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带小”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教学为例
2012-08-28江西省兴国县东村中学刘衍锋
☉江西省兴国县东村中学 刘衍锋
“以大带小”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以“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教学为例
☉江西省兴国县东村中学 刘衍锋
何谓“以大带小”式教学法,即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几个探究性大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以小问题来进行辅助的教学法.“以大带小”式教学法是基于教案教学而进行的,对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具有积极作用.在“以大带小”式教学法中一般可按照导入迁移、设疑探究、合作总结、练习拓展几个步骤进行.
一、导入迁移
导入一般通过创设情景来引导学生从直观向抽象过度,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迁移则是根据数学知识连续性的特点,在对旧知识进行复习的基础上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系统联系的知识链.
在“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以幻灯片的形式来呈现生活中如瓷砖、五角大楼等各种不同形状的图片,然后由这些图片转换为抽象的图形.接着以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还记得我们是怎么求证的吗”来引入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复习.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展示证明过程.如图1,过A点作PQ∥BC,则∠B=∠1,∠,C=∠2.
因为∠1+∠BAC+∠2=180°,所以∠B+∠BAC+∠C=180°.
一般导入迁移时间不宜过长,以3~5分钟为宜,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如该课时中,展示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证过程后,以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求证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呢?”接着板书课题,引入新知识探究.
图1
二、设疑探究
在探究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而设计出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探究中,要让学生由此及彼的得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在对三角形内角和求证过程的推导基础上,教师可用四边形的内角和推导过程来进行引导,从而逐步过渡到对多边形内角和的求证.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用问题来逐步引导,具体操作如下:
如图2,连接AC,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等于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和,即180°×2=360°.
设大问1: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各三角形内角和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
……设大问2:n边形有(?-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设小问1:三角形内角和为180°×(3-2)=180°,四边形内角和为180°×(4-2)=360°,那么,五边形该如何表示?
设小问2:如果是多边形呢?内角和又该如何求解?
接着进入小组探究过程.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脑思考、动嘴说来完成.同时,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每一个小组,就学生在探究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如有的学生在探究中没有从规律上进行探究,而是提出了五边形的内角和求证方法,此时教师在鼓励的同时要给予方法指导,同时要让学生从规律上来进行探究,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图2
三、合作总结
在合作总结中,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探究过程,将各个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汇总,从而形成一致性认识.在总结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各个小组充分发言,在小组代表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结.当然,在总结过程中,教师还需以问题来作为引导.如在该课时的总结过程中,教师所设问题如下:
设大问1:在探究中你获得了什么发现?还遇到了什么困难?
此时的小问就交给了学生.
法
设大问2: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求证多边形的内角和?
根据学生探究中所涉及的不同方法而设以下小问.
设小问1: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有何关系?(比边数少2)
设小问2:在多边形内任取一点O,顺次连接各顶点你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等于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1周角)
四、练习拓展
练习拓展是为了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巩固,同时引导学生由知识向技能过度.在练习中提倡当堂学习,让学生学以致用.练习题的设计在保证对新知识进行巩固的同时要适当拓展.如已知边数如何求内角和;已知内角和如何求边数;n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求其n边形的边数.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
例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
如图3,求∠A+∠ABC+∠C+∠D+∠E+∠F=?
图3
分析: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及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出.
解:在四边形BEFG中,
因为∠EBG=∠C+∠D,∠BGF=∠A+∠ABC,
所以∠A+∠ABC+∠C+∠D+∠E+∠F=∠EBG+∠BGF+∠E+∠F=360°.
笔者在教学中对“以大带小”式教学法也还处于研究和实践阶段,在今后教学中还需不断总结和完善.在这里提出该教学方法,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启示.
1.白瑞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陈玲玲.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J].小作家选刊,2011,6.
3.陈建军.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误区新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