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学报特色栏目调查分析——兼谈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互动
2012-08-24郑淑贞
郑淑贞
(浙江外国语学院科研处,浙江 杭州 310012)
浙江省高校学报特色栏目调查分析
——兼谈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互动
郑淑贞
(浙江外国语学院科研处,浙江 杭州 310012)
从实证角度对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关系进行探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视角。为此,研究选取了曾被评为全国特色栏目的浙江省7家学报的特色栏目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依托高校各级重点学科,设置学报特色栏目;要向重点学科人才倾斜,培养青年作者队伍;要积极向外拓宽稿源,带动校内学科发展,真正建立学报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
高校学报;特色栏目;浙江省;学科建设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1]这一定位将高校的学报与学科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成为编辑出版领域一个热点问题。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总的讲理论研究占了绝大多数,实证研究很少,特别是从一个省的视角对学报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关系进行探讨更是缺乏。从粗略的统计来看,不超过10篇,较有代表性的是《广东高校学报特色栏目与学科建设关系调查研究》[2]《省属院校学报重点栏目、特色栏目调查分析——兼谈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互动》[3]和《重庆市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相互作用的调查研究》[4]等,分别对广东、湖北和重庆等省市高校学报的栏目建设与学科建设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际上,从理论上来论证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关系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了,那么从实证调查角度对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关系进行检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视角。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笔者选取浙江省有代表性的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进行调查分析,试图通过数据调查一个省的样本来检验一下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关系现状到底如何,以此为基础,重新认识并强化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之间的互为促进的关系,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共同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在新形势下推动高校学报和学科建设更好地互动发展。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目前浙江省有刊号的高校学报约有72家。为了便于研究,我们选取了有栏目被评为全国特色栏目的7家省内学报栏目进行调查①。根据2010年《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浙江省高校获奖期刊名单》中的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浙江省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有7家,分别是《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原《浙江教育学院学报》)的“教育科学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的“儿童文学与文化”、《浙江树人大学学报》的“民办高等教育”、《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的“高等教育研究”、《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的“地方名人与文化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的“越文化研究”、《嘉兴学院学报》的“嘉兴名人与嘉兴文化”。经过这两年的运作,这些特色栏目的发展情况如何,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笔者对这些学报特色栏目2011年总共6期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统计,以期通过这些资料数据,对浙江省高校学报特色栏目设置的现状、合理性及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栏目设置与学科建设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特色栏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浙江省7家高校学报名称、特色栏目名称、出现的期数详见表1。从表1中可见,目前被调查的7家学报特色栏目,几乎在学报中都有固定的位置,且有6家都是排在第1档或第2档。这样的栏目编排不仅有利于读者查找,而且足以反映出学报对特色栏目的重视程度。《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的特色栏目排位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学报更名引起的。更名之前,教育科学研究栏目都是排在第1档,在2011年第2期开始更为现名之后,教育科学研究栏目被调整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研究等一些新栏目之后。在调查中还发现,《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浙江树人大学学报》《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等3家学报是每一期都有特色栏目,具有较好的延续性,特别是《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从2006年开始创立教育科学研究特色栏目以来,从未间断。《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嘉兴学院学报》除了另外两期是自然科学版之外,其余4期均出现特色栏目。有两家学报因为稿源等的原因,一年中也有一二期没有出现特色栏目。
表1 特色栏目档位、出现期数与依托的学科
(二)绝大部分特色栏目都有深厚的重点学科基础
依托高校的特色优势学科设置特色栏目能扩大学报的影响,这已成为共识。高校的重点学科几乎是所有该校学报特色栏目存在的基础与前提。从表1可见,《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浙江树人大学学报》《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的特色栏目依托的是高校的省级重点学科。《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目前浙江省高校学报中唯一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与校内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强有力支撑是分不开的。《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儿童文学与文化专栏依托的是校级重点学科儿童学,在儿童文学界颇有影响。《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嘉兴学院学报》作为地域特色明显的学报,依托的是地域文化方面的学科建设,以地方名人、地方特色文化两条主线来构建特色栏目。《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有4期聚焦的是“南太湖文化研究”,其中一期更是将主题定为“湖州藏书文化研究”,特色非常鲜明。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的学科建设调整对学报的栏目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在学校改制更名基础上进行更名改版后,在创名刊名栏工程的大背景下,根据学校新的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特色,对学报的特色栏目进行了调整,力求办出外语类院校学报的特色。正是因为《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在办特色栏目上有所调整,所以在下文的分析中,主要是对未更名的6家学报进行量化统计,这样使得数据更有说服力。
(三)特色栏目的发文量偏少且不均衡
从表2可见,在6家学报全年的载文数量中,特色栏目的载文数量不够多,且不均衡。特色栏目的载文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树人大学学报》《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嘉兴学院学报》《浙江师范大学学报》《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分别是32篇(26%)、21篇(14%)、20篇(13%)、16篇(15%)、14篇(18%)、10篇(8%)。最少的占全年载文不到10%。有些学报有时一期特色栏目下仅有一篇文章,栏目的文章太少,不足以支撑起这个栏目。
(四)特色栏目的校内作者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从表2可以看出,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作者素质相对还比较高,除了一家稍弱一点外,有5家学报超过半数的作者都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但是从校内作者发文的总体情况看,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通过学报特色栏目的校内用稿情况(见表3)可以看出,使用内稿最多的达到71%,超过了2/3;使用内稿最少的只占19%,不到1/5;大部分学报是在1/3左右徘徊。在内稿中,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数量偏少,除了《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和《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之外,其余4家都没有超过1/3。当然,调查中也发现,内稿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的比重还是比较高的,如《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就有86%的文章都是青年教师发表的,其余的4家学报在这个项目的比例上也都超过半数。由此可见,高校学报培养本校特色栏目作者队伍的情况不均衡,发展空间还很大。
表2 特色栏目发文总数、特色栏目发文数以及高级职称数等情况
表3 特色栏目校内稿件发文情况
三、思考与建议
(一)依托高校各级重点学科,设置学报特色栏目
正如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所指出的,“学科大全”“千刊一面”,是高校学报长期以来难以挣脱的窘境。直面这种窘境,着力办好有特色的专栏,应当是高校学报切实可行的一种选择。正如一所名牌高校总是同它的优势学科密不可分一样,一个“名刊”也总是同它的“名栏”息息相关的[5]。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作为学报重点发展的栏目,要以本校重点发展的优势特色学科为依托来进行设置。同时还应考虑结合学报的内在属性和功能,注重挖掘本地区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鲜明地域特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重点发展的学科和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高校学报的质量。学报特色栏目依托学校各级重点学科,发表这些学科的主要学术成果,既能提高学校整体的学术水平,同时学报的学术水平也相应提升[6]。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关系之间的互动是显而易见的,调查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当然,高校的重点学科是发展变化的。学报的特色栏目应该随着学校重点学科的发展而有所调整。随着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的调整,许多高校经历转型升级,形成了新的办学特色,促进了许多新兴优势特色学科的产生。因此,高校学报要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在特色栏目的设置上尽量向学校新兴的优势特色学科倾斜。如《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更名改版后,依托于学校的新兴重点学科,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加大专题组稿力度,调整了特色栏目的设置。主要有:(1)在广泛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新设系列特色专栏。学报依托现有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语言与文化国际传播、国际贸易与旅游等省级重点学科,已陆续推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流与翻译学、拉丁美洲研究、外国文学、国际汉学等常设栏目,以特色专栏带动学报的建设和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2)坚持传统的学科优势与外语类学科发展特色的交叉融合,对原有特色栏目进行改革创新。2011年,教育科学研究专栏有一个突出特点是加强国际比较交流视野,6期中有3期聚焦的是“外国教育研究”,分别对美国、欧洲、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教育定位和高等教育等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讨研究,借以对我国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发展有所启益。
(二)向重点学科人才倾斜,培养青年作者队伍
学科建设的成果往往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高校学报刊登高水平、有影响力的论文,是一个宣传、交流、转化科研成果的过程,是一个宣传学科建设与该学科科研人员风采的过程[7]。因为高校学报是为本校的学科建设服务的,所以,要提高学报特色栏目的质量,就必须依托和提高校内学科稿件的数量和质量。学报要善于了解和分析学校现有的特色学科、重点学科人才的科研方向,积极主动向他们约稿,及时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展示,使其能够第一时间在学报上得到迅速传播和认可。如《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在策划好特色栏目和具体选题之后,每年都向各个重点学科发布特色栏目征稿启事,推出重点学科专栏。同时,充分利用编辑的专业优势去向重点学科的教师约稿,并采取一盯到底的策略,有时甚至达到“不给稿件誓不罢休”的境界,集中力量抓住校内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优质稿件[8]252,有力地提升学校学科建设的水平。
学科建设通过建立合理的学术梯队,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学报作者队伍,为学报提供丰富的稿源,保证特色栏目的基本发文量,以促进学报的发展。反过来,学报对学科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发现、培养和扶持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很多知名教授都是从在本校学报发表第一篇论文之后开启学术之旅的。在调查中发现,浙江省高校特色栏目的校内作者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说明学科青年人才为学报的特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这些青年作者队伍中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比例偏低,队伍建设的整体实力还有待加强。要通过学报这块园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学报编辑对青年作者的文章,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鼓励。对于来稿中的诸多不成熟之处,要与之讨论和交流,给予耐心指点和启发。这一方面能使作者进一步了解、理解、尊重并配合学报编辑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使其论文内容更加完善和规范,提高其学术质量,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展示学报在学科人才方面特有的培育功能。
(三)积极向外拓宽稿源,带动校内学科发展
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文章质量是刊发的唯一标准。在保证内稿质量的同时,也要适当扩大外稿的刊发比例,要有开放办刊的理念。高校学报有时要突破本校的局限,要有针对性地主动向校外专家、学者和科研机构的专家约稿,引进外界学科建设的最新研究成果,以高质量的学术水平带动本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9]。学报可以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聘请校外的知名学者做专栏的特约主持人,通过他们的学术影响组织到一批优秀稿源[8]252;也可以通过座谈会和参与各种学术研讨会等,联合社会力量组稿。集聚刊发一批优质的校外稿源作为学报特色栏目发展的补充,对校内的学科建设也会产生有力的冲击和推动作用。
当然,在调查中也发现,特色栏目扩大外稿比例,虽然有主动约请名家稿件扩大刊物影响的考虑,但有些也是囿于学报发表周期的问题,为保证特色栏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弥补内稿不足的无奈之举。根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入选名栏的学报有一个基本的准入条件,即开栏必须四年以上,这就对栏目设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作出了明确规定。相对而言,开设一个新栏目好操作,而要坚持把这一栏目长期办下去,办出影响,就不那么容易了[10]。因此,归根结底,高校还是要尽量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来提升学报的档次,通过提升学报的发文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从而使得学校重点学科教师向学报特色栏目投稿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积极主动的行为,吸引更多优质稿件源源不断地投到学报,这样学报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才算真正建立。
本研究得到了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立项资助,特此感谢!
注释:
①根据调查,浙江省目前绝大部分的自然科学类高校学报都没有分栏目,只是按照学科分类进行排序,因此,本研究选用的学报特色栏目都是人文社科类。
[1]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EB/OL].(1998-04-01).http://baike.baidu.com/view/3406337.htm.
[2]范琳,曾志红.广东高校学报特色栏目与学科建设关系调查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4):96-100.
[3]倪向阳,马永军.省属院校学报重点栏目、特色栏目调查分析——兼谈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互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3):59-62.
[4]张玲.重庆市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相互作用的调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137-145.
[5]孙正聿.学界再议高校学报改革:寻找与建构新的起飞点[EB/OL].(2011-03-28).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103/t20110328_422128.html.
[6]张秀萍,胡晓丽.高校学报的特色化发展与学科建设基本向度[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6.
[7]刘明寿.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J].编辑学报,2012(3):212.
[8]郑淑贞.对高校学报办好特色栏目的几点思考[J].学报编辑论丛,2011(18).
[9]刘岩,刘新军.论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及推动学科发展的实现途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299.
[10]姚申.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改革与特色栏目建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86.
Analysis on the Featured Columns in Academic Journals of Zhejiang Universities:On the Interaction of Journals and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ZHENG Shuzhen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2,China)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ournals and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s in universities empirically is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worthy of close attention.Thus,this analysis samples seven featured columns from journals of Zhejiang universities,which were once honored as the Nation-Wide Featured Columns.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paper proposes several measures to establish optimum interactions between journals and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s:depending on the key disciplines of all levels in the universities to set up featured columns accordingly;inclining to the talents of key disciplines to develop teams of young authors,and opening up the paper sources off campu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disciplines.
academic journals of universities;featured columns;Zhejiang;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s
G2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074(2012)06-0080-06
2012-08-30
郑淑贞(1977-),女,浙江缙云人,浙江外国语学院科研处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