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R6 118 TH客车制动系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2012-08-22郑琦巍吴国坚占国强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后轴驻车校核

郑琦巍,吴国坚,占国强

(江西博能上饶客车有限公司,江西 上饶 334100)

SR6118TH型客车主要针对公路旅游市场研发。底盘选用两轴设计,前轴采用盘式制动,后轴采用鼓式制动,配电控国Ⅳ发动机,机械式六档变速器,6气囊空气悬架,前、后均装有横向稳定杆,气压双回路制动系统,ABS防抱死制动装置,电涡流缓速器。在SR6118TH制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一些初选的相关参数并不能使制动性能满足法规要求,需对原始参数进行修改,如空载前轴质量,初选时为3 660 kg,绘制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发现制动强度Z在0.15~0.3之间时,空载的前轴利用附着系数K>Z+0.08,不满足法规在K=Z±0.08之间的要求[1-2]。通过对底盘相关部件安装位置的调整(本车将油箱位置由后轴后移至前轴后,电瓶位置也作相应调整),使空载前轴质量变更为3 750 kg后,整车的制动性能满足法规要求。

1 制动系统的设计

为了可靠制动,各国先后采用“冗余技术”,通过法规强制推行双回路制动系,以确保制动系的可靠性,保证行驶安全。双回路制动系统的制动总泵有两个独立的工作腔,分别与各自回路的管路连接,若其中一个回路失效,仍能利用另一完好的回路起制动作用。该车型采用Ⅱ式(前后式)双回路布置[3-4],制动系统各阀类零件之间的管路按图1在底架上安装。

2 制动性能计算

2.1 制动力分配的计算

1)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将该车相应参数分别代入参考文献[5-6]中的相应公式得该车的实际制动力分配系数β=0.51;空载同步附着系数φ0=0.709;满载同步附着系数φ0=0.649;将β曲线及同步附着系数绘制在Ⅰ曲线中,如图2所示。

目前我国的道路附着系数在0.7~0.8左右,对装有ABS的同步附着系数一般应在0.5~1.0为宜。因此,空载时φ0=0.709,满载时φ0=0.649的同步附着系数是合理的,同时较大的同步附着系数还可以降低ABS的工作频次。

2)利用附着系数(K)与制动强度(Z)的关系。利用附着系数越接近制动强度,地面附着条件发挥得越充分,汽车制动力分配的合理程度就越高[7]。通常以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3)来分析汽车制动力的合理性,最理想的情况是利用附着系数总是等于制动强度这一关系,即图3中的K=Z直线。前、后轴的利用附着系数按下式求得:

式中:K1、K2为前后轴的利用附着系数;G1、G2为汽车前、后轴的重力。

利用式(1)及式(2),按 Z=0.1,0.2…0.8 作图,可绘制出空载及满载状态下前、后轴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见图3。

根据GB 12676中附录A《制动力在车轴(桥)之间的分配及牵引车与挂车之间制动协调性要求》[8]关于制动强度的规定,因本客车为M3类汽车[9],其对这类汽车制动力分配的要求如下:

①对于附着系数在0.2~0.8之间的各类车辆,必须满足 K≤(Z+0.07)/0.85。

②对于制动强度(Z)在0.15~0.3之间,利用附着系数K必须位于K=Z±0.08确定的与理想利用附着系数直线(K=Z)平行的两直线间(见图3)。

③对于制动强度Z≥0.3,后轴利用附着系数曲线必须满足公式K≤(Z-0.018 8)/0.74。

将标准[8]中的上述法规要求绘制在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中,以便分析,见图3。

由图3可知,在ABS不起作用时,无论是空载,还是满载状态下都能满足标准[8]的要求。

2.2 制动效能的校核

按国标中的M3类车辆选取相应参数。本文的制动效能计算,附着系数都取φ=0.7。

1)行车制动的校核:

①最大制动减速度jmax的计算。前、后轴的制动器最大制动力Fu1max、Fu2max按前、后轴制动器最大制动扭矩计算:

前、后轴地面附着系数决定的制动力 Fφ1max、Fφ2max按满载状态下,求得:

即:Fu1max>Fφ1max;Fu2max>Fφ2max。

当制动器制动力比地面附着力大时,对装有ABS的车辆、车轮未抱死、轮胎滚动压印的情况下,最大制动减速度

由于装有ABS的车辆最大制动减速度在空、满载时相同,故在表1中的空、满载都按空载状态校核。

②行车制动中距离的计算。制动距离计算[10]:

式中:S为制动距离,m;t1为制动机构滞后时间,s;t2为制动器制动力增长过程所需的时间,s;V0为制动初速度,km/h。

对气压制动系统,GB7258-2004中7.14.1.3规定[11],汽车制动的协调时间不大于0.6 s,所以(t1+t)2/2近似取0.6 s(同理本文后面的应急制动及剩余制动也按此取值)。

③行车制动减速度及其制动距离的校核。根据标准[11]要求,附着系数不小于0.7时,在30 km/h初速度下,空载时的制动距离上限为9 m,减速度≥5.4 m/s2;满载时制动距离上限为10 m,减速度≥5.0 m/s2。标准[8]规定在60 km/h初速度下的制动距离上限为/130=36.69 m。见表1。

表1 行车制动减速度及制动距离校核

由表1可知,行车制动减速度及制动距离满足国标的要求。

2)驻车制动的校核:

①地面附着系数决定的极限上、下坡路倾角α1、α2

根据式(4)、(5)分别求出在 φ=0.7时的空、满载状态下客车可能的极限上、下驻坡度,结果见表2。

②按驻车制动系决定的汽车驻坡度:

式中:M为储能制动力矩;g=9.8 N/kg。

根据式(6)求出按制动器制动力矩决定的极限驻坡度,结果见表2。

表2 驻车制动性能校核

③驻坡度的校核。国标要求:由于标准[11]中的要求高于标准[8],故按标准[11]中的规定校核:驻车极限坡度大于20%,附着系数φ=0.7,且正、反两个方向都能停驻。

由表2比较可知,在φ=0.7的路面,空载驻坡度由地面附着系数按下驻坡状态决定;满载驻坡度由驻车制动系统决定。即本车空、满载时的驻坡度分别为39.9%、28.9%,满足国标大于20%的要求[12-13]。

3)应急制动的校核。当行车制动回路全部失效时,可以操纵手控阀通过弹簧制动来实现应急制动,制动力全部由驻车制动器提供。

①应急制动减速度的计算。由驻车制动系决定的制动减速度:

根据式(7)分别求出空、满载的制动减速度J1空=3.94 m/s2、J1满=2.72 m/s2。

由地面附着系数决定的制动减速度:

根据式(8)分别求出空、满载的制动减速度J2空=3.91 m/s2、J2满=3.84 m/s2。

通过比较,减速度取相对较小的值,即应急制动的空、满载制动减速度分别为J空=3.91 m/s2、J满=2.72 m/s2。

②应急制动距离S的计算。

③应急制动减速度及制动距离的校核。国标要求:根据标准[11]规定附着系数不小于0.7时,空、满载时在规定的30 km/h初速度下的制动距离上限为18 m,制动减速度≥2.5 m/s2;标准[8]中规定在60 km/h初速度下的制动距离上限为/130=64.4 m。结果见表3。

表3 应急制动减速度及制动距离校核

由表3可知,应急制动减速度及制动距离满足国标的要求。

4)剩余制动的校核。客车在行驶中,其中一个管路突然没气的可能性时刻存在,如总泵破裂、气管爆裂、接头松脱等都可造成一个管路泄漏导致没气[14]。由于本车制动回路属Ⅱ型布置,故分别对前制动失效及后制动失效进行分析,由本文行车制动校核中的第①项分析可知,在φ=0.7的地面上,前、后轴的制动器制动力都分别大于地面附着力,即减速度按地面附着力校核。

①后制动失效时,前轮刚要抱死的减速度:

根据式(10)分别求出空、满载的制动减速度J1空=2.75 m/s2、J1满=2.82 m/s2。

②前制动失效时,后轮刚要抱死的减速度:

根据式(11)分别求出空、满载的制动减速度J2空=3.91 m/s2、J2满=3.84 m/s2。

③剩余制动减速度及制动距离的校核:国标要求:根据标准[8]中行车制动的传能装置失效后的剩余制动性能的要求判断是否合格,即行车制动的性能装置若某一零件部件失效,在φ=0.7的地面上,制动减速度≥1.5 m/s2,初速度为60 km/h时,制动距离上限为3 900=101.3 m。结果见表4。

表4 剩余制动减速度及制动距离的校核

由表4可知,剩余制动减速度及制动距离满足国标的要求。

3 结束语

在设计大客车制动系统时,设计参数的选择可借鉴类似的参考车型数据,选择参数后要进行校核计算。如满足法规要求,就可以采用;如不能满足,则作相应调整。

[1]胡宗梅,李骏.客车制动力分配比优化设计与计算[J].公路与汽运,2008,(4)

[2]叶磊,尹作发.基于Matlab/Simulink的车辆制动过程分析[J].公路与汽运,2006,(6)

[3]刁立福,戴汝泉,张全良.汽车双回路制动系统布置形式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6,(4):14-16.

[4]朱伟,李然杰,宗磊强.汽车ABS的ADAMS/Car与SIMULINK联合仿真[J].四川兵工学报,2010,2010,(6):81-84.

[5]余志生.汽车理论(第5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刘惟信.汽车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7.

[7]樊海龙.半挂汽车列车制动性能仿真计算[J].公路与汽运,2007,(5)

[8]GB 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9]GB/T 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10]王润琪,蒋科军.ABS汽车制动距离分析与计算[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70-73.

[11]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2]刘建平.客车全承载车身技术 [J].汽车制造与装备,2005,(4):60-61.

[13]张立军,朱博,贾云雷.依ECE法规进行汽车制动力分配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2):277-279.

[14]蒋卫宁.双管路气压制动系统失灵浅析[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2,24(4):35-36.

猜你喜欢

后轴驻车校核
整车总布置DMU智能校核方法
驻车操纵手柄噪音的分析和改进
泥水式盾构掘进运输电机车组后轴密封结构优化
向前!向前!
FPSO火炬塔海运绑扎方案及强度校核
奔驰9速自动变速器驻车止动爪的功能原理简介
2010款别克君越车电子驻车制动功能失效
开关柜伞齿机械联锁装配
混凝土搅拌车液压驱动系统及取力器匹配校核
小型驻车制动检验坡台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