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农业大学:网络专家工作站推广农业服务

2012-08-29胡以涛包平查贵庭

中国教育网络 2012年11期
关键词:工作站远程专家

文/胡以涛 包平 查贵庭

通过网络化改造,架设高清摄像头、环境气象采集仪、智能问题求助终端等,将传统专家工作站改造为网络专家工作分站,并实现与学校总站的网络互动。

南京农业大学在教育部服务三农专项的支持下,开展了新型的农业科技指导探索。利用物联传感技术、远程视频、智能手机终端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了网络专家工作站。把农业专家与一线农业生产结合,实现各种信息流的综合集成,建立了新型的“三农服务”指导模式——一个面向农业生产者和企业、农技专家的标准化生产全程科技服务平台。利用网络专家指导平台,专家可以在任何地点对远程基地进行生产信息感知、病害诊断、远程指导等,破解了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打破了传统专家科普指导工作中所存在的时空限制,有效拓展了农业专家服务的范围和手段,降低了服务费用,提高了综合科普服务的效率。

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而农业科技的基础研究以高等农业院校与科研院所为主,且当前农业一线的科技水平不高,我国农业经营形式多样,其组织保障、运行机制、科技水平相对薄弱,亟需健全的组织及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支撑。国内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规划起步较晚,也出现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较典型的有陕西宝鸡的“科技专家大院”模式和福建南平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江苏省借鉴了现代商品超市的理念,探索了农村科技服务的新形式——建设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各类涉农高校也积极地从事农业科研和推广活动,例如,南京农业大学的“科技大篷车”送科技下乡、“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等。

在传统农村科技服务实践中,“科技大蓬车”确实为农村带去专家和技术,但成本高昂,同时农业专家资源数量有限,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指导的范围。农业生产特别是在病虫自然灾害防治方面,信息不及时,农村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农业专家工作站常常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导致专家现场指导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都较高。

其次,农业专家工作站具有示范带动性,对当地农业产业影响较大,一旦专家指导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农业科技推广的成效。

第三,工作站的专家主业是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农业专家工作站的专家除了指导工作站的农业生产以外,仍然肩负着学校的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任务。因此,专家到工作站工作一定程度上与科研、教学、学术活动存在时间冲突。

第四,农业生产存在周期长与见效慢,也意味着专家无需常年驻留在农业工作站,但当工作站出现技术等问题时,专家又必须第一时间到位。

信息化助力农业科技指导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分散、生长周期长、远离城市等特点,农业专家工作站的特殊性,传统的到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的工作站模式,不仅时间和经济成本很高、效率低下,而且长期到基层也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等活动。因此,利用现代科技,创新专家工作站新模式,是“为专家减负、为农民解难”的必由之路。

利用信息技术,把传统农业专家工作站升级为网络专家工作站。农业专家工作站是指高校为加快农业技术转化和推广,更好地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利用自身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化农场、种养殖大户等,建立专家常年进行生产指导、技术培训、问题解难等驻地工作站,以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品质,并为专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提供新模式,提高专家工作效率和三农服务水平。

通过网络化改造,架设高清摄像头、环境气象采集仪、智能问题求助终端等,将传统专家工作站改造为网络专家工作分站,并实现与学校总站的网络互动。通过南京农业大学网络专家工作站的建设,在学校专家、教学科研生产基地间建立基于网络的远程交互、科技指导、科技培训、成果转化、应用示范的信息应用系统。通过该系统,专家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及时获取基地的信息(视频、图片、文字、气象等信息),跟踪农业生产状态,开展远程指导、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等服务,从而有效指导生产,实现工作的智能、远程、移动和高效,大大拓展专家的服务范围与数量,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1. 高清网络摄像机

2. 智能手机终端

3. 监测指标

4. 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图 网络专家工作分站建设部分内

网络专家工作站的构成

网络专家工作站系统主要包括:网络专家工作总站、网络专家工作分站、网络专家工作站平台等主要部分组成。

网络专家工作总站

网络专家工作总站主要是供校内专家开展远程基地信息监测、远程指导、远程诊断的总控制中心。多媒体中心建立校内多媒体展示与集中控制中心,配置了2×3的DLP大屏幕、远程会议系统、集中控制设备、网络录像机(NVR)、数据采集服务器、工作终端电脑、光纤网络接入等。可实现同时6路远程高清视频接入,远程环境监测信息实时显示,与远程基地进行互动指导等。主要服务于学校的专家,同时作为整个信息的汇聚与交互中心。

网络专家工作分站建设

选择了部分基础设施较好的基地,主要指网络基础条件,特别是光纤接入的基地,进行升级改造,配置相应的信息化设备,建立网络专家指导分站,如图所示。

设备主要包括:

1. 物联网环境采集仪

可采集生产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采用太阳能自供电,通过2G/3G网络把实时信息传递到工作总站服务器。

2. 高清网络摄像机

采用720P高清高速球机,其摄像精度高、转动速度快,远程监视现场清晰,能分辨出病变植株。

3. 智能终端

开发了专用的远程交互程序,用户手持智能终端即可拍摄摄像机无法覆盖的范围,随时随地把一线问题从现场以照片和描述的方式发到指导总站,由专家诊断后给出解决方案。

网络专家工作站平台建设

网络专家工作站平台是整个系统的交互控制中心,能够实现对信息的集中存储、展示、处理及完成各类指导的交互请求,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整合指导过程的信息处理与各种设备的智能调度。资源配置与调度的核心部分,包含系统管理、专家与工作站对接管理、工作过程记录、专家指导过程绩效考核、信息发布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模块。通信系统主要有环境信息采集传输、人与人手机信息传送等子系统,是信息传输不可缺少的途径。

网络专家工作站运行难点分析

网络专家工作站创新了专家为工作站提供技术服务模式,但由于当前信息采集设施、网络通讯条件、人员素质等制约,网络专家工作站的普及与推广还存在一些难点。

首先,信息采集系统类型多、整合程度低,导致信息传输故障点较多。网络专家工作站系统涉及视频、温度、湿度、光照、土肥等多种信息采集设备类型,不仅生产厂商各不相同、标准各异,而且控制软件多样、整合难度较大,加上设备电力供应、维护人员水平等问题,因此,网络专家工作站的信息采集端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多种信息感知设备与采集技术、采集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次,门户平台与工作站间通信条件,也制约了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网络专家工作站的信息传输系统依赖于互联网、手机网络,在广大的农村,这类通信系统相对疲软,门户与远程工作站间的信息传输质量受到网络条件、手机信号强弱的影响。因此,网络专家工作站的进一步推广还需要网络及通讯传输条件的改善。

网络专家工作站系统是农业高校服务“三农”、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是物联网技术应用、服务于农业和提升人才培养的典型应用。虽然当前的采集技术、通信条件还不完善,但随着物联网信息感知与采集技术的发展、广大农村通讯条件的改善,网络专家工作站将会成为未来农业技术服务、农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猜你喜欢

工作站远程专家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致谢审稿专家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远程诈骗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德钧关爱工作站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