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2012-08-20石国霰汤建平杨晓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中膜颈动脉硬化

石国霰,汤建平,杨晓艳

(贵州航天医院 神经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2)

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石国霰,汤建平,杨晓艳

(贵州航天医院 神经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2]。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致死、致残率高[3];早期诊断此类疾病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4]。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其无创、快速、可重复检查等优点[5]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针对我院2009年7月-2011年1月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6例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观察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评价颈动脉超声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6例,设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体检正常健康者94例,设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均经头部CT或MRI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会议制订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标准[6]。实验组106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41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为(62.5±9.7)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6例,脑梗死7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5例;对照组94例中,男性58例,女性36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为(61.8±10.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及合并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

全部入选人员取仰卧位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头后仰偏向对侧,尽量暴露颈部;声束需要与血流方向呈一定角度。超声发射器置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纵向扫描依次探查颈总动脉起始部,主干,窦部,颈内动脉等,直至探查不清为止。之后再行横向扫描,重点探查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与否及颈动脉狭窄程度。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需观察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斑块有无、位置、大小和形态、回声特点,颈动脉血管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如阻力指数、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期最低流速等。

1.4 诊断及判定标准

1.4.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标准 正常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小于1mm,外膜呈高回声明带,内膜光滑,中层为密度一致暗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标准[7]:颈总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大于等于1mm可判定为粥样硬化斑块早期病变,大于等于1.5mm即可认定位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探查可见内膜粗糙,管壁可见局部向腔内突出增厚;斑块可分为软斑、硬斑、混合斑及扁平斑。软斑:内部呈弱回声或等回声,斑块表面光滑,不规则增厚;硬斑:内部呈强回声,后部明显声影,回声附于管壁,管壁不规则增厚,表面较为光辉,斑块纤维化后钙化;混合斑:混合有软斑及硬斑,两种超声特征掺杂;扁平斑:内部呈均匀低回声,可见内膜不光滑,管壁局部弥漫性隆起。

1.4.2 颈动脉狭窄程度判定标准[8]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极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等六级;内径减少百分率20%-49%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89%为重度狭窄,90%-99%为极重度狭窄。其中颈动脉狭窄程度计算公式为斑块狭窄处原血管内径-与狭窄处残留管腔内径之差除以 狭窄处原血管内径所得百分率。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平均为(0.59±0.21)mm,实验组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平均为(0.97±0.26)mm,实验组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检出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斑块分型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斑块分型情况(例,%)

2.4 斑块分布部位及颈动脉狭窄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斑块分布情况分析见表3。实验组106例患者中发生颈动脉狭窄38例,轻度狭窄18例,占总数47.4%,中度狭窄11例,占总数28.9%,重度狭窄6例,占总数15.8%;极重度狭窄2例,占总数5.3%;完全闭塞1例,占总数2.6%;其中发生于颈总动脉30例,颈内动脉8例。

表3 两组患者斑块分布部分情况分析(n,%)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动脉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诸多文献已经报道两者间线性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否,严重程度,形态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作密切相关[9]。本次研究中,实验组212例颈动脉血管中检出斑块血管数为175例,占总血管数82.5%;其中多发斑块血管数为128例,占总例数60.3%;对照组186例颈动脉血管中检出斑块血管数为23例,占总血管数12.4%;其中多发斑块血管数为4例,占总例数2.2%;实验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及多发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之前报道相吻合。国外学者研究表明,颈动脉血管壁中膜厚度增加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标志,与脑卒中风险线性相关[10];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平均为(0.59±0.21)mm,实验组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平均为(0.97±0.26)mm,实验组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快速,可重复检查等优点,能够有效判断颈动脉斑块位置、性质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对于早期预防及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评估疾病发展及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1]张 晶,王 琳,刘志强.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09,7(7):17.

[2]马 湛.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8:68.

[3]史新兰,梁 红.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7,47(16):80.

[4]蔡 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意义[J].脑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13(1):64.

[5]华 扬,主编.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67.

[6]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7]赵新民,江凤荣,刘永杰.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5):337.

[8]孙经武,刘成霞,李跃荣,等.高血压患者血浆LD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8):34.

[9]Meairs S,Hennerici M I.Four 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 ic characterization of plaque surface motion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J].Stroke,1999,30:1807.

[10]Hollander M,Bots ML,Del Sol A I,et al.Carotid plaques increase the risk of stroke and subtyp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symptomatic elderly:the Rotterdam study [J].Circulation,2002,105(24):2872.

1007-4287(2012)07-1322-02

2011-10-15)

猜你喜欢

中膜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电图异常和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DSA引导下注射聚多卡醇和鱼肝油酸钠硬化剂对比格犬隐静脉的影响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血管中膜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及其相关检测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