十六年(一九零零),此书为畊云刻,畊云为何人待考。

壶盖内有小方印篆文“玉麟”二字。壶底又有方印篆文“黄玉麟作”四字。

图5为刻花提梁壶,高16·5公分,口径8·7公分,现藏南京博物院。壶内底中间有一明显似印章的方块痕迹,外底面烟熏污迹累积甚厚,不辨字样。壶圆球形而微扁,三叉提梁,虚实之间,犹如一抽象式的雕塑。提梁式的壶并不鲜见,但此壶犹显得雄浑稳重、气势宏恢,其色泽赭中见黑,尤如关西猛士,壶身一侧刻折枝花卉,另一侧左下部刻花卉一丛,右上部刻行书“稚邨仁兄清玩,伯年并刻。”可知此壶上花卉及铭文皆出于清末著名的画家任伯年之手。

任伯年是吴昌硕的老师兼好友。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一八四零至一八九六),浙江山阳(今绍兴)人。少时曾参加太平军,为旗手。又曾得父指授学画,后遇著名画家任熊,遂随之为入室弟子。中年后在上海卖画,擅人物、花卉、山水;年未及壮,已名重大江南北,为“上海画派”之最重要画家,又和任熊、任薰合称“三任”。

图4 黄玉麟 孤菱壶

图5 刻花提梁壶

图6 程寿珍 掇球壶

任伯年兴趣十分广泛,对宜兴紫砂壶也特感兴趣,他本以画为业,但其中两年,迷恋紫砂,几乎荒废本业。此壶上的花卉正是伯年小写意的清秀雅丽画风。

清代南方文人几乎都热恋紫砂壶,清末“上海画派”最著名的两大家任伯年、吴昌硕都加入了这个行列,足见其影响之大。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后,宜兴战事渐息,紫砂业也就渐渐地复兴。到了二十世纪初期,紫砂业又高涨起来。紫砂业的勃兴,决定于其销路和价格,销路好,窖业自然增多;窖业多,艺人自然多;艺人多,就有竞争,高手也就多,同样地,这又促进了紫砂业的发展。

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业的中心地,当上海的一批工业家插手紫砂壶业,其发展形势自然就大为不同。文人插手紫砂壶只能使之格调高雅,文化层次增高,这当然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大批量的生产和推销,他们是无能为力的。工业家是做实业的,他们不但要开辟国内市场,更要开辟国际市场和海外进行贸易。于是,宜兴的紫砂壶又开始大批量地销往日本、东南亚直至欧美等地。

由上海的实业家们为主,在宜兴、上海、无锡、天津、杭州等地分别都建立了专售宜兴紫砂器的公司或店铺;当然,紫砂器皆由宜兴出,但设计人员的中心却转向上海。所幸上海和宜兴相距并不远,这样,实业家即便于将市场信息迅速地告知设计艺人。而且,每一家经营紫砂器的公司都招聘一批紫砂艺人,并根据市场需要迅速地设计壶样纹饰。此一时期,紫砂壶上一般都有两个印记,即紫砂艺人的姓名印记、公司的印记或公司主人的印记。

文人或受聘于公司,或和公司建立关系,为紫砂壶题铭、作书画等,甚而至于有些公司的老板就是文人出身,他们也兼作设计者,甚至亲自操刀刻画,或动手制造。凡经营者必须对自己所经营的业务具有相当的了解,否则,其事业是不能成功的。

二十世纪初期,经营紫砂器最主要的公司有如下几家:

陈鼎和,这是一家公司的名字,其经理人叫陈元明。在其出品的紫砂器上有一方印,上面篆书“陈鼎和陶器厂”。有些紫砂器上则印英文:“C.T.H.CO”,这是准备卖给外国人的,除了印章和英文外,还有草书刻款曰:“阳羡陈鼎和作于蜀山一叶轩”。其紫砂器上的纹饰皆具二十世纪的典型风格,壶上或刻有书法作品、绘画作品。书法中长文有的是佛家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的是唐诗,如《枫桥夜泊》等,绘画有山水、花卉、翎毛等。

铁画轩,是设在上海的一家经营紫砂器的公司,经理者是戴国宝,南京人,曾是职业的刻瓷名手。他以铁针刻画花纹在瓷器上,故其公司取名铁画轩。二十世纪初期,他由刻瓷转向宜兴陶瓷,在宜兴买坯,在自己工厂里加以纹饰。公司印记“铁画轩制”,方圆印各一。铁画轩出品的紫砂陶上一般有戴国宝本人印记“戴氏”、“玉屏”及“玉道人”,另有陶工、刻工的姓名。铁画轩公司拥有一大批紫砂艺人,其中著名者有蒋燕亭、范大生、陈光明、李宝珍、程寿珍、汪宝根、吴云根、王寅春等。

利用公司,公司总店设在宜兴,当然拥有宜兴一批陶工,如范大生等。此公司曾参加一九一五年的巴拿马展览会,二十世纪二零年代,利永公司接管了利用公司,产品仍在国际上如美国的费城(一九二六)和法国的巴黎(一九三零)的展览会上得奖。

吴德威,是一家经营宜兴陶器的公司名,吴汉文经理,印记是“吴德威制”,有方圆二印。注册商标为宜线描金鼎,鼎内藏有德盛二字,四周有“金鼎商标”四字,外以圆圈,也是其印记。吴汉文也是一位出色的陶艺人,其刻铭落款为“歧陶氏刻”,“歧陶”是他的号。其公司所拥有的制陶艺人以俞国良最有名,其壶曾得“江苏省产品展览会特等奖”,宜兴紫砂工艺厂藏有他的一壶;壶底钤二印,一印文曰:“江苏省产品展览会特等奖俞国良”,一印文曰:“民国廿五年十年六十三岁”。

还有一间店名叫毛顺兴,在蜀山营业,店主是毛顺生,此店成立较晚。

由经营紫砂器的公司数量之多来看,说明了产品生产多,社会需要量大,紫砂器的影响也越大;于是,专门的收藏家也就越来越多。为了满足收藏家和爱好者的需要,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特殊现象:赝品增多了。

收藏家希望收藏古代的作品和名家的作品,尤其是古代名家的作品。但古代和名家的作品传世罕见,价格也高,所以很多商人便约请当时的高手伪造。于是,供春、时鹏、时大彬、徐友泉、陈仲美、陈曼生、陈鸣远的赝品壶不断出现,故至今各地所藏古代名作中,有很多都是当时伪造出来的。虽是赝品,但其质量仍然很高,有的水准甚至超过古代的名作;因为赝品之增多,也可反观出紫砂业之兴盛和影响之大。

前面提到过,宜兴紫砂器大量传往海外,在海外产生巨大影响。一九一九年前后,紫砂陶器曾参加巴拿马赛会、巴黎博览会(一九二七)、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一九三五),以及百年一度的芝加哥博览会(一九三二),都获得奖状和金质奖章。此可证知宜兴紫砂器在国际上已享有盛誉,已成为世界艺术品的精华之一。

清朝的灭亡、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影响宜兴紫砂器的生产,而且还继续地蓬勃发展了。在复兴时期内,作品多以仿古为主,但创新仍有所见。

图6掇球壶是程寿珍的作品,高十三·五公分,宽十二·六公分,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宜兴紫砂工艺厂也藏有相同的一把。

此壶壶身像个球,壶盖像个半球。其集体面圆润、线条圆润、流把圆润、纽盖圆润;丰满、儒雅、古朴、沉着于一身,气度宏恢,魄力雄大。内涵风蕴,神韵高昂,既浑厚稳重,又高雅不俗,一览而知非寻常之物,做工尤精于前人。

程寿珍(一八五八至一九三九),号冰心道人,宜兴人士,其养父邵友廷是宜兴紫砂壶的著名艺人之一。程寿珍少承家学,功底扎实,所制壶不务妍媚,于粗犷中求精细,浑朴中见秀逸。在当时制壶高手中,他是杰出的一家。中晚年制壶唯三式:掇球、仿古、汉扁。

程寿珍制壶曾获南洋勤业会金奖,此乃紫砂艺术史上首次,也是第一个金奖获得者。接着,他又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得奖状。此后,程寿珍名气大振,享誉海外,为紫砂艺术史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这把掇球壶底部钤阳文印:“七十二老人作此茗壶,巴拿马和国货物品展览会曾得优奖。”印文长达二十四字。有了这个曾在国际展览会上得奖的印文,他的壶价就更高。此外,壶把下有楷书“真记”一印,盖方形篆书“寿珍”。此掇球壶堪称最能代表程寿珍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图7汉扁壶,程寿珍作。汉扁壶也是程寿珍最喜爱做的壶之一,其高八·一公分,口径八·四公分,镇江文物商店藏。其色泽如铁粟,古朴沉着;用料精细,做工超众。壶的腹部扁圆,肩有圆稜,平盖微凸,扁圆纽,纽中有孔。造型简朴,扁中见圆,坚实厚重中见利索精润,精神挺劲,秀韵清远,观者谓之其势若君子轩然得时。

程寿珍所作掇球壶虽最见特色,但汉扁壶更为文人所喜爱,就因为它更加古朴、秀韵。此壶底部印有“冰心道人”,系篆书阳文方印圆角章。把手根部有“真记”楷书二字款印,壶盖内有“寿珍”篆书阳大方印。

图8为仿鼓壶,也是程寿珍喜做的大壶之一。高十·一公分,口径十公分,盖内印篆书阳文“寿珍”,把下楷书“真记”,壶底印篆文“冰心道人”。程寿珍的仿鼓壶大小或略有区别,但壶上三处印记大抵皆如此。

图7 程寿珍 汉扁壶

图8 程寿珍 仿鼓壶

图9 俞国良 红大传炉壶

图10 范大生 四方隐角竹顶壶

好壶自有生命力,这把壶似一只大鼓,又似一尊弥勒佛,又似一个古鼎彝器。神韵遒举,有赫然大君之象,而无凭陵愁挫之态。喻之诗词,它是苏东坡的“大江东去”,而不是柳永的“晓风残月”;是韩愈的《山石》句,而不是秦观的女郎诗。

程寿珍的儿子程盘根亦善制壶,师其父,然技艺远逊,尤其是壶的形制格局上更不及其父流畅。但他常把程寿珍的印章如“冰心道人”、“七十二老人”等钤在自己所造的壶上,冒充程寿珍的作品,鉴赏眼光高的人一眼便能分辨出来。若仅从印章定真伪,那就大上其当了。

程寿珍之后的制壶名手当数俞国良和范大生。

图9红大传炉,俞国良作,高十·五公分,口径七公分,现藏宜兴紫砂工艺厂。

此壶为俞国良传世最佳作品。精选泥质最佳之大红泥制作,烧成火候也恰到好处,故色泽朱红,肌理滋润,清新光细,明朗而不俗。制造手法精巧,大体上方圆互济肌骨亭匀,如娉婷少女,秀韵超拔。

俞国良(一八七四至一九三九)是无锡人,作品上多钤印“锡山俞制”当受聘于吴德盛公司,为其最出色壶手。他的壶有一部分仿程寿珍,其掇球壶几与程氏相埒。继程寿珍之后,他的作品(一把六瓣梅花壶)曾获得江苏省产品展览会的特别奖。以后,他即把此次荣誉刻成印章钤在壶底上。

这把红大传炉壶蓋下有小方印篆文“国良”二字。壶底即有二印,上一方印楷书阳文:“江苏全省物品展览会特等奖状俞国良”。下一长方印楷书阳文曰:“民国念六年时六十四岁”,由此可推知俞国良生于一八七四年。

图10是四方隐角竹顶壶,范大生作。高十二·六公分,口径六·七公分,现藏宜兴紫砂工艺厂。壶纽是一竹枝带竹叶,把、流皆是竹干形,壶身也是从竹段形变化而出。其形丰厚雄阔,犹如苏东坡书法,可比之杨贵妃丰硕之美。此壶为范大生一生突出的代表作,其在传统壶之基础上加以提升,制作技巧过于前人。

壶盖有小方印楷文“大生”二字。范大生和俞国良同时,亦齐名,但范大生是受聘于利用公司的,同时也为吴德盛和铁画轩造壶。二十世纪初期至三零年代中期,正值宜兴紫砂壶业蓬勃发展之际,一连串的战争给宜兴紫砂业带来了厄运。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紫砂壶业遭到了破坏,而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紧接着又是国共之争。在二十世纪三零年代后期,宜兴窖业即基本上算是停顿了,四零年代更无望于发展,直至五零年代初期,国共战争结束,荒废已久的紫砂业才在中国大陆盼到了重振的机会。

猜你喜欢

公分宜兴紫砂壶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
笼 子
小黑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