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6—2011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指标统计分析

2012-08-29汪小刚

关键词:科学技术学报计量

韩 昆,汪小刚,李 琳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图书学报部,北京 100038;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院长办公室,北京 10003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以下简称“院学报”)是由水利部主管,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水利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于2003年获批准正式出版,季刊,公开对外发行。经过多年努力,院学报已逐步成长为水利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现已被国内多个数据库收录,并于2009年进入了武汉大学RCCSE(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Science Evaluation)核心期刊序列。要研究当前院学报在水利工程行业期刊内的影响力以及过去几年期刊的发展状况,都需要通过期刊的计量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这些指标作为科学计量工具可用于定量分析和科学评价期刊的学术特征和学科地位,能较为客观地反映期刊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为科研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对院学报计量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主要指标演进趋势,提出改进方向以期不断持续改进,逐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2006—2011年的《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1-6]和2006—2011年的《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7-12]。将院学报2006—2011年的计量指标统计数据列于表1。表中共引用了27种计量指标。各种指标的含义参见文献[1-12],其中文献选出量指标为来源文献量同文献选出率的乘积,即按统计源的选取原则选出的文献数。表中数据均为指标出版年前一年的数据统计,如指标出版年2011年的数据是统计2010年所发表论文的数据。

2 关键计量指标数据分析

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最关键的两个计量指标,因此下面分别进行分析。总被引频次是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其可以反映该期刊在统计当年的被使用情况;影响因子是指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其可以反映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的学术影响力[1]。

2.1 总被引频次从表1可以看出院学报的总被引频次整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为了更直观的观察,绘制出总被引频次柱状图(图1)和总被引频次变幅图(图2)。从图2可以看出2008年的指标增长幅度最大,为87.38%,表明院学报经过4年的发展,到2007年其影响力增加较快,使得期刊的被引用的次数大幅增长。近3年该指标变幅虽然有较大下降,但其依旧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表明院学报的影响力依然不断扩大。对比表1的五年被引频次也可以看出该指标2006—2009年也在不断增长,2008年的增长幅度同样较大,2010和2011年该指标有所降低,表明2003年创刊年的论文质量比较好,从2010年起统计时该年论文被引数据不再被该指标统计,以致影响这两年的五年被引频次下降。

表1 院学报2006—2011年计量指标统计[1-12]

图1 总被引频次

图2 总被引频次变幅

2.2 影响因子绘制出影响因子柱状图(图3)和影响因子变幅图(图4)。由图3可以看出,影响因子指标在2008年达到最高为0.584,随后2年指标有些下降,2011年指标回涨到0.571,6年平均为0.491,统计数据基本围绕平均值波动。从图4可以看出,2007和2008年影响因子小幅上涨,2009和2010年该指标有一定下滑,但在2011年下降趋势扭转,指标迅速增长,涨幅为60.39%。对比表1的五年影响因子可以看到同样变化。这表明,创刊后数年的论文质量较好,被引用的频次较多,但随后2007年前后的论文质量可能有所下滑,导致被引用的频次降低,进而影响到2009和2010年指标的下降。但之后论文质量迅速回升,2011年的指标也回弹到接近历史最高值,上升幅度明显。

图3 影响因子

图4 影响因子变幅

3 其他指标数据分析

期刊质量的评价除了上述2个关键计量指标外,其余指标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对期刊进行补充评价。从表1可以看出,在27个指标中除2个关键计量指标外,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和被引半衰期均表现为增长。其中除学科影响指标有一定的波动外,其它3个指标均为单调递增。将这4个指标的数据归一化(除以其各自指标数据的最大值)后绘制于图5,从图5可以看出,4个指标的增长趋势及其增长幅度均比较相近。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和学科扩散指标的增长也进一步表明院学报的影响力是在逐年扩大的。被引半衰期的不断增长则表明,院学报论文的生命力比较强,一直在被其他论文不断引用;另一方面也说明虽然院学报的被引次数一直在不断增长,但其中较新论文被引次数的增长不如较老的论文。

图5 4个指标归一化数据

观察表1中的其他指标数据还可以发现:(1)他引率指标除2006年为0.890外,其后几年均大于0.920,2011年甚至达到0.99,表明院学报论文自引数较少,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基本由其他期刊所贡献;(2)2011年的基金论文比上升到0.685,表明院学报论文受基金资助的情况已经好转,已有较大的资助比例;(3)被引率指标均大于1/3,即表明每年有1/3多的论文能吸引其他作者引用,表明院学报论文质量尚可,但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4)其余指标的波动较小或者其数据值很小,表明在2005—2010年所发表的论文中关于这些指标所评价的内容并没有多大变化,比较稳定。

4 与同行业期刊指标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2006—2011年院学报的多项指标均在不断增长,为更好的评价当前院学报在水利工程行业期刊中所处的位置,将其2个关键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数据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出的水利工程行业核心期刊序列中排名靠后的几种期刊的数据进行比较。水利工程行业共有20种期刊入选了核心期刊序列[13],本文选取在2011年排名靠后的6种期刊(排名见表2),将院学报数据与其在扩刊版中的同类数据进行比较。

表2 核心期刊排名与本刊指标对比

从表2中可以看出,院学报的2011年总被引频次相对较小,分析其原因,从总被引频次的定义[1]可知,其值的大小除与论文质量有关外,也与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数有关,这样刊物历史越长,所发表的论文越多,其总被引频次就可能越大。院学报于2003年创刊,表2中其他期刊最晚于1991年创刊,远超过院学报。从表2也可看出院学报创刊以来的总发文量亦远远小于与其他期刊,所以总被引频次相对偏小。但对比总被引频次与总发文量之比数据可以发现院学报的该值远大于表中其他期刊。

影响因子数据的对比就相对客观一些,将表2中所列期刊的影响因子绘于图6。从图6中可以看出,除少数数据点外,院学报各年的影响因子均大于图中所列其他期刊。这表明,院学报与已经进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水利工程行业核心期刊相比,其关键计量指标数据已经接近或超过。

图6 影响因子比较

5 结语

通过对院学报2006—2011年的期刊计量指标分析可以发现:(1)院学报的影响力在逐年上升,学科影响面也在不断扩大;(2)影响因子的波动表明院学报的论文质量还有待稳定,并需要进一步提升;(3)他引率的很大说明投稿作者对院学报论文阅读较少,以致论文中自引很少,这方面需要编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引导,指引作者阅读院学报中的优秀论文,增加一定的自引;(4)通过与核心期刊序列的同行业期刊比较表明,院学报的关键计量指标已处于本学科期刊阵列的上游,已经接近或超过某些同行业核心期刊。

院学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其学术影响力已达到一定的高度,但一些指标的波动反映出论文的质量还需进一步的提高。院学报也需要扩大国际影响力,吸引海外论文,并依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这个强有力的后盾,将院学报早日发展成在国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期刊。

[1]曾建勋.2006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2]曾建勋.2007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3]曾建勋.2008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4]曾建勋.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曾建勋.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6]曾建勋.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7]曾建勋.2006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8]曾建勋.2007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9]曾建勋.2008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10]曾建勋.2009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1]曾建勋.2010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12]曾建勋.2011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13]曾建勋.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学报计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