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2012-08-27赵英陈蕾李婧媛于婷婷
赵英,陈蕾,李婧媛,于婷婷
(黑龙江省医院,哈尔滨 150036)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顽固难治,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1]。带状疱疹是由于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疱疹病毒侵犯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区疼痛及皮肤疱疹为特征的一种疼痛性疾病,约有3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后遗神经痛,多发生在胸部,其次是颌面部,腰腿部也可累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不仅与神经损伤导致神经纤维传导阻滞有关,还可能与供养神经的动脉发生硬化所致局部缺血密切相关。故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同时,辅以静脉留置针进行埋针方法,患者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全部来自本院皮肤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的住院患者。患者均经不同治疗后皮疹已基本消失,但仍遗留神经痛,病程均在1个月以上。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成2组,共观察60例PHN患者,均符合本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并全部签定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男33例,女27例;年龄40~80岁;病程为1~24个月。发病部位:腰腹部25例、胸背部23例、头面部7例、颈肩部2例、四肢3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诊断标准:①既往有带状疱疹病史,临床治愈后出现疼痛持续1个月~2年;②有明显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的痛觉、触觉异常,局部可有色素沉着;③疼痛的性质为阵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或持续性烧灼痛、紧束样疼痛;④患区内有明显的神经受损后其他不适感,如:发痒、紧束感、蚁行感等。排除其他致痛性疾病;无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或全身衰竭者,无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结缔组织病、血友病及出血倾向者及不能配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行皮内留置针治疗,依据患者不同的患病位置,将静脉留置针于痛点沿神经走行方向呈35°刺入皮下后,水平进针,拔出针芯后将软套管留置皮下,拔出针芯后将软套管留置皮下,用针数量视皮损范围的大小而定,胶布固定针柄,根据病情留置1~3 d后拔出。在此治疗期间对患者予以0.9%生理盐水10 mL加入复方丹参冻干粉针1.2 g,1次/d静脉滴注,及维生素 B120 mg,维生素 B121 000 μg,2次/d,肌内注射,15 d为1个治疗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对照组除了不采用静脉留置针外,其余治疗相同。
1.4 观察疗效指标 止痛效果:使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该法采用1条10 cm长的直线或尺,两端标明有0和10的字样,0端代表无痛,10端代表最剧烈的疼痛,让患者在直线或尺上标出自己疼痛的相应位置,然后用尺子测量出疼痛强度的数值或称评分,其中0~2评定为“优”;3~4 分为“良”;5~6 分为“可”;>7 分为“差”。疗效判定标准[4]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现代疼痛学》疗效标准拟定。痊愈:局部皮肤疼痛消失,皮肤感觉正常,睡眠、食欲、日常生活状况正常;显效:局部皮肤轻微疼痛伴麻木,睡眠、食欲、日常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好转:局部皮肤疼痛减轻,睡眠、食欲、日常生活状况稍有改善;无效:皮肤疼痛未减轻,甚至加重,睡眠、食欲、日常生活状况差。治愈、显效与好转之和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止痛起效时间及效果比较 在止痛起效时间上治疗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VAS评分上2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治疗后的治疗组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止痛起效时间及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
表1 2组止痛起效时间及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1,Δ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30 30止痛起效(天)2.23±0.81*5.93±0.35治疗前VAS(分)7.69±0.52 7.91±0.49治疗后VAS(分)3.03±0.13*#5.69±0.45Δ
2.2 疗效评价 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治疗后2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疱疹消退后其受累区皮肤出现疼痛或持续性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则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原因是神经受损,此类患者大多为年老体衰、多病缠身,甚至卧床不起的病人。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更增加了治愈此病的难度。目前国内外都无确切根治PHN的方法,治疗主要在于缓解疼痛,包括局部疗法、全身疗法、神经阻滞治疗及针灸等方法,我院通过采用的埋针方法是根据针灸浮针疗法演变而来,在中医经络皮部论思想指导下应用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设计方法,通过埋针法治疗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表1观察2组止痛起效时间及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均获较好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3d左右疼痛消失,不影响其正常活动,VAS缩短,明显优于对照组。表2通过疗效评价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分析治疗组优效的原因,埋针法是以套管针具固定于皮内或皮下,皮部属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路径。该疗法直接作用于病之所在,振奋皮部之经气,促使经脉气血运行,使阴阳协调,达到治疗目的。埋针法能疏通病变部位的经络气血,祛瘀通络,直抵病所,起到通络止痛作用,且又适应于临床须较长时间留针的病症,其操作方便,非针灸专业医务人员亦可操作。自我院开展的埋针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此操作方便安全,价格便宜,又能达到“静以留针”的目的,提高疗效,效果显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韦玲,李蕾,高山,等.埋线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0例[J].山西中医,2011,27(8):34-39.
[2]边天羽,俞锡纯.中西医结合皮肤病[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08-211.
[3]刘悦,杨海涛,陆彦青.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8):551-553.
[4]李晓红.套管针阿是穴埋针配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 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5):11-12.
[5]姚军英,熊吉奎,马烈,等.留置针治疗带状疱疹及疱疹后遗神经痛 146 例[J].中国康复,200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