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 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
2012-08-27张文娟
文│本刊记者 张文娟
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这意味着在连续八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问题的背景之下,2012年中央指导农村工作的文件,将紧紧围绕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来展开。
农产品供给事关稳定发展大局
“农业稳,天下安”,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13亿人口的吃饭谐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粮食供应仍然处在“供求平衡、略有盈余”的状态下,其他农产品的供给也是,近年来,我国多数农产品的价格都陆续上涨,导致农产品总量平衡的压力不断增大,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资源约束日益加剧,要持续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压力。
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导致其他物价的上涨,因人口数量增加带来了绝对需求增长;二是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由粮食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三是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肉蛋奶等高耗粮副食需求提升;四是全球粮食金融化、能源化趋势明显,更多的粮食作物被转换为生物燃料。
此外,受制于人口众多、资源约束日益凸显,气候条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农业防灾减灾压力加大,与此同时,受通货膨胀影响,农资、农机、雇工、土地等费用全面上涨等因素的限穿衣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农业作为强基础、促发展、安天下的战略性产业,只有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有了雄厚的根基。
过去的几年中,国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一直保持着略有盈余的状态,以粮食生产为例,2011年,我国粮食获得了“八连增”,并连续五年站在了万亿斤的高点上,与此同时,2011年,我国的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此,只有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才能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才能防范和化解经济运行风险,而这正是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所以,必须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和最根本的所在。
农产品供应紧平衡格局
但是,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多种因素叠加使得农产品需求呈现刚性增长。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指出目前农产品有效供给存在的主要困难:一是制,未来我国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的困境还是非常明显的。因此,要在有限的耕地上产出更多的物产,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是发展出路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小型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尤其要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同时,确保主要农产品种足种好和有效供应,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还需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这对于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至关重要。要坚持立足实际,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因地制宜的原则,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形成适宜各地区域特色的农业结构,从而使农产品品种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还要加快农业科技和装备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中起着重要作用。要着力攻克育种、种养、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流通等环节的关键技术,努力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农业装备现代化是解决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工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低的矛盾,提高农业生产的单位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关键,当前,农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已进入到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相统一上来,要确保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保持环境的自净化能力、土壤的持续生产能力、作物的高质高产能力,这就要求有科学的耕作栽培制度和土地保护培养制度。这中间的关键因素是以生产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的提升,对于中国现阶段而言主要就是农业装备现代化。
发展现代农业,还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确保农产品安全。要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要求,全面强化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严格监测产地环境,规范投入品使用;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和名牌产品认证,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在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市场准入制度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逐步使农产品生产成为可控过程、可追溯过程。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5年,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大量农民转移进城,为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也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空间。因此,必须科学把握“三化”统筹推进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力度,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带动作用,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的辐射作用,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