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状况及应对措施——以《船电技术》为例
2012-08-15陈亚昕李亚旭
陈亚昕,李亚旭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 《船电技术》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64)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状况及应对措施
——以《船电技术》为例
陈亚昕,李亚旭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 《船电技术》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64)
介绍了我国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的状况,从两方面分析了期刊不端文献产生的原因:①利益的驱使,人才评价体系的失衡;②期刊质量评价机制显失公允。指出了危害,提出了应对学术不端文献的策略。介绍了《船电技术》编辑部预防不端文献的做法。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应对措施
0 引言
科技期刊承载着传播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刊载科技成果、促进科技发展的责任,应该围绕其办刊宗旨报道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动态。所发论文应具有创新性、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不端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违背科学共同体行为规范、弄虚作假、抄袭剽窃或其他违背公共行为准则的行为。学术不端行为大致分为以下4类:抄袭、伪造、篡改及其他[1]。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统计,在3 200多家期刊编辑部累计上传检测的92万多篇稿件中,文字重合率在30%以上的文献多达近10万篇。这种行为造成非常负面的社会影响。这一问题同样出现在《船电技术》期刊中。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并介绍了《船电技术》编辑部的做法。
1 科技期刊不端文献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1.1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产生的原因
梁子裕[2]认为科学道德的缺失,科学精神的缺乏,期刊未能尽职尽责做好编辑出版工作,具体科研单位缺少有关学术不端行为处罚是各种各样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出现的根源。这里,从现实表象谈谈产生学术不端现象的原因:①利益的驱使,人才评价体系的失衡;②期刊质量评价机制显失公允。
1.1.1 利益驱使 为了评价我国高校教师及研究院所研究人员的技术水平,20世纪80年代末,初步建立并逐步形成了“技术职务”即俗称的“职称”这种体系。因此,在产生晋升技术职务需求的同时,产生了发表论文的需求。客观上造成了“论文热”。但进入21世纪后,该体系已明显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当前,各国的主要任务是科技应用,发展生产力,评价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管理办法应该向评价成果转化为产品产业方向发展。
近几年,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受到追捧,期刊版面越来越紧俏,原因是论文成为学术与人才评价的一项关键指标。研究生没有论文不能毕业,科技人员没有论文不能评上职称,没有论文科研成果不能评奖等,造成论文发表需求泛滥。在《船电技术》,每年年底,很多研究生投稿并急于出版。研究生学制只有2~3年,期刊从收稿到论文刊发需要6~8个月的周期,也就是说,研究生学习一年就要着手写论文。对很多研究生,他的学术水平还不足以写出有深度的研究论文,更多的是引用他人的论点论据,而引用不当就会引起学术不端嫌疑。又如个人评职称要提交论文,但又没有从事具体专业工作,所立论据材料不可能是第一手的材料,只能东拼西凑。
人才评价机制不尽完善造成论文发表需求泛滥[3]。一些学术期刊为了多收取版面费而忽视学术质量,使学术不端论文得以发表。
1.1.2 期刊质量评价机制欠缺 期刊评价是一个逻辑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目前,我国在对各种期刊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方面还存在不足。首先是我国现存评价系统的法律有效性问题。评价指标注重的是各种传统评价因子的优劣。目前,国内几家著名的评价系统的历史也不过10年,在评价水平和公信力方面都还不足。其二,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对所属人员技术评价中有明确的论文要求,而这些论文要求是在某某期刊上发表即可,尚难以对论文质量本身作出评论。特别是期刊的差异性所致,不同期刊的质量难以比较,但期刊评价机构的定性定量评价也难以弥补这一缺陷。
1.2 学术不端的危害
学术不端反映了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的缺失。科学精神即科技工作者的求是、创新精神[2]。缺乏这种精神,弄虚作假,损害科学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危害科技界的公信力,对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程颢、程颐指出:“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4]。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学者不讲诚信,既降低了自己的形象,又制约了自己的发展。
编辑为审阅处理编发稿件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期刊出版需要宝贵的印刷纸张。期刊学术不端行为会浪费编辑部的人力物力。
2 应对不端文献的策略
2.1 增强作者版权意识
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学术观点是可以引用的。《中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但部分作者在引用他人的成果或观点时并未标引文献的来源[3]。为了提示作者,《船电技术》编辑部在投稿邮箱中设置了自动回复,提示作者“注意标引参考文献,不要有抄袭与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
2.2 加强审稿把关
审稿是保证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一环。审稿一般实行三审制:责任编辑初审,编委或特约审稿人复审,正副主编终审。目前,《船电技术》编辑部正策划引入“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投稿进行检测,以减轻编辑的初审工作量。
2.3 编辑部之间加强合作和交流
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可以检查抄袭与剽窃、篡改这些违规行为,但是对于在同一时期一稿多投的情况,因为还没有出版,无法查询投稿状况。而且,文献检测系统的源数据库的完整性也影响检测结果。所以,相关编辑部之间要交流合作,达成共识,共享资源,采取联合行动。
2.4 建立学术诚信系统
建立国家级学术诚信系统,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查处,并记入诚信系统,起到震慑作用,以威慑这类有不良记录的人员。该诚信系统可与个人诚信系统联网,成为个人诚信档案的一部分。
2.5 完善监管体系
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防止学术不端行为。2006年,针对出现的如“汉芯”等一些违反科研诚信事件,国家颁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5],以解决科技计划实施中的科研不端行为,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在科技期刊界,“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已推广应用。很多科研院所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规范学风,如2012年4月1日,《浙江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开始实施。
在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需要各部门配合,联合执法,使处罚有力度。比如,对有抄袭行为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不予通过研究生答辩,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职工在职称评聘时停评或缓评等,让不端行为付出代价。
2.6 加强诚信教育
孔子说:“民无信不立”。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成功。为了维护学术道德,很多职能部门加强了职业道德的教育。如2011年,湖北省科协与省教育厅联合开展了维护学术道德的宣讲教育活动,希望正确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工作者和在校的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和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6]。
3 应对不端文献的做法实例
现结合《船电技术》编辑部的具体做法,简述在减少学术不端行为方面的工作经验,以供参考。《船电技术》是我国船电界主流核心媒体。主要刊登国外先进的船舶综合电力推进技术和国内船舶电力推进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动态,以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提高我国高技术高性能综合电力推进船舶的设计和建造水平。《船电技术》编辑部十分重视期刊的品牌建设,采取了很多措施预防不端文献的产生。方法一是“查重”。如收到投稿后第一步就是查重,通过标题、关键词、作者名检索,看文章是否存在一稿多投、抄袭、篡改等不端嫌疑。对查出问题的文章直接退稿,并通知作者问题所在。审稿发现,总有部分文章涉嫌抄袭。最严重的是2011年,编辑部收到一篇关于CAN总线应用方面的稿件。查重时发现该文已在某科技期刊的2009年第7期发表,文章内容没有改变,只是标题多了一个“核”字,作者是一个单位的,但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对这篇文章,编辑部予以退稿。方法二是“防重预审”。对于来稿,在进入编辑的“三审”程序之前,先行专业预审,即由相关技术专业出身的编辑进行专业审读,通过专业审读,基本能初步判断该稿件的原创性,对于有疑点的,审慎小心地与作者沟通,以免挫伤作者感情。方法三是“友情沟通”,即在对收到的稿件编辑初审后,要交给有关专家审查,并且我们在电子邮箱中设置了自动回复,主要内容是提示作者不要有抄袭等不端嫌疑,良好沟通。方法四是“历史记录”,将有不端行为的作者列入黑名单。通过我们的努力,《船电技术》很好地控制了学术不端现象,检测状况表明不端文献率较低。
尽管如此,学术不端现象在《船电技术》中也偶有发生。例如,《船电技术》2010年第10期某篇文章分别引用了某学报等期刊发表的11篇文章,每篇比例从11%到17%不等,没有引证。在另一期《船电技术》刊物中,发现某篇关于船舶电站的PLC控制方面的文章,分别引用了某刊2002年期刊及其他期刊中同类的7篇文章,重合比例从12%到22%不等,同样没有引证,等等。
4 结语
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平台,学术不端降低了期刊的质量,影响科学工作者的公信力。更重要的是,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是科研不端的反映,会严重制约我国科技创造力。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为了净化学术环境,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更为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有责任从审稿开始,严格把关,减少学术不端文稿的刊发。同时利用好自身平台,加强宣传和指导,避免学术不端论文的产生。
[1]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用户手册[M].
[2] 梁子裕.学术不端文献产生的原因及防范[J].科技广场,2010(12):149-152.
[3] 曹亚宁.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牟利面临全面整顿——8种期刊违规刊发学术论文被查处[N/OL].(2011-04-19).http://check.cnki.net/Article/rule/2011/ 041392.html.
[4]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M/OL].http://jzzd.5d6d.net/thread-1492-1-1.html.
[5] 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尚勇副部长答中国政府网问[EB/ OL].(2006-12-21).http://www.most.gov.cn/sytt/ 200612/t20061221-38460.htm.
[6] 肖丽琼,马贵兵,郭弯.院士在汉呼吁维护学术道德[N].楚天金报,2011-11-17(9).
G237
A
1673-0143(2012)04-0095-03
2012-06-05
陈亚昕(1965—),女,副编审,硕士,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学。
(责任编辑:曾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