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情的编辑与作者和谐关系构建

2012-08-15林平

关键词:共情科技期刊稿件

林平

(空军雷达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19)

基于共情的编辑与作者和谐关系构建

林平

(空军雷达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19)

为更好地将科技期刊的主旨和要求传递给作者,必须关注作者的心理感受,具备共情能力。在论述共情有利于拉近编辑与作者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巩固作者队伍、有利于提升编辑自身业务水平的基础上,结合编辑实践着重分析了初审稿件中、复审稿件后及排版编辑中与作者的共情的操作要点。充分共情后产生的作者的编辑意识和编辑的作者意识,归结起来就是读者意识、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关系着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

科技期刊;和谐关系;编辑过程

为更好地将科技期刊的主旨和要求传递给作者并体现到文章中,必须充分关注作者的心理感受,这也日益成为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情作为一种特殊的沟通技巧和助人能力,是人本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编辑必须具备的一种沟通能力[1]。通过共情促进编辑与作者关系的建立,从而为构建和谐的编辑与作者关系打下基础。

1 共情的概念

共情(Empathy)源于心理学,又名“同理”、“通情”、“同感”等,1909年Edward Titchener最早提出,他认为人能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即为“共情”[2]。共情是心理咨询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能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共鸣,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特殊关系的一种,在编辑过程中运用共情,将解释升华为唤醒,帮助作者正视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建立其对编辑的信任,从而促进其自我分析、自我感悟、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3]。

2 共情在编辑工作中的意义

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编辑贴近作者,与作者建立相互依靠、共同进步的和谐关系,恰当地共情可以加强作者对编辑的信任,通过共情建立这种和谐关系是优秀编辑的良好素质之一。

2.1 共情有利于拉近心理距离

共情是一种沟通交流态度[4],科技期刊编辑,特别是学报期刊的编辑,面对的大部分是校内的作者,很多是年轻的教师和在校研究生,因此作者表现出一种低姿态。如果在沟通过程中能站在作者的角度,顾及作者的感受,作者就会觉得被理解被关心,引起作者强烈的共鸣。例如,遇到第一次投稿的作者,先肯定作者的可取之处,可以说:“你论文选题不错,有自己的创新点,这是论文的灵魂;如果在用词方面能更准确、科学、精炼、流畅,撰写格式能更规范,那就更好了”。这样不仅让作者有信心改好论文,而且在以后的合作中,更容易接纳编辑的意见,从而为编辑和作者良好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2 共情有利于巩固既有作者群

稿源是期刊的生命之源。只有为社会提供具有较高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的论文,期刊才能够长久地生存发展下去,才能够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从拓宽稿源、提高办刊质量的角度出发,编辑应该与作者充分共情,与作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作者在投稿、改稿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对编辑充满信任,从而有效地建立作者群,为期刊的质量提供保障。

2.3 共情有利于编辑自身业务水平提升

编辑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科技期刊的发展。编辑在编校过程中,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和业务水平,这就需要编辑有一个开放的学习态度。论文内容往往代表了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现状、成果和发展方向,编辑在编校过程中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篇论文,应该通过与作者交流,充分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既是对作者的尊重,又能拓宽编辑在该专业领域的知识面。编辑在专业上不可能做到方方面面都强于每位作者,因此在与每位作者交流的过程中,都能学到不同的专业知识。例如,编辑过程中,会遇到作者运用不同软件对仿真实验结果的处理更方便,编辑就可以向作者请教。这样日积月累,编辑不但能使自身的知识越来越全面,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还能和作者成为朋友,有利于编辑与作者和谐关系的构建。

3 编辑过程中共情的运用

编辑与作者的共情应贯穿于初审——专家复审后修改——排版编辑的整个审编过程中。从收稿、审稿、修改到最后的出版,编辑应抓住每一个细节,根据不同的作者群,根据编辑的不同阶段运用共情。

3.1 初审中与作者的共情

对于作者来说,投出去的稿件凝聚着自己的思考和心血,总希望随时了解稿件审阅情况。因此编辑在初审时,对具有一定创新点、初审未通过的论文,要第一时间与作者联系,告知作者时的语言及语气一定要把握好。大多数年轻教师以及硕士研究生都是第一次投稿,不了解期刊对稿件的要求,甚至是不了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这时编辑通过当面告之,使其明了自己论文的不足,帮助其在今后的写作中弥补不足,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与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于不能见面的作者,要及时告诉作者初审信息,因为这关系到被拒论文的作者能否成为本期刊未来的作者。

对一些内容不符合办刊宗旨或没有创新点的稿件,初审结果是退稿。编辑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要使作者明白退稿原因,同时还不应伤到作者的自尊心[5]。

总之,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稿件初审信息,作者不仅对编辑强烈的服务意识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在心理上有被尊重、被重视之感,从心理上为编辑顺利完成后续的工作打下基础。

3.2 复审稿件后与作者的共情

稿件通过初审仅仅是稿件“长征”的起步。因此,作者心里也会很惦记,作为编辑应充分共情,体会作者的这种翘首以盼的心理。因为编辑初审通过的稿件交由专家复审,此时有3种情况:一部分稿件因创新点不足被专家直接否定,一部分稿件因论述问题不清需要修改后重新审稿,还有一部分稿件问题较少、稍作修改后则可发表。对这3类稿件应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与作者联系。

3.2.1 直接被否定的稿件 作者得到消息后会比较失望,此时编辑应给与恰当的安慰及期望,例如说“没关系,我们盼望着你的新稿件”等之类的话。尤其是年轻教师和在校研究生,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会比较弱,很多时候不知道稿件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不符合要求,因此在他们的稿件被否定后应及时说明原因,并真诚地与之谈谈稿件中的具体问题,为他们提出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或建议,切忌一退了之。

3.2.2 对于需要修改后重新审稿的稿件 这类稿件如果修改得好就能成为一篇不错的稿件。因此,如何做到既准确无误地将专家的建议传达给作者,又能在此基础提出有创新性的修改意见是作者所期盼的,这就成为编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编辑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仔细分析、研究专家审稿意见,并用作者能接受的方式扼要整理出具体修改意见;其次对照作者稿件内容,编辑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补充到修改意见中;最后根据期刊标准规范,列出论文不规范之处,形成告知作者的修改意见。在与此类作者交流时应注意态度要对等,语气要诚恳而委婉,只要作者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地方,都要提出来,为作者增强信心。

3.2.3 问题较少的论文 与此类稿件的作者沟通,应及时告知其具体情况,并给作者充分的时间思考润色论文,使论文质量更高。

3.3 排版编辑中与作者的共情

当通过三审决定刊用的稿件,经过编辑加工定稿后,进入排版阶段。此时主要可能遇到的是版面问题,即依据期刊版面数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这涉及到删减篇幅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有条件见面的作者,可以请其到编辑部共同探讨需要删减的内容,对其他作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与其商讨。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作者都不情愿删减篇幅,因此编辑对需要删减的内容一定要斟酌,与作者充分商讨,并决定最终删减哪些内容,绝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作者,不可有丝毫不尊重作者的思想。这样在整个编辑过程中能帮助作者理性地正视自己写作能力和论文水平,从而促进其自我分析、自我感悟,提高写作水平。

4 结语

作为编辑除了走近作者,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做到充分共情外,还应走出来,以一个编辑的角度来共情。一方面,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作者也不例外,对于优秀的论文作者,可以定期组织由编委及有关专家评选优秀作者的活动,表彰优秀作者,在报刊和网络上宣传,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既使广大作者受到激励和鼓舞,也会对读者产生良好的影响,对期刊、编辑部都是相当有益的。另一方面,编辑要时时处处想着自己的稿件、版面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和欢迎。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的作者意识和作者的编辑意识,归结为一点就是读者意识、精品意识和创新精神。而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以读者为中心,开拓创新,走精品期刊之路。

[1] 常芳芳.“和而不同”视野下的认知和谐——谈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的关系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47-49.

[2]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59-62.

[3] 于鲁文.共情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3):272-278.

[4] 赵茜.高校学报作者投稿心理分析与期刊编辑策略——以《南阳师范学院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 (4):527-529.

[5] 张峻瑜,纪彩虹.论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的退稿工作[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3):95-97.

G232

A

1673-0143(2012)04-0050-02

2012-04-23

林 平(1980—),女,讲师,研究方向:科技论文写作、科学技术哲学和军人心理学。

(责任编辑:叶 冰)

猜你喜欢

共情科技期刊稿件
科技期刊的分类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科技期刊”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技期刊的分类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