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鼻甲骨前端切除术缓解鼻塞症状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2-08-16寇贵贤朱金兰
寇贵贤 朱金兰
鼻塞是鼻部疾病重要症状,也是患者判断疾病好转的重要指标。笔者于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选择以鼻塞为主诉的142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参照组患者给以手术或等子消融解除引起鼻腔狭窄的因素,治疗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下鼻甲骨前端切除术,取得很好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导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标准:以鼻塞为主诉的患者(排除因鼻腔占位性病变引起的鼻塞患者),下鼻甲骨性肥厚者行下鼻甲骨切除术不计入本组病例讨论。本组病例共计14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参照组71例,其中男32例,女39例;年龄在14~20岁17例,21~40岁33例,41~55岁21例,平均年龄(29.3±1.5)岁;鼻中隔偏曲21例,肥厚性鼻炎43例(排除骨性肥厚),血管运动性鼻炎者7例。治疗组71例,其中男34例,女37例;年龄在14~20岁15例,21~40岁36例,41~55岁20例,平均年龄(29.8±2.1)岁;鼻中隔偏曲24例,肥厚性鼻炎44例(排除骨性肥厚),血管运动性鼻炎者3例;应用EXCEL统计软件对两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参照组根据鼻腔阻塞原因,分别常规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对照组根据鼻腔阻塞原因,分别常规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后均行下鼻甲骨前端切除术。
手术方法:用2%利多卡因针于下鼻甲前端作局部浸润麻醉,在下鼻甲前端靠下鼻甲前缘处作下鼻甲切口,用鼻骨膜剥离子行粘骨膜下分离下鼻甲内侧面,然后再分离下鼻甲外侧面,减小黏膜张力,最后再分离下缘,分离深度以暴露下鼻甲骨1cm为宜,并达下鼻甲骨附着处。用咬骨钳沿下鼻甲骨根部剪断前端骨质,取出下鼻甲前端骨质;然后黏膜复位,切口可缝合或不缝,切口较大时最好缝合,以免黏膜异位愈合,形成活动瓣,造成新的狭窄。鼻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术毕。24~48h取出凡士林纱条。
3 疗效判定及结果
3.1 疗效判定 所有患者根据鼻塞程度分为:严重鼻塞(+++):鼻塞严重,张口呼吸,伴头痛及闭塞性鼻音;中度鼻塞(++):介于重度和轻度之间;轻度鼻塞(+):间断性鼻塞;无鼻塞(-)[1]。记录每位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分别鼻塞情况。严重鼻塞计3分,中度鼻塞计2分,轻度鼻塞计1分,无鼻塞计0分。术前鼻塞分值减去术后鼻塞分值表示鼻塞缓解值。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鼻塞缓解值(例,%)
3.2 结果 应用EXCEL统计软件对参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术前和术后3个月、术前和术后6个月鼻塞的缓解值进行χ2检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所以下鼻甲骨前端切除术可以作为解除鼻塞症状的重要措施之一。
4 讨论
鼻塞是鼻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最常见的原因包括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腔占位等。正常人鼻腔最狭窄部位位于下鼻甲前端附近,即鼻瓣区,上外侧乃上侧鼻软骨下缘,内侧系鼻中隔,下方为梨状孔底部以及下鼻甲的前端[2]。此部位的改变易引起鼻阻力的很大改变。肥厚性鼻炎患者此部位多明显狭窄,解决鼻塞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鼻塞的手术方法包括鼻腔内侧壁、鼻腔外侧壁、鼻瓣区等区域各种术式。其中鼻腔内侧壁手术即鼻中隔手术,外侧壁手术主要是下鼻甲手术来完成,包括冷冻、激光、微波、等离子消融、下鼻甲部分切除等均破坏了正常的鼻黏膜结构,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常规的鼻中隔手术和下鼻甲手术,术后鼻塞症状缓解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鼻瓣区相对狭窄,且常因不解决鼻瓣区狭窄问题,而导致术后鼻塞缓解不理想。联合鼻瓣区手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鼻甲前端是构成鼻瓣区的一部分,下鼻甲骨前端切除术可以视为鼻瓣区手术的一种术式,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的应用逐渐广泛,下鼻甲手术是改善鼻腔通气的重要手段[3,4]。于下鼻甲前端作切口,去除下鼻甲骨前端,黏膜失去支撑而外收,加上切口处瘢痕化后,可见鼻瓣区扩大明显,鼻瓣区狭窄的程度明显改善,减少了鼻腔阻力,从而鼻塞症状明显缓解。在行下鼻甲骨前端切除术后,通过对参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术前和术后3个月、术前和术后6个月鼻塞的缓解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患者的鼻塞症状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所以,下鼻甲骨前端切除术可以作为解除鼻塞症状的重要措施之一。
[1]乐建新,檀慧芳,黄选兆.“功能性”下鼻甲手术及其疗效.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14(9):420.
[2]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9.
[3]李源.实用鼻内镜外科学技术及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62-469.
[4]陈秀梅,叶进,王志远.经鼻内镜下鼻甲黏骨膜下骨质部分切除术治疗下鼻甲肥大.新医学,2012,4: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