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性与人性
2012-08-20汪新波
| 文 · 汪新波
漫画作文。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上图的漫画是2010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本人认为这是近年来最有思想性的作文题目。不仅吸引了考生,而且吸引了社会中的许多成年人,包括青年、中年和老年。在网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借考生名义完成的习作。之所以有这么多好事之徒,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关。如何看待猫、鱼、老鼠的关系,其实是个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当然,对于考生来说,大多数也能心领神会扯到“励志”上来。许多考生表示,虽然现在富裕了,但依然不能只享受,不劳动,不能做又懒又馋的猫,而要做勤劳的猫,尽职尽责的猫。说小了,要让自己好好学习,长点本事,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说大了,要报效祖国,为全人类做贡献。这样的感慨,对于富二代、官二代来说,或许有几分真情实感,但对于那些边远农村的苦孩子来说,漫画中的场景太奢侈了,看到这样的画面不知该说些什么,大概会说,世界上本来就有两种猫,一种猫天生有鱼吃,一种猫就是捉老鼠的命,根本不配到这样的餐桌上来。
至于那些社会上借题发挥的人嘛,立场五花八门,但大概都会涉及到“腐败”。瞧这几只腐败透顶的猫,只有一只还没有丧失本性,却引来了同类的嘲讽:“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一看便知,谁是好猫,谁是坏猫。问题是,猫的价值观的颠倒,捉老鼠被人笑话,成了稀罕事。不由得激起人们对腐败的痛恨,对世风日下的叹息。我呢?更多的是疑问:我们真的到了有鱼吃不需要捉老鼠的年代了吗?结论是,这几只猫比较特殊,可能是官猫。它们太腐败,只有一只还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本职工作。
忽然想起了小平同志“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教导。“猫论”为小平赢得了世界级的声誉,被解读为:“不管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只要能发展生产力就行”。这种实用主义的言论比较符合西方价值观,算得上是一种普世价值。
有小平同志著名的“猫论”,我们这个国家也可以称得上“猫国”了。那个年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连温饱都没有解决,“猫”的价值观自然分明,捉老鼠是猫的唯一本分。然而,值得反思的是,一部分猫先富起来之后,猫的价值观反而成了问题。如果说,捉老鼠是猫的天性,“嗜腥”是否也是猫的天性呢?
记得儿时家中有只猫,平时十分乖巧,常伴我睡觉。忽有一日,那猫性情大变,目露凶光并伴有低吼,仔细一看正在拖走了我家好容易才买来的一条鱼。那个年代鱼很稀缺,我家一年也舍不得吃几条鱼,怎舍得给猫?无奈那猫任凭怎样击打都不肯撒口,将鱼拖到桌子底下吃个精光。从此之后,我不再视猫为宠物,关系疏远了很多,那猫好像也很知趣,不再总呆在我身边做乖巧状,经常只在吃饭时回家,毕竟是我家养的猫,每次吃饭都给它留点,但不知为什么,自从吃了鱼之后,那猫吃什么都不香了,好像总在踅摸。为此,我们也更加警惕了。后来,那猫好久没有回家了,我心中难过,觉得对它过分了点,出去寻找,终于在村头发现了它的尸体,据说是偷吃别人家鱼的时候被打死了。记得那天我留了许多泪,想到这猫虽贪,但罪不致死,毕竟是我朝夕相伴的伙伴,念起它许多好来,一边埋怨那家人出手太狠,一边悔恨没有好好保护那猫。心中暗想这猫或许也是很重情义的,自知我不再喜欢它,索性自暴自弃,做了流浪猫。
长大之后,自知人和猫都有两面。一方面,都要靠本事吃饭,猫要捉鼠,人要干活,自己养活自己;另一面,人和猫都有挡不住的诱惑,猫嗜腥,人贪财色,为了意外之财,兄弟反目,朋友相欺。常见人们说起贪官恨不得千刀万剐,但心中却在期待自己也有机会腐败一把,然后远走他乡,过一种田园生活。我想人大概和猫一样:一方面,为了生计不得不捉鼠;另一方面,一旦有鱼,绝不放过。
不知不觉,人到中年。眼见周围许多“猫”先富起来,住进豪宅、养起“小蜜”,心中疑惑反而越来越多:为什么有些猫捉老鼠也吃不饱,而另一些猫,不捉老鼠也有鱼吃?想着想着又回到了那个谁也说不清的本体论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没有想清楚人的问题,但自以为对猫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想,猫国里有两种猫:一种猫是自然猫,服从自然演化规律,埋头捉老鼠,养家糊口。它们是猫国可以存在下去的中流砥柱。另一种猫演化出人类的智慧,变成了“智能猫”,它们同人类世界打交道,与人类社会进行交换,办法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用捉到的老鼠交换鱼,一种是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部份,通过对人类的“讨好”服务,获得梦想的鱼。
想明白了猫的道理,觉得做人上升了一个层次,只是自己物种已经成型,改变不了捉老鼠的宿命,但我一定要将这个道理告诉儿子,猫有两种猫,人有两种人,向哪个方向进化,全靠自己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