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从作文开始:中学的记忆
2012-08-25贾平凹
◎贾平凹
写作从作文开始:中学的记忆
◎贾平凹
20年前,我小学毕业,到离家15里地的区中学去读书。第一次从小村子到有街有巷的大镇子去,我胆怯得很,凡是人多的时候就躲到角落一声不吭。因此,越是胆怯,越不敢抛头露面,越不抛头露面越走不到人面前去。至今,言短口拙全是那时养的秉性。我那时年纪小,个头极矮,常常是俄语老师教卷舌音的时候,那溅出的唾沫就打湿了我的脸。而上唱歌课了,又最不敢看老师的眼,害怕他会注意我,突然要我站起来唱。于是,就常常盼望上作文课。上作文课是不需当众站起来张口的,我心里就十分踏实。作文老师姓李,胖胖的,满腮帮的胡子,脸很白,那胡子也就特别黑。我只记得他那时很高,很大,常常要站在我的背后看我写。他一站在我的背后,我立即就感觉到了,浑身紧张,满头大汗,一个字也写不出。知道了我的毛病,他便悄悄走开。
没人看,我的思路很畅,哗哗哗就要写出半页一页的。但不知什么时候,他又走到我的身后,忽然间就见一个短短的,满是粉笔末的指头直戳到作文本的某一处,说:“这个字错了!”是写错了,我吐一下舌头,脸面羞红,忙用橡皮擦去重写。
同级有一位同学,长得很帅,作文每次都被评为优秀,在各班传阅。我真眼红他,暗下决心要撵上他,超过他。再到上作文课的时候,要求写一篇,我就按时交一篇,课余时间再写一篇,晚自习后拿着去敲老师的宿舍门。是一个指头敲的,敲一下,喊一声“报告”。门开了,老师的台灯亮着,他正在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写什么。后来我才知道他是记日记,日记上记了什么,终未读到。有一次偶尔瞥了一眼,上面有段风景描写,才发现老师的日记并不像我写的那些流水账,或者豪言壮语。当时他问:“有什么事吗?”我说:“我又写了篇作文,您能看看吗?”他说:“好呀,我一定给你评改。”他就让我坐下,我畏缩得像个猫儿似的,不敢看他,手脚也没处放。有一次,他看着我的样子微微笑,忽然手伸过来,一直朝我的脸上来了,将流下来的鼻涕替我擦了。从此,我就不害怕老师了,越发课余勤写作文。他批改得很认真,每个标点都不放过,总是说:“写得不错,好好写吧。”这一年秋天,学校组织去支援秋收,回来我写了一篇见闻,中午休息时交给他。晚上他竟拿着批改得密密麻麻的作文对我说:“这篇写得好,我给你改了改病句,你抄一遍,我给你推荐到《中学生》杂志上去发表!”我又惊又喜,说:“这行吗?”他说:“行的,就这么往下写,写多少我改多少。作文写好了,将来争敢当个作家!”我那时并不知道作家是什么,但知道《中学生》杂志,能在那上边发表作文该多好啊!抄好后,他便自己掏了邮费寄到杂志社去了。虽然那篇作文没有发表,但我从此有了自信心,更加热爱起了作文。以后每周多写几篇,篇篇被老师当了范文在课堂上念,或者张贴在教室后墙上的“学习园地”里。
第三年,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学校停了课,我喜爱的作文也不能再写了。不久,同学们就都回家去,初中未毕业而毕业了。我时时怀念我的作文老师,但从此再没见过他。5年后,我上了大学,又过了5年,我成了作家。回到县上去打听我的作文老师,有人说他早调走了,不知调到关中什么县去了。不想4年前,我一次去长安县出差,偶尔听到一个熟人说起县委宣传部一位姓李的曾说过我是他的学生。我忙问:“他叫什么?”回答正是我的老师。我终于见到了他,坐在他的面前,我依然很拘谨。心里想:当年总觉得他很高很大,那时他也不是才从学校毕业分配去的吗?不也是20多岁的年纪吗?我那时是太小了,所以才觉得他那么高,那么大。我把这想法说给他听,他哈哈大笑,拿手直拍我的肩膀。我问起当年他每晚在笔记本上写日记的事,他说:“我那时真还没你现在大,也想搞文学创作,那是在天天做创作素材笔记呢。但我没你命好,偏遇着文化大革命,什么也没搞成呀。”我说:“我现在之所以还能搞些创作,全是中学时对作文有了兴趣,全是你的培养呢!”他很高兴,说:“你知道吗?我一直保存着你的一个作文本,保存了10多年,文化大革命中没舍得丢。遗憾的是,前几年工作调动了几次,搬家时人手多,倒弄丢了,真惋惜呀。”听了他的话,我呆了半晌,多么好的老师,学生的一本作文,他竟保存了10多年!告别了老师,我默默地说:“老师,学生永远记着你,我要努力写作,决不辜负你的培养之恩。”
注:
贾平凹(w ā),原名贾平娃,陕西省丹凤县人。陕西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作家。他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也是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高兴》《爱的踪迹》《废都》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作品《我不是个好儿子》选入鲁教版语文必修三,《月迹》选入苏教版语文课本,《落叶》入选北师大版和鲁教版中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