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地区肾结石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
2012-08-16曾蕾刘珍才杨水华黄海文庞雅君蔡艳庞新华黄少珍
曾蕾 刘珍才 杨水华 黄海文 庞雅君 蔡艳 庞新华 黄少珍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反复肾结石造成泌尿道梗阻会引发肾功能衰竭,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有明显的地区性[1],广东东莞及粤西地区发病率高[2,3]。肾结石发病率高达5%~15%,再发率几乎达50%,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0000例新发的结石患者[4]。肾结石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遗传性因素、代谢性因素、感染性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解剖因素、药物因素。笔者通过对粤西地区肾结石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以了解本地区肾结石的新时代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和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0岁以上且有湛江正式户口的常住居民。采用以村/社区为单位进行分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抽取29个社区48个村以及某一农场为调查现场,总人数21682人,总横断面调查于2012年2月完成。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医学本科学历)采用自制统一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现场调查,并由统一培训的医师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cm)、体质量(kg)、腰围(cm)、臀围(cm)等,由统一培训的护士对调查对象空腹抽血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固定生化仪器检测生化;并聘请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固定的B超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腹部B超检查。
调查内容分为4部分:①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教育、职业、家庭经济收入、人口等一般人口学情况和目前健康状况,并详细询问肾结石史、直系亲属泌尿系结石史,膳食习惯(各种常用食物食用频率,分5个等级:①1次/日。②3~4次/周。③1次/周。④不吃。⑤记不清)、生活习惯以及本人既往疾病史等多项指标。其中询问各种液体每天的饮用次数(每次需>100ml)及每次饮用杯数(以每杯200ml计),询问其平时是否喜欢饮水和膳食口味情况(被调查者自我评价)及家庭主要食用油种类②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③生化检查:包括血脂、血尿酸、血钙、血清肌酐和血糖。④肾结石以B超诊断结果为准。
1.3 统计学方法 所获资料由Visual Foxpro 6.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一般结果 应查21682人,收回问卷19000份,回收率87.6%,共查出肾结石患者1482例,患病率为7.8%。
2.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χ2检验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肾结石家族史、高蛋白饮食、高糖饮食、高嘌呤饮食、高钠饮食、饮水量和BMI是肾结石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1。
2.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肾结石发病率为因变量,男性、年龄、糖尿病、肾结石家族史、高蛋白饮食、高糖饮食和BMI做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糖尿病、肾结石家族史、高蛋白饮食、高糖饮食、高钠饮食和高嘌呤饮食为肾结石的不利因素(P<0.05),饮水量为肾结石的保护因素 ( P<0.05)。见表2。
表1 肾结石发病率的单因素χ2检验
表2 肾结石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尿石症(urinary stone disease,USD)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USD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以肾结石最常见,典型症状为肾绞痛与血尿,可引起尿路梗阻及感染,后期损害肾功能,引起尿毒症而危及生命,由此引发的问题将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其病因极为复杂,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条件、全身性代谢紊乱及泌尿系统本身的疾患有关[5]。其发病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别、年龄、职业和民族差异,我国人群中既往USD患病率约为120/10万~6020/10万[2-4],南方地区发病率高,北方地区发病率低;其中1998年湛江地区调查6827人,发现USD患者411例,患病率为6.02%[3]。近年肾结石患病率有增加趋势[2,5-8],韩国 Kim 等[6]调查肾结石发病率为3.5%,其中男性占6.0%,女性1.8%,有家族史的肾结石发生率为8.1%。
作者通过对粤西地区21682名10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肾结石流行病学问卷、临床及肾脏B超调查,结果共诊断出肾结石患者1482例,患病率为7.8%,较1998年黄存林等[3]的调查患病率上升,与近年国内外研究[4,6-8]类似。其中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0岁以下)、糖尿病、肾结石家族史、高蛋白饮食(5~7次/周)、高嘌呤饮食(5~7次/周)、高钠饮食(3~4 g/餐)、高糖饮食(5~7次/周)、饮水量(<3 L/d)和BMI(>29 kg/m2)是肾结石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显示男性、糖尿病、肾结石家族史、高蛋白饮食、高钠饮食、高糖饮食和饮水量不多为肾结石的不利因素(P<0.05)。而饮水量多则可以有效预防肾结石的形成,大量饮水不仅可以促进小的结石排出,还可以稀释尿液,使钙离子和草酸根的浓度降低,形成不了草酸钙结石,并能延缓已形成的结石的增长速度。
肾结石的形成主要与机体代谢混乱有关。最新研究认为[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介导的炎症反应是非感染性结石形成早期的关键步骤。而脂质代谢异常常引起炎症反应[10],从而导致肾结石的发生。此外高脂蛋白及高嘌呤饮食促进尿石形成与如下因素有关:①高脂蛋白代谢可增加肾小管对枸橼酸盐的重吸收,降低尿枸橼酸浓度,增加钙结晶形成的危险。②促进尿中草酸盐沉积,加速草酸钙结石的形成。③高嘌呤饮食致高尿酸尿,形成尿酸结晶,吸附甘氨酸和其他有机物,促进草酸钙结晶形成。徐光辉等[11]发现,肾结石患者的一、二级亲属患肾结石的危险明显增高。高胆固醇膳食是肾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赵月娟等[12]刘峻等[13]研究,显示膳食因素与肾结石大小、数量的剂量反应关系,高蛋白膳食、高嘌呤膳食是肾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高钙膳食与肾结石发生呈负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肾结石不利的膳食因素有高蛋白、高糖、高嘌呤饮食,与上述研究类似,提示粤西地区(沿海地区)新时期生活习惯改变,高蛋白高嘌呤饮食增加肾结石患病。
钠代谢与尿石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氯化钠表达上调与低枸橼酸尿有密切关系[14],在肾结石发病中起重要作用。Sakhaoe等[15]指出随着摄入钠盐的增加,尿钙的排泄量增加,从而增加了尿石症发病的危险性。高盐饮食摄入组与对照组相比,尿路结石发生率与钠盐的摄入量呈正比[16]。本研究高钠饮食者(3~4 g/餐)肾结石患病率达10.3%,比正常钠饮食者(1~1.5 g/餐)肾结石患病率达5.4%大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提示粤西地区(沿海地区)新时期食盐多增加肾结石发生。
另外饮水量是肾结石发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叶爱兰等[17]发现饮水量从小于1L/d上升到大于3 L/d,肾结石患病率从14.1%降至0.9%。本研究饮水量超过3 L/d是肾结石的保护因素,与叶爱兰等[17]研究类似。提示预防肾结石发生每天饮水应超过3 L/d。
综上所述,肾结石的发生与性别、年龄、遗传因素、饮食等有密切关系,合理改善饮食,从以上多方面进行预防和干预,相信可以明显降低本地区肾结石的发生率。
[1]吴阶平,顾方六,孙昌惕.中国的尿石症.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0,1(1):1-3.
[2]莫刘基.东莞市尿石症每年新发病例情况调查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7,8:177-179.
[3]黄存林,刘坚义,何源.南海西部石油公司6827名职工尿石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10):623-625.
[4]Miller NL,L ingema N1 management of kidney stones BMJ,2007,334(7591):468-467.
[5]叶章群.泌尿系结石.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53.
[6]Kim H,Jo MK,Kwak C,et al.Prevalence and epidemiologic characte ristics of urolithiasis in Seoul,Korea J Urol,2002,59(4):517-521.
[7]庞家瑜,陈春延,刘新福,等.玉林市肾结石发病的相关因素调查.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4,19(1):39-40.
[8]黎松林,陈树培,杨北兵,等.深圳市宝安区膳食等因素与肾结石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5(5):704-707.
[9]叶章群.泌尿系结石研究现况与展望.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3):261-262.
[10]Brown JM,Chung S,Sawyer JK,et al.Inhibition of stearoyl-coenzyme a desaturase 1 dissociates insulin resislance and obesity from atherosclerosis.Circu lation,2008,118(14):1467-1475.
[11]徐光辉,江军,冯正胜,等.重庆地区尿石症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 25(5):345-347.
[12]赵月娟,邰昌松,黎松林,等.膳食因素与肾结石关系的有序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5):627-631.
[13]刘峻,黎松林,邰昌松,等.肾结石与膳食因素的横断面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2,29(2):168-170.
[14]He Y,Chen X,Yu Z,et al.The change of human Na+/dicarboxylate cotransporter 1 expression in the kidbe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athogeresis of nephrolithiasis.Zhonghua Yi Xue Za Zhi,2001,81(17):1066-1069.
[15]Sakhaee K.Harvey JA,Padaline PK,et al.The potential role of salt abuse on the risk for kinden stone formation.J Urol,1993,150(2 Pt 1):310-312.
[16]Lojanapiwat B,Kochakam W,Suparatchatpan N,et al.Effectiveness of low-dose and shandard-dose tamsalosin in the theatment of dislal ureteric stone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 Int Med Res,2008,36(3):529-536.
[17]叶爱兰,周凤昌,蔡先球,等.饮水与泌尿系结石发病率的调查分析(附 1431例报告).中华现代外科杂志,2005,2(6):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