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2-08-19郭远荣邓治洲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22期
关键词:电凝吻合术粘膜

郭远荣 邓治洲

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也称迷走胰腺(aberrant pancreas)或胰腺残留(pancreas rest),是指凡在胰腺本身以外生长的、与正常胰腺组织既无解剖上的联系,又无血管联系的孤立的胰腺组织[1]。异位胰腺临床上不常见,诊断一般通过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如消化道造影、消化内镜,治疗上一般行手术治疗。目前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另一种途径。我院1993年至2008年共收治异位胰腺患者37例,现将其诊断和治疗的特点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材料收集37例患者均系1993年3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行消化道造影、消化内镜检查、超声内镜等检查初诊为异位胰腺,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

2.方法 通过对3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 果

1.一般资料:37例患者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5-86岁,平均为38.7岁。

2.临床表现:37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各种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消化不良等不适29例,3例以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就诊,3例合并有肠梗阻,2例合并胰腺炎。

3.影像学资料

(1)消化道造影检查:10例行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其中9例发现胃粘膜下肿物,疑诊胃异位胰腺1例。发现中央导管征表现者有1例。

(2)胃十二指肠镜检查:胃十二指肠镜检查11例,发现胃十二指肠粘膜下肿物9例,胃溃疡2例;其中异位胰腺位于胃窦7例,胃体1例,十二指肠球部3例。11例患者中出现典型的粘膜隆起伴中央脐样开口2例,单纯粘膜隆起7例,粘膜隆起伴表面溃疡2例。肿物直径0.3~2.4 cm。

(3)超声内镜检查:EUS检查有19例,其中发现15例肿物位于粘膜下层,2例深达肌层,2例超过肌层。超声内镜下粘膜下层或肌层一般呈低回或等回声团,回声均匀,而异位胰腺则呈现为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团,可以发生在胃肠壁的任何一层或多层,但大多数发生于粘膜下层。

4.治疗:全部患者行手术治疗或超声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9例位于胃窦部异位胰腺患者行胃壁局部切除、修补术,6例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异位胰腺行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切除、毕II式胃空肠吻合术,5例空肠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7例行超声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均获得良好的恢复。

5.病理结果:病理检查均为胰腺外分泌细胞,术中见异位胰腺标本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直径0.3~2.3cm。

6.并发症:行局部切除、修补术,小肠部分切除术及高频电切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瘘、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行毕II式胃空肠吻合术有1例出现术后腹泻,经对症治疗好转。

讨 论

异位胰腺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其发病的学说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2]:①迷路学说;②胚胎返祖学说;③细胞种植学说;④萎缩不全学说;⑤胚胎转化学说。就异位胰腺发生部分来说,腹腔任何部位或胸腔内均可出现,临床上以消化道最常见:十二指肠占27.7%,胃占25.5%,空肠占15%,回肠仅占7.5%[3]。

一般认为伴有脐样开口的粘膜隆起是异位胰腺的典型表现,但近来发现脐样凹陷、脐样开口并不是其特异表现[4]。37例患者中行消化道造影检查有圆形充盈缺损,其中央存留钡剂呈脐状凹陷,即中央导管征表现者有1例,占10%;胃镜下脐样开口表现者为2例,而病变表现为单纯性粘膜隆起的占7例,占18%。内窥镜检查发现胃壁内肿物而粘膜面正常,与胃壁的良性肿物相鉴别困难,内窥镜下活体组织检查的阳性率为12.5%,这可能与异位胰腺多在粘膜下,活检不易取到有关[5]。

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超声内镜技术为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开辟了另一重要途径[6]。随着超声内镜的广泛运用,许多在普通检查下难以明确的隆起性病变,在超声内镜的帮助下做出了明确诊断,同时也为其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提供了更精确的依据。

通过超声内镜检查,消化道管壁5层结构[7]能清晰地显示出来。见表1。

表1 消化道各层结构(由内到外)

在EUS下通过分辨病变起源层次进行初步的定性判断[8,9]。本组37例中有19例为EUS检查,其上消化道异位胰腺声像学特征为:病变多起自粘膜下层,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的中等回声,边界清楚无包膜,与上消化道其他粘膜下隆起性病变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等,EUS声像学特征差异明显,据此可进行鉴别诊断。

发生于上消化道的异位胰腺常可引起一些临床症状,如上腹不适、反酸、上腹烧灼感等。此外异位胰腺可发生囊性变、恶变及引起周围组织、器官病变,故发现后应给予积极治疗。

治疗上目前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超声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手术治疗包括局部切除、修补术,胃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位于胃及小肠的异位胰腺可行胃壁或肠管切除术,本组37例行胃、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毕II式胃空肠吻合术6例,胃壁部分切除9例,小肠部分切除5例。对病理怀疑异位胰腺癌变时,可相应扩大切除范围。在其他手术中发现异位胰腺,如病情允许,又不影响其他手术,应切除异位胰腺。37例患者中有19例通过EUS检查,17例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余2例手术切除)。目前随着超声内镜的推广和应用,位于上消化道的浅层较小异位胰腺可直接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切除,减少了手术创伤、缩小恢复时间。

位于消化道管壁第1-3层异位胰腺一般可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切除[10]。若病变范围较大(如超过2.5 cm),且周围界限不清时,内镜切除应慎重,避免切除不彻底或发生穿孔等并发症。本组经EUS诊断的15例异位胰腺均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切除术,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故认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起自上消化道管壁第1-3层的异位胰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1 田雨霖.胰腺外科手术学[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357-360.

2 Hebrok M,Kim SK,St Jacques B,et al.Regulation of pancreas development by hedgehog signaling[J].Development,2000,127(22):4905-4907.

3 李新,李益人.异位胰腺的临床认识现状[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7,24(2):91-93.

4 Peng GY,Fang DC,Li XH.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ubmucosal tumors ofgastrointestinal tract[J].World Chin JDigest,2004,12(1):133-136.

5 张庆余,张立军,李洁,等.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附21例报告)[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0,6(6):421.

6 彭贵勇,周永宁,杨建民,等.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3(9):1107-1108.

7 YangAM,Lu XH,Lu CM,et al.Use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to diagnose submucosal tumors ofuppergastrointestinal tract[J].ChinJDigEndosc,2000,17(3):163-165.

8 KohutM,Nowak A,Nowakowska-Dulawa E,et al.Endosonography with lineararray instead of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 as the diagnostic tool in patientswithmoderate suspicion of common bile ductstones[J].World JGastroentero,l 2003,9(3):612.

9 LiCJ,CuiY,Xie XY,et al.The role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eminence lesions of the upper digestive tract[J].China Journal ofEndoscopy,2003,9(3):21-23.

10 Waxman I,SaitohY,Raju GS,et al.High-frequency probe EUSas-sisted endoscopicmucosal resection:a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submu-cosal tumors of theGI tract[J].GastrointestEndosc,2002,55(1):44-49.

猜你喜欢

电凝吻合术粘膜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对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观察
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在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狭窄中的初步应用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
双极电凝联合五黄油纱条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4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