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分析
2012-08-16原中发
原中发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病情久治不愈,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而传统的手术治疗患者受到的创伤比较大。由于微创技术以及鼻内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使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但是手术会对患者的黏膜结构以及黏膜功能造成影响,笔者对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45例患者的鼻黏膜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病例均为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并均使用鼻内镜鼻窦手术进行治疗。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18~67岁,平均(41.85±14.38)岁。
1.2 临床表现 患者有明显的鼻塞、流涕、头痛、嗅觉障碍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明显的眼部压迫感,以及头部压迫感,患者的全身症状比较轻微。
1.3 诊断标准 患者鼻腔检查可以见到明显的中鼻甲肥大或者水肿,部分患者可以见到明显的多发性息肉。患者的鼻内镜检查可以见到鼻腔内有明显的水肿、脓涕以及鼻肉;X线检查可见患者的鼻窦内有明显的病变;CT检查可以确定患者的鼻腔病变位置。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Messerklinger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中将患者严重病变的黏膜切除,并将轻度病变以及正常的黏膜保留。术中取患者的鼻腔黏膜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根据患者的鼻腔黏膜水肿情况选择应用血管收缩剂治疗,激素类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治疗以及抗生素治疗,并使用药物清洗液对患者的鼻腔进行彻底的清洗,每日对鼻腔内的填塞物清除2~3次,并根据患者的鼻腔内分泌的情况调整每日的鼻腔清洗次,术后持续鼻腔清洗4~12周,平均清洗(6.24±1.03)周。
1.5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鼻腔黏膜结构和中鼻道黏液纤毛清除速率(MTR),使用糖精试验法检查清除率。中鼻道测试距离为2/3下鼻道距离-0.5cm,中鼻道纤毛输送速度为中鼻道测试距离/测试时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纤毛传输速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精试验 患者经过手术后,鼻腔内黏膜的纤毛传输速率由术前的(3.79±1.24)mm/min,增加至术后的(7.48±1.52)mm/min。手术后患者的纤毛传输速率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糖精试验结果±s)
表1 两组患者糖精试验结果±s)
时间 例数 MTR(mm/min)手术前45 3.79±1.24手术后 45 7.48±1.52 P值 <0.05
2.2 鼻腔结构 分别于手术前后使用透射电镜观察患者的鼻腔黏膜结构。手术前,患者鼻腔黏膜内的纤毛柱状细胞明显减少,并且呈现为粗细不等、排列紊乱、相互粘连并且发生融合,而杯状细胞则明显增加,细胞间桥粒连接不清,细胞之间的连接比较疏松,并且内质网发生明显的扩张,细胞的线粒体发生空泡变,细胞核形态呈现为不规则状,并且细胞间隙明显增宽。手术后,患者鼻腔黏膜内的纤毛数量明显增加,但是细胞间隙仍比较宽,但是细胞的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患者的鼻腔内可以见到短纤毛以及微绒毛,鼻腔内纤毛的组细比较均匀,并且排列密集、整齐,患者细胞的内质网以及线粒体结构恢复正常。患者手术治疗后鼻腔内黏膜的结构明显改善(P<0.05)。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而患者的鼻窦直接暴露于致病因素是患者鼻腔发生局部炎症的直接原因,从而导致患者的鼻黏膜明显增厚,并导致患者的窦道发生明显的阻塞,对患者的黏膜纤毛清除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患者的鼻窦腔内环境发生明显的异常,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并且迁延反复,经久不愈。而目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使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鼻腔黏膜的功能与结构[1]。
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黏膜鳞状上皮细胞发生化生,导致杯状细胞明显增加,鼻腔的基底膜明显增厚、水肿,局部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鼻腔黏膜下层的腺体明显增生,黏膜发生明显的纤维化,患者的鼻腔内形成明显的息肉,以及病理性的腺体[2]。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患者鼻腔内的创面愈合情况差异较大。术后7~12 d患者的鼻腔被血块覆盖,2~4周形成颗粒状,3~5周形成水肿,7~12周水肿开始减轻,13~18周鼻腔内可见到黏膜恢复正常,6个月后上皮发生明显改变。患者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初期主要为血凝块,随后淋巴发生阻塞性水肿,并于术后30 d黏膜开始重建,3个月后成为瘢痕期[3]。
本组研究中,患者经过手术后,鼻腔内黏膜的纤毛传输速率由术前的3.79±1.24mm/min,增加至术后的7.48±1.52mm/min。手术后患者的纤毛传输速率明显优于手术前。患者手术治疗后鼻腔内黏膜的结构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腔内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1]刘志刚.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74-75.
[2]郝卫星.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76-77.
[3]王志强.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1,6(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